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愛麗
摘要:高校的有效運作離不開有效的溝通,然而在高校管理活動中存在諸多障礙,這些溝通障礙嚴重影響著高校組織活動的有效運行。因此,對其進行研究,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促進高校組織活動有效運行。
關鍵詞:溝通;障礙;措施
組織要達到目標則需要組織成員間互相協調和合作,協調和合作的基礎在于溝通。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組織,在管理過程中也離不開溝通,尤其是有效的溝通。然而,在現實當中,高校在管理活動中還存在諸多溝通障礙,嚴重影響了高校管理活動的有效運作。如何克服高校運作中的溝通障礙,實現高校的有效溝通,進而提高高校管理活動的運行效率,成為高校發展中一個急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成功的高校管理需要有效的溝通來實現。
一、溝通在高校組織活動中存在的障礙
1、高校組織結構復雜。在管理中,合理的組織結構有利于信息的溝通,層級越少,溝通網絡越簡單,越有利于信息的上傳下達,不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然而,近幾年來,教育資源的分配是按照位格進行分配,導致很多高校都忙于作升格運動而忽視了自身的教學和科研,從而致使一些高校盲目升格,把系升格為院,學院下又設有系,而這些系,只是原來專業的形式轉化。層級過多,人員龐大,溝通網絡也雜亂無章,信息在多層溝通鏈絡中傳遞,信息極易歪曲,這無疑成為有效溝通的致命的一環。同時,在高校內部,高校的管理人員往往只接受信息,而缺少反饋。上下級之間大都只是存在著單向的下行溝通,封閉的溝通環境,無疑在上下級之間形成了隔閡,下級工作沒有滿足感,沒人傾聽他們的聲音,對學校的向心力從何而來,從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2、行政管理人員與教研人員之間的溝通障礙。大學的生命在于學術活力。然而,現實卻呈現“行政權力泛化,學術權力弱化”的格局。行政管理人員過多的涉足到非其職能范圍內的教研領域,有些管理人員不僅不愿意為教研人員服務,而且還過多的干涉教研人員的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認為權傾一切。不尊重專家,也不尊重學術權力。相應的,也有些專家看不起搞行政的管理人員,認為其學術沒水平,只是一些會阿諛奉承,只為仕途的頤指氣使的管理人員,從而也會不尊敬領導,采取不合作的態度,貽誤工作、貽誤事業。管理人員與教研人員之間的處人為事的態度,嚴重影響了彼此之間的溝通。這道溝通障礙不能合理的協調和化解,勢必影響高校自身的學術發展和教學質量,不利于高校的長遠規劃。
3、師生之間的“位差效應”溝通障礙。位差效應是管理學上的用語,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與下位心理。這種位差心理,在組織溝通活動中是普遍存在的。在高校里師生之間,就很明顯的存在這種現象。因受到傳統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人們歷來遵循“師道尊嚴”,“信而好古”的原則,因此,在大學里師生溝通交往中,我們雖然也強調尊師愛生,但在實踐中,教師往往是“尊者”,學生的身份則是“卑者”,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上已經形成了一種階梯溝通障礙。教師只管“傳”、“授”、“解”,學生只管“聽”、“記”、“背”。相應的,在大多數高校里同時存在學生為老師打分評價體系,學生和老師之間又掛上了一層利害關系,有些學生憑借這一權力煞有“翻身作主人”之勢,學生為了自己的高分去討好老師,同時老師也為了自己的一個好的評價和喝彩,將自己降格為知識批發商。這種師生關系的已經變成了畸形的溝通關系。長此以往,師非師,生非生,校將不校。
二、解除高校組織活動中溝通障礙的措施
1、建立并落實有效溝通制度。首先,嚴格審批和控制高校的升格活動,防止其盲目升格。同時,高校應該精簡機構,裁汰冗員。減少溝通層次,縮短信息傳遞鏈。科學合理設置內部管理機構,優化信息渠道。營造一個雙向溝通的網絡,創建溝通上下級之間,各部門之間,師生之間互動聯系的平臺,真正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溝通網絡,使之走上制度化、規范化。
2、換位思考,改變態度,尊重學術,重視管理。大學組織是學術性組織,學術是大學的根基,追求真理是大學的使命。作為學術權力的代表教員人員,是應該得到高校內部人員或學生等其他人員更多的尊重。高校的高層領導人員應應虛懷若谷,廣納百家之言,尊重教研人員的學術和科研,給于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多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的狀況和困難。善于與他們溝通和交流,視其為己友,投入更多的感情。與之心與心的交流,為其創造一個更寬松自由的學術空間,利于高校的學術發展。
同時,高校組織活動中也離不開行政管理人員的辛勤勞作,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保障了學術活動的順利和有效實施,保障了學校秩序和整體發展。因此,教研人員也應充分相信、理解管理人員,雙方換位思考的去與對方溝通和交流,增進彼此的信任,即使意見不和也應求同存異,積極配合和協調完成學校的教育目標。秉著“黨委領導、行政負責、教授治學”的管理體制,雙方各司其職,各就其位,團結默契,同譜寫事業上的和諧交響曲。
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促進有效溝通。首先,打破師生之間這種“位差心理”,在學校里,師生關系人格上應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老師應該更主動的與學生溝通,或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現代科技,通過一些網絡聊天工具促進師生之間交流默契。教師應與學生互換角色,從學生角度去引導和感化學生,消除學生自卑、受挫、焦躁等心理,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學會信任自己。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生的“位差心理”。去除梯度溝通障礙的第一步就是,讓老師與學生之間站在同一平臺去溝通交流。
其次,學生也應注重自身修養,不能一邊過多的苛刻老師,一邊又不愛學習,不尊重老師,也不守紀律,最后把一切責任推給老師。學生應該恪守自己進入大學的信仰,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自己道德情操的培養。尊重老師,有不同意見可以與老師共同討論。溝通是雙向的,正如高山對高山的回應,理解來自彼此的尊重。學校也可以為了提升學生這種人際交往的修養,可以適當的開一些心理學、公共關系學、演講與口才等等公共課程。
參考文獻
[1] 曹建軍,姚培培.從“位差效應”中走出來師生溝通[J].北京教育,2002(5).
[2] 安俊學.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高校進行教育改革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6(24).
[3] 林大靜,陳利群.論高等學校內部管理中的有效溝通[J].江漢大學學報,2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