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姍姍
【摘要】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短板,是制約語文成績提升的瓶頸,如何將習作教學寓于平時的點滴語文教學中,筆者以為,以語文課堂為載體,將練筆滲透在文本的教學中,有的放矢,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習作;隨文練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改革創新的領域。而每學期定量的大作文難以達成新課標的要求。目前,多數教師將寫作引入閱讀教學,但是著眼點僅限于讀說而已,寫被一筆帶過,未真正落實筆端,教學實效甚低。筆者由此以小學生讀寫為切入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托不同的文本,引導學生學會站在不同角度來踩準練筆的爆發點,快速開啟閱讀通向寫作的大門,讓讀寫結合天衣無縫,堅持系統地隨文練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留白點,馳騁想象
留白作為特殊的表現手法常被應用于文本精彩之處。作者吝惜筆墨或直接省略,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裊裊余音。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潛心挖掘文本的留白點,引領學生自由放飛想象,選擇填補留白的形式,使學生進入文本營造的情境之中,以有效落實隨文練筆訓練。
在教學蘇教版《母親的恩情》一文時,筆者抓住留白點,即文段末的省略號,引導學生感悟母親的形象。“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補白省略號部分的內容。”學生們組織語言,一位女生回答,“母親為孩子想了很多事情。”“那進一步深入想象,具體想到哪些內容呢?”筆者追問。一位男生主動回答,“孩子外出帶的東西是否夠用,能不能吃飽?”“母親會想,這次外出,一路上是不是安全?”“還會想到自己的孩子住的地方,能不能遮風擋雨?”“孩子的居所安不安全?”“孩子的學習情況怎樣?”……一個簡單的省略號,將學生引向母親的地位,使其展開想象觸摸文本內容,撩撥起學生內心情感的琴弦。由此,學生沉浸在練筆的快樂之中。隨文練筆讓學生的想象馳騁,使其體驗到母親對子女那份沉甸甸的純情之愛。
隨文練筆,踩準留白點,可以引領小學生鋪平語言表達之路。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立足文本,聯系生活實際,在廣闊的回味空間馳騁想象。踩準留白點,去探究作品悠長的余韻,由虛到實加深了對文本的解讀,實現了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延伸點,拓寬視野
延伸是閱讀教學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教學策略,隨文練筆教學中的延伸點可以從寫作背景著眼,可以從相關事件切入,還可以引類似現象突破。筆者為有效落實隨文練筆訓練,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拓展適合學情的延伸點,引領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時,筆者課堂拓展處設計了延伸點,即當你看到《本草綱目》這本書時,你想對李時珍說什么。學生再次研讀文本,積極調動語言儲備,一位學生說道,“您好,爺爺,我在課本上學到了您堅持寫書的故事,您是我學習的榜樣。”另一位說,“我今天,聽了老師對您的介紹,您那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我佩服不已。”“您那種冒著生命危險,勇于嘗遍百草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繼承。”“您用一生的心血救治了成千上萬的病人,您的醫術一直流傳,造福了人類,您真了不起!”“您那種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敬仰。”“我要像您一樣幫助別人”……學生完善練筆習作后,對文本做了深入的解讀,不同程度地拓寬了視野,提高了個體的思想認識,豐富了各自的情感體驗。
隨文練筆,踩準延伸點,是小學生由課內閱讀進入習作練筆的最佳路徑。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挖掘文本的精彩之處,進一步使其發散思維,踩準延伸點,學生贏得更多地練筆選擇,再選定方向付諸實踐,會收獲精彩的練筆之果。
三、爭議點,深化思維
爭議點是教學中師生、生生探究交流中尚有意見分歧,思想未達成共識之處。語文課堂中的爭議不在于聲音高低,而是取決于道理多少。筆者在隨文練筆實踐中,緊抓共同探究的機遇,調整課前的教學方案引導小學生深度探究,鼓勵他們思想爭鳴,以生成精彩的動態課堂,使其思維深化。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狼和鹿》一文時,學生圍繞“殺狼”出現了意見分歧,筆者因勢利導,確立了爭議點。“狼是兇狠殘暴的動物,常給鹿帶來侵擾,甚至生命危險,為了保護鹿,我同意羅斯福的做法。”一位同學回答。另一位同學馬上質疑,“善良溫順的小鹿在二十多年間啃食了森林植被,給森林帶來危機,難道不是因為沒有天敵嗎?”“我不贊同捕殺,通過森林前后的變化,可知這是錯誤的決定。”“通過鹿群前后數據的比較,顯而易見,這是錯誤決定”……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由文入理,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之意義重大,放棄了對狼與鹿的第一印象,轉為立足文本,聯系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積累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的解讀,并將各自的獨特解讀訴諸文字,落實了練筆訓練。
隨文練筆,踩準爭議點,是小學生由模仿走向創新的橋梁。小學語文教師為小學生提供爭議的平臺,要引導學生在思索時與自己爭議,在展示交流中與同學爭議,在師生探究中與教師爭議,以激起思維碰撞的火花,茁壯創新的智慧之樹。
隨文練筆,要真正踩在“點”上,才會切實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筆者有關讀寫鏈接點的探究不會止步,將會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契機,斟酌學情,優化策略,繼續為所教學生搭建扎實的隨文練筆平臺,以實現小學生讀與寫的天衣無縫,意與言的水乳交融,讓美麗的語言之花在每位學生的筆端悄然綻放。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