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郝婉麗程志剛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黑龍江省調方式、轉結構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分析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高校區位分布和行業背景的基礎上,在高等教育層面提出打破傳統教學科研組織形態,為學科交叉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契合地緣產業發展優勢,科學定位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目標;依托高校優勢組建技術創新平臺,協同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地方高校;黑龍江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1-0052-02
[作者簡介]孫輝(1981-),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電信學院辦公室主任,工程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郝婉麗(1981-),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會計,經濟師,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程志剛(1979-),男,漢族,黑龍江大興安嶺人,辦公室主任,工程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及其戰略管理。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黑龍江省高校服務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6G329)。
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之間的發展關系,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一方面,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地方高校提供了物質支撐;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發展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來自于人力和科研方面的智力支持。概括而論,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框架中,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應呈現出互為依托、相互支撐和協同演進的發展關系。伴隨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為引導產業結構轉型,我國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作為人才培養和科研服務的重要載體,地方高校勢必將發揮出愈發重要的作用。
一、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為推進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要求,黑龍江省于2010年將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現代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大類產業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范疇。2011年,以工業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為載體,黑龍江省再次明確提出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礦產鋼鐵產業、煤化石化產業、林產品加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十大重點產業”的建設任務,進一步凝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位側重和發展內涵。2016年,習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提出“謀振興、創新路”要求,強調要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為黑龍江省指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方向。
二、黑龍江省高校區位分布和行業背景
黑龍江省現有普通高等學校79所,其中地處哈爾濱50所,牡丹江6所,齊齊哈爾和大慶各5所,佳木斯4所,綏化2所,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伊春、黑河以及大興安嶺各1所。79 所普通高校中,具有本科培養層次的26 所,地處哈爾濱16所,大慶3所,齊齊哈爾和牡丹江各2所,佳木斯、綏化和黑河各1所。具備農業、林業以及煤炭等傳統優勢產業背景的高校有14所,其中農業(農墾)背景9所,林業背景2所,煤炭背景2所,石油背景1所,占全部高校數量的177%,而這些具備地方特色產業屬性的高校中具備本科培養層次的僅有5所[1]。如果將培養側重定位于卓越工程師培養,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2所高校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3所高校在服務省內特殊行業方面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總體而言,黑龍江省高校在支持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方面,智力支撐效能和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
三、黑龍江省高校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
新興產業發展之所以被賦予戰略屬性,關鍵是因為技術引領和對于其他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但并不是國家戰略層面規劃哪些產業,地方發展層面就需要照搬哪些產業。如果在學科優勢、科研方向和產業鏈條配套等層面并不具備發展相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前期沉淀,那么盲目上馬戰略性新興產業難免陷于“無根之木”的發展窘境。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地方層面的培育路徑和發展重點,一定要契合地方學科優勢和傳統產業的發展基礎。
(一)打破傳統教學科研組織形態,為學科交叉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結合,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征。地方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起全局觀念,改革現行學科組織的設置方式和運行機制,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促進交叉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為新興專業的萌發提供成長環境。為此,要積極探索制度創新。第一,淡化學院、系部和專業之間的傳統界限,鼓勵和提倡各級教科研組織之間相互合作、支撐與補充;第二,根據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的客觀發展規律,調整教學、科研等學術組織的配置方式,改革單純以學科作為標準的學術組織劃分形式。要面向社會拓展組織視閾,廣泛利用好各類社會資源;第三,改變專業就是課程組合的傳統認識,弱化辦專業僅由教研室自己實施的傳統模式。要構建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以多教學主題組合實現差異化的專業化;第四,為交叉學科積極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使教學與科研擺脫孤立和局限的發展視閾,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推動新興學科出現。
(二)契合地緣產業發展優勢,科學定位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對人才知識和技能等素質應該達到培養標準的綜合預期。黑龍江省高校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關鍵在于精準摸清諸如石墨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煤炭潔凈利用、生物質能源等地緣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并在知識、能力與素質等維度轉化為對于人才培養的綜合考量。為此,第一,加強對于專業領域內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的跟蹤,定期組織教研、科研骨干深入區域戰略性新興企業內部了解產業運行實際;第二,推進“政、產、學、研、用”的深層次合作,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促使教師與相關產業進行廣泛交流;第三,邀請新興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高校學科專業建設顧問,定期對高校課程設置、生產實習和工程實訓等提出建設意見,促使高校不斷進行教學改革。
(三)依托高校優勢組建技術創新平臺,協同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黑龍江省具備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基礎。可以發揮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石油大學等高校在先進裝備制造方面的學科優勢,協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哈爾濱鍋爐廠、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建立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聯盟。整合具有行業背景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科研優勢,協同進行協同創新和技術攻關。提高知識溢出在聯盟間的流動和衍生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新興產業共有技術性問題的協同創新。
黑龍江省具有黑色能源優勢。可以由東北石油大學牽頭,黑龍江科技大學配合,聯合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雞西煤礦機械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寶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哈爾濱煤炭設計研究院、哈爾濱煤礦機械研究所等省內外高校、煤炭大型企業和研究院所共同建設黑色能源綜合高效利用研發平臺。平臺搭建過程可以承接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的建設優勢,在保障安全高效生產、實現黑色能源的梯次開發、循環利用和延伸產業鏈條方面進行協同攻關。
黑龍江省具備農、林種植產業地緣稟賦。但在耕作效率及精深加工層面,都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間。借助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契機和平臺基礎,可以由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大荒集團等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組建黑龍江省優勢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研發創新聯盟。除在精深加工層面加強聯盟內部的科研協同,更應在先進農機裝備制造方面借力于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聯盟的平臺優勢,強項聯合、協同攻關。
四、結語
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需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新鮮元素,不斷促進學科專業分支繁榮。為此,地方高校是要拓展視閾,開放辦學,面向社會、面向產業、面向企業,結合地方優勢資源聯合辦學,以促進戰略性新興人才真正能夠扎根地方,服務地方。此外,建議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加緊制定和及時更新相關行業標準,為高校科學制定相關專業培養目標提供標準參考。
[參考文獻]
[1]霍影,張鳳武 嵌入省域產業特色的優勢學科群集群發展模式研究——創新驅動視閾下以黑龍江省高校學科群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2(10):50-53
(責任編輯:顧曉濱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