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宏
摘要: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提出了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揭開了新的篇章。在他的一系列講話和文章中,防“左”反右論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已經將近四十年,國內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防“左”反右論仍然是我們必須要長期堅持的理論。環境在改變,防左反右的理論是不是也要適應新的變化?我認為是要的。以往我們總是強調社會主義要防“左”反右,但主要的是防止“左”。現在我們在防“左”的同時,也要注意反右,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關鍵詞:鄧小平;防“左”;反右;黨建;社會主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領導中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從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到一九九二年二月,鄧小平發表的一系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講話和文章,是我們黨領導國家和人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必須長期堅持和貫徹的指導方針。其中鄧小平提到: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我們黨既要防“左”又要反右。這是我們黨建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點之一,容不得半點馬虎。
(一)防“左”和反右的具體闡述
防“左”,顧名思義,是防止左傾,即防止“左”的傾向;反右,即反擊右的破壞。“左”和右是相對的,”左”是對于現有原則的保守,右是對于既有原則的破壞。舉例子說:我們黨在建黨初期先后發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和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我們黨堅持的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則,陳獨秀在關鍵時刻將革命的主導權拱手讓給了敵人,放棄了黨對武裝的領導權,試圖以對國民黨的妥協求得生存,這是對于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原則的破壞,因此是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王明是堅持無產階級革命,但是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照搬蘇聯經驗和書本上的理論,打擊一切不贊成他的極左道路的人,他的各項措施相對于當時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是激進和冒險的,因此是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過多次的左傾與右傾錯誤,但總的來說,主要的是左傾錯誤,因此鄧小平曾經提到:“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盵1]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所面臨的“左”和右說的是什么?鄧小平下了定義:“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是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盵2] “右的干擾就是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全盤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盵3] 因此,鄧小平的防“左”反右論即是: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為防“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為反右。
(二)鄧小平時期的防左和反右——主要的是防止“左”,也要糾正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不久的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發表題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作為即將開始的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和貫徹的原則。一年后的1980年12月,在中共中央會議上“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講話上,他說:“階級斗爭雖然已經不是我們社會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它確實仍然存在,不可小看?!盵4] 1981年3月,“關于反對錯誤思想傾向問題”講話上,他提到:“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會提出解放思想,是針對‘兩個凡是的,重點是糾正‘左的錯誤。后來又出現了右的傾向,那當然也要糾正。”[5]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到了1985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涌動,嚴重影響國家正常建設。5月,鄧小平作了關于“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講話,談到:“中國在粉碎‘四人幫以后出現一種思潮,叫做資產階級自由化,崇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會主義。這不行。中國要搞現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絕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6] 到1986年9月,他在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上談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講的最多,而且我最堅持。.......所以,我多次解釋,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有個名字,就是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實行開放政策,吸收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有益的東西,是作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一個補充?!盵7] 12月的時候,他再作題為“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講話。1987年1月初,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因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辭職。3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國務卿時作了“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講話,說到:“有兩條要講一下。第一條,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第二條,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形勢不行。”[8] 4月30日,在題為“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的講話時,他說:“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說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盵9] 1989年國際環境復雜,引起政治風波的發生。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果斷處置,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和經濟建設大局。事情發生以后,國內氣氛急劇向左,為了維護改革開放大局,推動市場經濟建設,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并作了重要講話:“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東西有,動亂就是右的!‘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風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盵10]
綜上,我們可以理出一條大致的脈絡: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首要的是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保駕護航,主要目的是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他同時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走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既防“左”,又反右。他認為當時主要的風險是“左”的風險,這是沒有錯的。因為我國在那個時候剛剛經歷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黨和政府中仍然遺留了部分文革殘余或者說極“左”的勢力,這對于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有非常大的威脅。(請注意:即使在極“左”勢力仍然比較強大的那個時期,在短短十幾年間,我們依然遇到了80-81年,85-86年,89年三次較大規模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沖擊。)
(三)1992年以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2015年,我國GDP為67.67萬億元人民幣,以2015年12月31日匯率計算折合美元為10.42萬億美元,約合人均8016美元。截至2012年,我國公有經濟占資產比重約為53%,2015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462,201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王健林個人財富為287億美元。今天的現實已經和鄧小平昔日的預計有了較大的差別。他當時談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是否存在矛盾的時候,有提到:“這樣做是否違反社會主義的原則呢?沒有。因為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11]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是為了生產資料盡量掌握在國家或者集體手中,盡量減少剝削,減緩我國新產生的資產階級壯大的速度,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的整體性質不變。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是為了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壯大無產階級的力量,減少階級矛盾和對立。兩個條件都抓好了就可以保持人民民主專政不動搖,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然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黨的自身建設方面都面臨潛在的危險:經濟上,我國私有經濟發展迅速,社會財富兩極分化使得社會主義社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政治上,新興資產階級掌握的社會資源已經開始影響我國社會主義政權的穩定,一些資產階級分子進入體制內;文化上,市場經濟以及西方文化的影響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被一部分人所質疑;黨的建設上,腐敗問題相當嚴重,部分黨員干部信仰有所動搖。
由此看來,“左”的風險我們當然要重視,右的風險我們也不能就此忽視。
(四)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中國夢”不是某一個人的夢,而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中國夢。鄧小平說:“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以上這些,資本主義社會永遠不可能有。資本主義無論如何不能擺脫百萬富翁的超級利潤,不能擺脫剝削和掠奪,不能擺脫經濟危機,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種極端嚴重的犯罪、墮落、絕望。”[12]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才實現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才有了后來的一切成績。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社會主義,才能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不至于走到資本主義的邪路上去。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堅定不移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堅持鄧小平的防“左”反右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我們黨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375。人民出版社,1993年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375。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248-249。人民出版社,1993年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P370。人民出版社,1994年
[5]鄧小平文選第二卷P379。人民出版社,1994年
[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123。人民出版社,1993年
[7]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181。人民出版社,1993年
[8]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207。人民出版社,1993年
[9]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229。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375。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149。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P167。人民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