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高校營銷專業教學來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了四個方面的機遇:教育理念變得更加人性化,教學方法變得更加多樣化,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鮮活。與此同時,也給高校營銷專業教育帶來了四個方面的挑戰:學生的注意力之爭,教師中的馬太效應將愈發明顯,教學出現快餐化、膚淺化和娛樂化傾向,對教師相關技術水平的要求更高。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高校營銷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1-0129-02
[作者簡介]溫韜(1968-),男,遼寧大連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情調營銷,品牌管理。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項目“移動互聯網對高校營銷教育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JG16DB027)。
一、引言
據2016年8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2016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132萬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1]。隨著網民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全面轉移,移動互聯網開始成為企業營銷的“主戰場”,移動互聯網營銷時代已經來臨。據阿里巴巴公布的2015年“雙十一”數據可知,截至2015年11月11日24:00時整,天貓和淘寶的最終交易額達到91217億元,其中,移動終端的交易額為62642億元,占比為6867%。另據阿里巴巴2016年8月11日發布的2017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中國零售平臺移動終端的交易額占比為75%,高于上年同期的51%。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一些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企業管理者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完成企業的轉型問題。高校管理類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也要考慮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下面臨的諸多機遇和挑戰。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營銷專業教學面臨的機遇
(一)教育理念更加人性化
移動互聯網是科技人性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點:一是降低了信息獲取的成本,用戶可以在移動端零成本地獲取相關信息;二是服務者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隨時地進行雙向的溝通。移動互聯網人性化的特征,要求高校營銷專業秉持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天性,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努力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力圖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讓學生從“低頭族”、“手機控”變為“抬頭族”、“知識控”。就高校營銷專業教育而言,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推進了高校人性化教育理念的發展。
(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也讓高校營銷專業的教學方法日趨多樣化。教師除了可以采取已有的教學方法,如理論講授、案例討論、角色扮演和視頻播放,還可以采取慕課(一種大規模開放式的在線課程)、翻轉課堂(學生在家里觀看教師事先錄制好的或是從網上下載的講課視頻,回到課堂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等方式,慕課強調的是用微視頻(微課)授課,區別于傳統的一節課45分鐘的網上教學或“空中課堂”,每段視頻不超過15分鐘,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和分解難點,力求保持學習的有效性[2]。移動互聯網條件下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但授課教師應秉持“多中選好,好中選優,優中選適”的原則,以便選擇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高校營銷專業的教師主要是通過傳統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或電腦上網來獲得教學資源;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高校營銷專業的教師可以憑借智能手機,利用課余等碎片化的時間,及時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及時傳遞給學生。譬如,在課余時間查閱一些著名的營銷領域微信公眾號或其他教師的慕課資源等,如成功營銷、中國好案例、企業管理雜志等,可以瀏覽并下載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教學資源,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更新及時。目前,移動互聯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已經成為高校營銷專業教師教學的有效手段。
(四)教學內容更加鮮活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內容為王的時代,鮮活的教學內容更是衡量高校營銷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移動互聯網的豐富資源是鮮活的教學內容的基礎,教師的科學選擇是鮮活的教學內容的關鍵。具體而言,教師除了事先做好“讀學生之未讀,見學生之未見”的大量工作,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篩選,盡量選擇那些剛剛發生的、喜聞樂見的、淺顯易懂的、生動有趣的典型案例加以講解。這樣不僅可以保持教學內容的鮮活性和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教師和學生常變常新的創新意識。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營銷專業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學生的注意力之爭
在信息爆炸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的注意力日漸成為稀缺資源。目前,在高校的營銷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正在面對兩種力量的爭奪:一種是教師講授的知識,另一種是智能手機上海量的信息。通常情況下,如果教師所講的內容鮮活生動,其就會在學生的注意力之爭中處于優勢;如果教師所講的內容索然寡味,大多是學生已經了解或是早已過時的信息時,那么就處于劣勢。表現為許多學生被手機上的信息所吸引,紛紛成為“低頭族”、“手機控”,有的甚至沉迷于社交網絡和線上游戲而不能自拔[3]。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加劇了學生的注意力之爭,也增加了高校營銷專業教學的難度??梢灶A見,在未來,高校營銷專業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教師能否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師中的馬太效應將愈發明顯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教師中的馬太效應將愈發明顯。本文所講的馬太效應是指講得好的教師將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講得差的教師將越來越不受學生的歡迎。使一些教學能力強的高校營銷專業教師可以通過慕課、社交媒體等將自己的影響力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迅速成長為明星教師。這種“贏者通吃”的馬太效應現象很容易引發教師兩極分化,這種趨勢不僅影響教師隊伍的整體凝聚力,而且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資源的分配,對高校營銷專業的健康發展不利。
(三)教學的快餐化、膚淺化和娛樂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普遍遵循的是“快比慢好”的價值理念,凡事皆追求“短、平、快”,但其副作用也很明顯,就是很少有人花較長的時間緩慢認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就高校營銷專業教育而言,在教學上表現為:課下,高校營銷專業的教師越來越少花時間去讀專業書籍、精心去推敲課程的每個細節,社交媒體一度成為課后快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課上,高校營銷專業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量使用視頻、音頻、圖片、段子、搞笑等“招術”,最終導致課上趣味性大于知識性,學生課下無法真正掌握授課內容。
(四)對教師相關技術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教師相關技術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除了要掌握PPT的制作技術外,還要掌握視頻、音頻、圖片的剪輯技術,以及慕課、微信、微博的使用技術。在營銷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上,如何綜合地利用上述技術有效地為某一具體的課程服務,對高校營銷專業教師來說是很大挑戰。
四、對策及建議
基于移動互聯網對高校營銷專業教學的機遇和挑戰,從以下四點提出對策建議:一是植入移動互聯網的基因,健全市場營銷的理論體系;二是培養學生移動互聯網營銷的三大能力:思維力、行動力和表達力,訓練學生活動的策劃、演練以及口頭表達、文案寫作和網絡溝通等綜合能力;三是變強制為疏導,巧設營銷課堂環節,安排小組討及案例分析,充分發揮移動終端的搜索和互動功能;四是拓寬營銷課堂的邊界,將課堂講授與網上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如讓學生下載《中國大學慕課》等移動客戶端(APP),通過免費、開放、不受時空限制的網上學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學營銷課堂的不足,努力將課堂講授與網上學習有機結合。就高校營銷專業教學而言,移動互聯網時代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教師應充分論證移動互聯網對高校營銷專業教育的影響,始終秉持尊重學生、順乎人性的教學理念,親身實踐,務實操作,培養出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合格的新型營銷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2]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15-18
[3]溫韜移動互聯網對高校營銷專業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6(5):142-143
(責任編輯:張彤彤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