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應用。然而,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應用掌握的程度來看,很多學生語言積累貧乏,尤其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把語言積累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來抓。文章圍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作文;語言積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作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語言的積累。作文是由語言材料構成的,而語言材料的形成需要漫長的過程,其中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生要想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就要有優美語句的積累,有文章脈絡的分析與合理把握。作文功底的積累在于平時,學生學習其他人的文章只能做一個模板,還需要自己的
特色。
一、在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誦讀的快樂
語言的積累需要學生首先從朗讀課文開始,許多學生對于這一個步驟都不太理解,為什么不能自己默讀卻要大聲朗讀呢?朗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讀書過程中可以將自身的情感融入課文之中。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才能品讀出文章的精髓所在,朗讀也能帶來許多的樂趣,可以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興趣。在學習散文時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太難,但是學習古詩時就需要學生首先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境,然后根據意境所表達的內容進行自己描述古詩,古詩中包含了中國優秀的古代文化,學習古詩對于學生文化的積累有著很大的幫助。學生對于散文的記憶有時候會陷入機械化,就是重復背誦,散文的背誦學生以后使用中會逐漸的體會并且消化散文的意境。而古詩學生并沒有什么理解就進行背誦那么會導致學生對于古詩運用非常不合理,學生對于古詩的記憶一定要將意境結合起來。
二、在說中積累語言,豐富語言材料的儲備
“說”是積累語言非常實用并且有效的方式,小孩子從小開始學習說話,日積月累到現在已經可以連詞成句,作文同樣如此,學生對于優美的語言在不斷的敘說中積累,最終可以將語句連成一篇優美的文章。學生在課堂中不敢說是因為學生年齡小,有些害羞而且還怕自己在課堂中說錯了別人笑話。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部分學生加以鼓勵,在學生回答問題并且說話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補充,不讓學生感到尷尬,學習知識過程中也變得積極。一個學生課堂中開口說了,那么其他學生跟著也會進行課堂發言,氛圍就會變得積極活躍。這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教師需要把握好這個時機,課堂的設計要靈活應變。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文章的引導,讓學生去說一說自己去過的景點。如何去描述你去過的地方呢?這樣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話可說。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優美的景色,然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如何去描述桂林風景。課堂中學生說出的優美詞句都可以作為素材進行積累,其他學生可以采用一個摘抄本將這些詞句記錄下來。
三、在“寫”中積累語言,達到運用自如的目的
學生在課堂中需要進行課堂寫作來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課堂的氛圍對于學生調動大腦思維有著很好的幫助。課堂的氛圍比較緊張,相比于課后學生比較松散,課堂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及時運用起來,這樣的及時運用能力能較好反映學生的積累程度。學生在課堂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課后寫作時就可以不斷的積累與改進。小學生的課后時間雖然比較多,但是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也不能大量占用學生課后時間,那么課后的任務就應該要有質量,而不是只靠數量的積累。學生在閱讀一篇比較優美的佳作之后,應該將這篇文章中的句子記錄下來,然后去體會文章的情感路線,理清文章的寫作路線。這些都是需要學生一篇一篇文章積累的,以后學生積累到一個層次之后,就可以在自己寫作時將文章的脈絡把握的較為合理。小學寫作中主題思想非常重要,比如閱讀了“爬天都峰”,文章語句沒有什么特別優美的地方,但是整片文章都顯得特別合理,主題把握的非常好,句子中描述的語句非常樸實但是讓人讀起來就可以在腦海中展現非常清晰的圖像。
四、在課外閱讀中積累,拓寬語言積累空間
課堂中學習的文章內容雖然是優質的,但是內容上面還是不夠的,學生需要在課外閱讀中不斷的積累自身的知識儲備。課后學習中學生可以去找尋一些書籍,自己喜歡的類型或者家長推薦的以及古代名著等等,課堂中也可以開展這樣的閱讀課程。教師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少年報”上的一些文章,讓學生多去看一看小學生作文報,學習一下其他學生是如何寫作的。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學生閱讀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教室里還可以建設一個讀書角,學生有什么好書可以一起分享一下,共同的閱讀。而且老師在教學時需要展示一些有價值的文章,比如草船借箭課文學習時,教師接著再將三國演義其他文章給學生看一看,培養學生的興趣。課堂中的文章可以作為一個點進行推廣,學生不知道讀什么文章,老師就可以推舉一些好的文章給學生看一看,列舉一些書籍。學生對于這些書籍的閱讀在一開始可能不是太感興趣,但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做一個引導,找有趣的文章讓學生課堂閱讀,再推薦給學生課后閱讀。
總之,作文的水平提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要引導學生閱讀有價值的文章,需要學生進行文章分析與摘抄。語言的積累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學生要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情感,體會其中作者表達的技巧。
參考文獻
[1]林秀妹.豐富學生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現代語文,2015(8).
[2]成方.重視語言積累 提高語文素養[J].新課程(小學),2014(9).
[3]楊若愚.語言積累,開啟語感之門的金鑰匙[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4(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