羅曉麗
摘要:高中生相對初中生來說,很大程度上確是少了些許叛逆,因為他們基本都是奔著大學的目標來的,思想上和理智上都比較成熟,然而還是一小部分學生的法制意識較為淡薄,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這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中小學各科教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是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應的規定,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定去做。國家制定相關法律,目的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語文學科偏重人文性,不僅擔負著教給學生文化知識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生活。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于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公明,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作為一名高中老師,在教學中應滲透法制教育,讓青少年要學習到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搞好自身建設,提高法律素質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與老師接觸的時間最長,特別是高中生,可塑性非常強,受教師的影響也最大。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師都應把《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列為必學內容,并深刻認識到不懂法律,不依法執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師。
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學中,要戒有粗俗的語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風,經常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教態。
二、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語文教學之中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三、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法制教育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里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另外,我還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告誡學生不能允許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如果那一天無意之間違犯了國家法律的某條規定,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解決。
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語文教學,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將學生的“生活世界、書本世界、精神世界”聯系起來,實現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使語文教學既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提高了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