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曉
摘要:在運動員耗供平衡的前提下,應合理安排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食物中的比例。以熱量的攝取為例,一般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脂肪占總熱量的3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5%左右較為適宜。蛋白質的攝取也應根據不同運動條件,另外合理安排動、植物蛋白的攝入。水、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等其他營養素的攝取也應如此。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取決于科學的訓練、良好的競技狀態、心理素質和合理的飲食營養。合理的飲食營養有助于提高運動員訓練效果和競賽能力并促進運動后體力的迅速恢復,自行車運動員的膳食營養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飲食營養;微量元素;能量補充
一、能量代謝
熱環境下運動訓練時能量代謝既受高溫環境又受運動訓練的影響。炎熱環境中能量消耗增加。在30~40℃的熱環境中,溫度每升高1度,能量消耗就增加0.5%。在熱環境中進行運動訓練,體內產生的熱量不易散發出體外,可使溫度升高,將導致體內對能量代謝增加。當運動員對熱環境產生熱適應后,運動量將會增加,能量的消耗也會增多。熱能攝入量如果不能滿足時,就容易引起疲勞,影響運動訓練,所以應該增加能量攝入,但攝入過多有一定困難,一般增加10%為宜,熱適應后可逐步增加以滿足運動訓練需要。
二、蛋白質代謝
熱環境下進行訓練對蛋白質需要量增高,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熱環境下運動造成體溫升高,進而引起出汗排熱,導致脫水,機體組織細胞蛋白質分解代謝加速,尿氮的排出增多;二是:熱環境運動訓練引起氮從汗液中大量丟失,從而導致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隨著運動員在熱環境中運動訓練的時間延長,機體逐步產生熱適應,尿氮、糞氮和汗氮的損失可逐步減少,但是,由于在熱環境下運動訓練大量出汗是必不可少的生理現象,汗氮的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熱環境時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或增加優質的蛋白質的攝入量,是無可爭議的,只是隨著熱適應的形成和鞏固,可逐步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減輕機體代謝的負擔。
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
在熱環境下運動,供能物質中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謝明顯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相應增加。因此,應該利用一切手段來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包括提高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運動訓練的前、中、后補充碳水化合物。研究資料顯示,在熱環境下中運動導致4%的體重丟失后,按每千克體重補充1克糖,可以較長時間維持血糖于高水平上。在熱環境下運動肌糖原的消耗也增加,運動后高糖食物有利于肌糖原的合成和恢復。一般來說,碳水化合物能量占總能量的比例在60%左右比較合適。自行車運動員連續5天以70%最大攝氧量的運動強度蹬車至力竭以耗盡肌肉肌糖原,隨后連續3天分別攝入低碳水化合物(10%)和高碳水化合物(80%)的膳食。然后讓運動員在30℃的熱環境中以同樣運動強度蹬車至衰竭。高碳水化合物膳食組的蹬車時間為50.2~80.2min,平均53.2min。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組為31.8~51.4min,平均為44.0min,前者蹬車時間顯著長于后者(P﹤0.05)
四、水和礦物質代謝
熱環境下訓練對水和礦物質的影響最為明顯,運動性疲勞、運動性損傷以及運動性各種熱病與水鹽代謝失調紊亂密不可分。熱環境下運動員營養的重點就是及時、適量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保持運動機體的水鹽平衡和酸堿平衡。運動員在高溫條件下訓練,蒸發出汗成為機體散熱的唯一形式,機體為散發運動產生的熱量而排出大量汗液,每小時可高達4升,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還含有納、鉀、鈣、鎂、鋅、銅、鐵等無機鹽,占汗液的0.3%,以及其他物質。大量出汗,可造成機體水分和無機鹽不同程度的丟失,丟失的無機鹽中,氯化鈉為主要成分。出汗多時,每天隨汗丟失的氯化鈉可達25%。運動員在熱環境下運動訓練大量出汗導致無機鹽丟失現象不可忽視,大量出汗引起體水大量丟失,可使血液濃縮,血容量減少,體溫調節能力下降,體溫升高,心率加快,尿量減少,代謝廢物堆積,導致疲乏無力,運動能力下降,熱適應能力也明顯下降。
與體液相比,汗液是一種低滲液,如果不及時補液,造成體內水分丟失多于電解質,到一定程度機體可出現以失水為主的水鹽代謝紊亂。大量出汗可引起鈉離子大量丟失,如果此時只是大量補水而不補鈉鹽,可造成血液等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細胞水腫,細胞膜電位改變,引起神經肌肉細胞興奮行增高,出現肌肉痙攣。鈉是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出汗引起大量的鈉離子丟失,使陽離子總量減少,機體相應減少碳酸氫根陰離子的含量,導致血漿碳酸鹽緩沖對比例失衡,血液pH值下降,可引起酸中毒。熱環境條件下運動訓練,導致大量出汗,除了注意鈉鹽的補充,還應注意鉀鹽的補充,鉀不但可從汗液中大量丟失,還因腎臟對保鉀的功能不如保鈉那樣完善,不管機體鉀的狀況如何,總有一定量的鉀從腎臟丟失。因此,汗液鉀和尿鉀兩部分相加,可使鉀的丟失總量超過攝入量而引起鉀負平衡。鉀不足可導致水在細胞內外液的分步發生紊亂,也可引起酸堿平衡的紊亂。低血鉀還可以引起心臟收縮和心率的紊亂。由于運動員在熱環境下進行訓練要適當增加對鉀的供應量一般是3—4g的上限。
此外,汗液中也有鈣、鎂、鋅、銅、鐵、錳、硒等元素不同程度丟失。補液中可適量含有這些元素,或者補充這些礦物質的混合制劑。
五、維生素代謝
大量出汗也使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增多,汗液中幾乎含有全部水溶性維生素。從汗液中丟失的維生素C較多,含量可達10mg/L。維生素B1含量可達0.14 mg/L.若以每天排汗5L計算,汗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B1的損失量可達50mg和0.7mg。同時,高溫引起能量代謝增加,使與能量代謝有關的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消耗增加。因此,運動員在高溫環境中運動訓練,需要增大維生素B1、B2、尼克酸和維生素C的攝入量。運動員在熱環境條件下運動訓練推薦的維生素每日供應量:維生素B1和B2,3~5mg,煙酸30~50mg,維生素C80~100mg.
由此,運動員運動訓練必須注意營養代謝的影響,以及水和一些機體必須的礦物質補充,另外維生素的補充也是必可少的,但是不論營養代謝,礦物質和維生素補充,都要采用科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