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本文分別從初中生、教師,二個方面提出改進初中生數學課外作業現狀的建議。對初中生的建議:培養學習興趣,改善作業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選 發揮作業評語的作用;多與學生溝通并鼓勵。
(一)對初中生的建議
初中生大部分認為數學課外作業十分重要,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生對數學課外作多為被動接受,對提高數學成績的效果也不十分理想,為了幫助初中生學好數學,更加高質量的完成數學課外作業,對初中生提出幾點建議如下:
1、培養學習興趣,改善作業認識
首先,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興趣對于學習動機、學習熱情、注意力、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相當重要。學習興趣在學習動機中是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是學生對學習進行積極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需要的一種心理表現,通常稱為求知欲。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地去探究才能真正做到認真學習。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對其今后的學習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改善對數學課外作業的認識。我們的學習從宏觀上講,是為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從小的方面來說,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充實。數學的學習可以為你帶來的應該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技能和工具,擁有它,你才有機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充實,當然,這不是唯一的途徑。提高初中生對數學課外作業的認識,明白課外作業不是負擔,而是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效手段,明白數學課外作業的目的是鞏固課堂上的知識,提高數學成績,做到對待課外作業從疲于應付到積極對待的轉變。
最后,對自己做一個合適的定位。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評估自己的潛能和想在數學上進步的愿望等,通過對自己的充分認識后,確立一個合適的、可行的、合乎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案和學習目標。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選擇科學的學習方法
首先,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并嚴格執行。
其次,先復習,后作業。做作業前一定要先回顧一下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是什么,在什么條件下用,該如何用,同時參考一下課堂例題及練習的解題格式,在充分理解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再開始動手做作業,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做作業時按照先易后難的次序來做課外作業。先做簡單的題目,有利于激發做作業的興趣和提高自信心;先做困難的題目的話,費時多,費精力多,再做其它作業時,會感到疲勞,失掉興趣,影響作業質量。
再次,多思考,善總結。數學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學科,需要先把基礎打好,做到活學活用。數學要在記住規律、公式的基礎上做練習,要善于發現題與題之間的相似之處,在頭腦中建立數學體系。平時做題一定要認真對待,做作業不是給老師做的,也不是給家長做的。對于做錯的題目,要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易犯的錯誤或推理記到糾錯本子上,總結歸類,總結出數學規律和小結論,防止再犯。
最后,做課外作業時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邊學習邊做其它事,如看電視,吃零食等,這樣會分散精力,對于解題不利,浪費時間,也影響學習效果。
3、多與教師和家長溝通
首先,初中生應該把老師當成你的朋友,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對老師有什么意見可以大膽的提出來,在課外作業方面可以向老師反映課外作業的題量,難度,質量等,同時可反映自己在做課外作業事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是否出現經常做錯的情況,請老師幫忙分析原因,共同研討對策。
其次,初中生要主動、適當地和父母說說自己的想法,向他們敞開心扉。離開父母身邊慢慢長大的初中生,就成了父母了解新一代社會生活的眼睛,要多介紹自己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情況。遇到開心的事情,要多與父母分享;遇到問題與煩惱,要與父母一起尋求解決之道。平時多體諒父母苦衷的同時也可以對父母提出要求,努力和父母一起創建適合自己的學習氛圍,生活環境,這不但有利于學習,也可以使你每天有個好心情。
(二)對教師的建議
1、提高作業布置水平
首先,認真篩選課外作業的內容,使其具有探究性。課外作業不能只為了知識方面的掌握,題目可以涉及到多門學科,引導學生綜合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勤于探索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創造潛能。
其次,使作業量少而精。作業練習要有針對性,不搞題海戰術,較少量的課外作業還能從精神上減輕學生的負擔感。
最后,尊重學生個體的需求。教師應給學生自由選擇課外作業數量和作業內容的權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更充滿自覺性,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產生興趣。
2、發揮作業評語的作用
老師將作業評語引入到課外作業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及時地在評語的引導下思考自己錯誤并改正錯誤,恰當的評語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習的動機。教師在使用作業評語時,要用及時恰當的作業評語指出缺點,盡量用鼓勵的語言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感情色彩的作業評語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從而對學習逐漸產生濃厚興趣,并促使學生思考正確的做題方法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多與學生溝通并鼓勵
首先,課外作業本也可以作為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橋梁。老師可以把對學生的看法等寫在每次作業的后面,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等寫在作業的后面,達到溝通的目的。這種方式對于一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比較適合。通過這樣的交流,很多學生都會領悟老師的意思并在好的方面繼續保持,壞的方面積極改正。
再者,教師多留給學生一些在校時間來完成課外作業。這樣教師就可以觀察學生的做作業過程,出現問題時學生可以及時跟老師請教,說出當時的思路與想法,教師現場予以指導,不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更能使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達到溝通的目的。
總之,初中生數學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和老師家長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要真正解決問題不是光靠理論就能解決的,只能是在先進的理論指導下,結合本校的實際,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及不斷的總結和探索,才能逐漸改變現有狀況,真正達到學生做數學課外作業甚至其他科目的作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7.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