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民營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市場繁榮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當前我國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的饑渴癥狀凸顯出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結構缺陷。從企業成長周期、融資方式出發,分析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降低信息不對稱;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多層資本市場,完善直接融資渠道。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困境;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11-0101-03
[作者簡介]聶華(1991-),女,江蘇鎮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與金融。
民營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市場繁榮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企業選擇什么樣的融資方式,由企業自身發展和實際情況決定,同時受融資渠道是否暢通的影響。
一、企業融資方式與金融成長周期
(一)企業融資方式
企業融資分為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權益性融資和債務性融資。內源性融資指企業依靠內部積累進行融資,包括股本、留存收益轉化為新增投資以及折舊基金轉化為重置投資三種形式;外源性融資,就是企業通過外部融資用于投資活動,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債券融資、股票融資)和間接融資(信貸融資)。股票融資主要是上市融資,又分為直接上市融資和間接上市融資,前者主要指IPO(首次公開發行)融資,后者包括借殼上市、MBO(管理層收購)等融資方式。權益性融資是指企業利用股票和保留利潤籌集的資金,表示企業對其擁有所有權,包括股本、股票上市融資、天使投資等。債務性融資是指企業利用發行債務、信貸等方式籌集的資金,體現的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二)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
企業的生命周期具體可以分為誕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企業不同的成長周期,隨著企業規模、實力、經營戰略等條件變化,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結構必然將發生變化。按照企業融資優序理論,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經歷了內源性融資到外源性融資的交替變化過程。企業在發展初期,由于難以承擔高額的負債成本,基本上是自有資本積累,在這個階段,“天使融資”等私人資本會為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隨著企業發展,內源性融資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外源性融資成為企業擴張發展的主要融資方式。而企業的外源性融資,基本上優先選擇銀行借款,其次是在市場上發行債券,最后是選擇上市融資。
二、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一)內源性融資為主,外源性融資困難
世界銀行2012年企業報告稱中國民營企業中224%將融資難排在了第一位。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中國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所需資金的896%來自于內部融資,遠高于世界713%的平均水平;僅有45%來自于銀行借款,遠低于世界146%的平均水平;還有32%來自于發行股票,略低于世界47%的平均水平。這組數據說明我國民營企業投資過于依賴內部資金,外源性融資困難,企業受到融資約束。
(二)信貸歧視
我國民營企業外源性融資的主要方式就是信貸。林毅夫在2001年指出與大型金融機構相比,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間的借貸行為更具有比較優勢,一方面是因為中小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更有利于產生軟信息,從而與中小企業達成有效溝通,緩解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為了與銀行保持長期合作,也會主動披露更多信息。然而,由于我國銀行業發展結構不平衡,大銀行長期占據壟斷地位,有能力但是服務中小企業的意愿不強;小銀行發展相對滯后,有意愿但服務中小企業的資金有限。同時由于我國整體信用體系不健全,資金提供者,主要就是商業銀行難以掌握公司的實際運營能力、貸款資金用途等,加上中小企業本身財務管理體系不健全,企業發展規劃往往也不明確,這樣的信息不對稱導致風險難以預測,銀行在開展民營企業授信業務時往往也會提高門檻、加強信息約束等,造成信貸歧視。
(三)上市融資民營企業比例少
1992年6月,我國第一家民營企業開始進入股票市場,6年之后,股改提上正式議程,為民營企業進入股票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是近些年來,民營企業上市數量沒有明顯突破,通過首發上市的民營上市公司占全體上市公司的比重極低,截至2012年,僅150余家民營企業成功上市。原因在兩方面:一是企業不想上市。首先,產權問題難以厘清,很多民營企業存在掛靠經營現象;其次很多民營企業得到地方政府扶持,占據了大量未經行政許可的生產經營資源,比如土地使用權。如果要上市,就要補辦手續,這必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第三上市公司的稅收制度不同,進行股份制改造時缺乏合法行政授權的稅收優惠必然要補繳或者返還優惠稅費。更重要的是對于內部經營管理不健全的民營企業來說無法面對嚴格的監管和執行信息披露制度。二是企業上不了市。我國上市標準中企業規模、盈利記錄、凈資產規模、融資額度等方面的規定限制了規模小但盈利能力強的民營企業上市。
三、我國民營企業突破融資困境的對策
(一)降低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企業內部人作為信息優勢的一方,天然地有利用信息不對稱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沖動,容易造成融資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外部投資者或借款人等資金供給方預期到這些問題后,作為信息劣勢的一方,會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對企業盡職調查、核查資金使用情況等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及其附帶風險。這會產生多筆成本或費用,繼而成為投資人要求的股利或借款人要求的利率,由此提高企業的外部資本成本,造成資金需求方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成本的差異,最終導致企業的融資約束。無論是債權融資還是股權融資,信息對稱都至關重要。在借貸中,特別是銀行信貸中,要重視和發展關系型借貸,建立健全企業信息信用體系。針對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可以設立一些特別的機構進行傾斜性的借貸,比如社區銀行,為轄區內的微小型企業提供簡便快捷的融資服務。對于股權融資,信息披露制度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重要環節。根據企業披露信息對企業進行風險級別分類,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類型制定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民營企業準入條件,降低其準入門檻。
(二)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AsliDeMirgucKuMt指出,企業的發展不能只靠內部積累,否則外部融資的企業的發展速度將遠遠超過它。良好的企業形象是進行融資的第一步,也會為企業打開外部融資的機會大門。企業經營狀況的公開和透明能夠讓企業擁有良好的融資機會。因此,民營企業必須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內控制度建設,為提高其融資能力提供可靠的保證,民營企業才能通過上市融資降低資產負債率,才能籌集項目建設急需的資金。
(三)健全多層資本市場,完善直接融資渠道
1暢通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銜接制度
目前我國發展形成了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等構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市場容量決定了新增上市公司的數量,主板市場不可能承受數以萬計的民企上市,因此要充分發揮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對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的功能。民企的發展階段和發展規模各不相同,不能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去規定上市的標準。企業應根據自身現狀和融資需求,申請對應的板塊上市。同時要盡快完善轉板制度,如新三板企業達到上創業板、中小板或主板要求的,可以不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而由滬深交易所負責按上市規則審核直接轉板或者仍由證監會發審會審核,但允許新三板掛牌企業單獨“排隊”,大大加快審核速度。
2完善新三板上市融資制度
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新三板共有1887家掛牌公司完成2565次股票發行,發行23079億股,融資121617億元,比肩創業板。根據 Wind 數據統計,2015年創業板全年增發募集資金規模為11563億元。新三板顯示出極其強大的融資功能,相比創業板和中小板,新三板的上市更加容易,雖然從數據上看來,新三板企業的平均市盈率為3527,低于創業板的7245,中小板的4402,但是平均成長性為65%,高于創業板的24%,中小板的12%。因此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完善新三板上市融資制度至關重要。一是推行市場分層,實現風險的分層管理和差異化監管,同時也推進差異化服務,降低投資人的信息收集成本,以利于企業融資;二是完善中小企業私募債、債券、可轉債、優先股發行制度,推動上市企業再融資;三是積極為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動產質押、股權質押等抵押貸款業務,推動開辦商業保理、金融租賃和定向信托等融資服務。
3降低民企改制上市成本
對民營企業上市給予傾斜性照顧,尤其是一些規模小但是潛力大的企業,簡化、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程序,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減免一些稅費和手續費用,使得中小民營企業上市的成本降低。
4加大對自主創新融資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支持自主創新民營企業融資的股票市場框架體系已基本形成,為高風險、高回報的自主創新民營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平臺,同時也應積極為民營企業在國外上市融資創造條件。加快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聚集,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融資體系的優化升級;推動民營企業發行中長期債券及切實可行的短期債券,例如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籌集資金,不斷拓展融資渠道;推動發展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為大部分不能主板上市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產權交易、收購兼并、股權回購與風險資金退出的場所,也為創新成果轉化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葉志偉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約束成因及應對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6(10)
[2]夏詩園,夏海軍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博弈研究[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6(7)
[3]Ayyagari M, Demirgü-Kunt A, Maksimovic V Small vs Young Firms Across the World: Contribution to Employment, Job Creation, and Growth[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1
[4]高燕民營企業上市前財務管理相關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5(6)
[5]新三板2015融資報告:增發1216億元超越創業板[N]21世紀經濟報道,2016-01-07:014
Abstract: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market prosperity and expanding employment, etc.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ivate enterprises financing problem is more prominent. At present, the symptoms of hunger and thirst in the listing and financing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highlight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growth cycle and financing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ng dilemma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such as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multi-storey capital market and 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dilemma; path analysis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