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球類活動對于成人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活動,但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他們或十分好奇,或完全不感興趣。為了調動小班幼兒參與球類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切入點。只有真正主動地參與,幼兒才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鍛煉,并收獲快樂。
一、認識球類游戲材料,是激發(fā)幼兒興趣的第一步。
我班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有的玩過球類玩具,而有的與球類玩具接觸的較少。展開趣味玩球活動的第一步,我們提供了用彩色不織布制作的動物球,讓幼兒對于球類有初步的認識。我們向幼兒提供青蛙球、小豬球、小熊球、熊貓球等布球,讓他們先對動物球有初步的認識,并嘗試玩球。這些卡通球不僅造型可愛,非常吸引幼兒,而且質地柔軟,具有很強的安全性,適合小班幼兒活動。另外,我們還提供了籃球、足球、海洋球、羊角球、乒乓球、橄欖球等,豐富的活動材料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讓每位幼兒都有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幼兒在多樣的活動材料面前、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帶動下主動地探索。
在幼兒對球類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玩球方法后。我們逐步增加曲棍、呼啦圈、彩虹橋、獨輪車等輔助材料,讓幼兒了解更多的玩球方法,在增加輔助材料的基礎上,活動的要求、難度都會有所提高,活動內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玩球興趣。
除了提供幼兒園購買的球類玩具外,我們還利用一些廢棄物品等材料制作球類活動的輔助材料,例如趕球棒、投球箱等,這些輔助材料造型新穎、色彩鮮艷,不僅從感官上激發(fā)幼兒游戲和探索的欲望,而且進一步豐富球類游戲的內容,提高幼兒玩球的持久性。
二、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增強球類游戲的吸引力。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球類游戲情境能夠促使幼兒情感參與,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球類游戲的主動性,持續(xù)提高游戲興趣,并體驗快樂。球類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
1.情境、角色的選擇。選擇幼兒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和游戲角色,是最理想的活動選材。幼兒熟悉,是他們已有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新的知識必須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這是符合幼兒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在幼兒熟悉的情境中,引導幼兒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或者與自己熟悉而喜愛的角色形象一起去玩球、去運球、去闖關,這樣的游戲一定能調動幼兒的全部熱情,成為這個活動有效開展的最大動力。幼兒喜愛模仿各種小動物,小動物的角色形象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在我們開展的《小企鵝運冰塊》、《勤勞的小螞蟻》、《小兔乖乖》等活動中,都有幼兒喜愛的動物形象,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不斷學習各種玩球技能,提高動作水平。
2.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逼真。情境的創(chuàng)設離不開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各種道具、器材等輔助材料。為了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境,突出游戲主題,我們在場地的選擇、環(huán)境的布置、玩球器材的裝飾和輔助材料的選擇上都要考慮逼真性。例如在《小企鵝運球》、《小猴摘桃》教學中,我們可以制作一些小企鵝、小猴子的頭飾或胸飾讓幼兒佩戴,幫助幼兒進入角色。在《小猴摘桃》中,可以將球裝飾成桃子的樣子,鼓勵幼兒雙腿彎曲下蹲往上跳躍,去摘桃子。在完成情境的構思后,我們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和制作符合情境的各種場景布置、道具、頭飾、胸飾等,使得情境更真實和逼真。例如在《把球滾進大嘴巴》的活動中,我們用紙箱制作了多個長大的“大嘴巴”,讓幼兒把球滾進去;在《森林音樂會》的活動中,我們不僅制作了許多的小樹、小花、小草,還制作了森林音樂會的邀請函;在《老鼠偷蛋》的活動中,我們準備了大小兩種頭飾,教師當老鼠媽媽,幼兒當小老鼠。
3.教師投入游戲情境。教師在幼兒眼中是方向標,如果教師積極融入游戲,那么就會促進幼兒更投入游戲。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和幼兒一樣,也是游戲參與者。教師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小動物的媽媽、挑戰(zhàn)隊隊長等與幼兒一起參與球類游戲,共同接受挑戰(zhàn)。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融入球類游戲情境,在指導幼兒和提出要求時,教師語言不能脫離游戲內容。最后,在活動結束部分,教師要結合情境做相應的總結,使得整個活動更完整。
三、通過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層層遞進保持幼兒的活動興趣。
1.情節(jié)的合理與發(fā)展。根據(jù)觀察,幼兒熟悉的角色形象是增強活動趣味性的一項重要因素,連續(xù)的、完整的情境能保持幼兒的活動熱情,讓幼兒有始有終地積極參加游戲。在環(huán)節(jié)設置時,充分考慮連貫性、遞進性,例如喜羊羊帶著布球炸彈經(jīng)過草地、小橋里的重重挑戰(zhàn)最后打敗灰太狼,保護羊村。
2.活動難度的提升。和其他的體育活動一樣,球類游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在掌握基本動作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動作難度。例如在《勤勞的小螞蟻》中,幼兒扮演小螞蟻的角色用曲棍球棍趕球,第一次是自由趕球,只要將球趕到終點即可,但第二次要求按照地上的直線把球趕回家,第三次要繞過障礙物把球趕到終點。這樣在第一次趕球的過程中幼兒比較自由地練習雙手持棍的趕球動作,第二次按照一定的方向趕球,第三次躲避障礙物趕球則對手眼協(xié)調性和身體靈活性有更高的要求。
四、及時反思和總結,完善球類游戲活動的內容。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在球類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一些場景布置的過程考慮不全面,場地設計不合理或者道具制作不夠細致,導致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于是我們及時記錄每次的活動情況,及時總結和反思活動情況,期望在下一次的球類游戲時做到更好。
五、目前存在的問題。
1.幼兒對于某一種球類活動材料往往有一個興趣周期問題。當一種球類活動材料剛出現(xiàn)時,幼兒往往很有興趣,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對該活動材料興趣逐步降低,在沒有老師的指導情況下,會呈上升反復狀態(tài)。因此,我們必須在活動過程中多關注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根據(jù)幼兒的反饋及時調整活動內容和活動形。
2.設計豐富多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球類游戲是對教師的考驗。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參與球類游戲的興趣,我們要提供豐富的材料,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設計變化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這對教師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游戲組織能力都是一種挑戰(zhàn)。
3.個別家長在家園合作中缺乏積極性。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對幼兒的文化課程比較重視,他們愿意讓幼兒參加這樣那樣的興趣班,給幼兒安排豐富、充實的業(yè)余生活,但對幼兒園開展的文化課以外的學習活動不太重視。個別家長還沒有真正意識到球類活動對于幼兒長遠發(fā)展的影響,因此在有些活動材料的搜集過程與幼兒的經(jīng)驗鋪墊中缺乏主動性,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幼兒參與球類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