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劉暢


歐美頒獎季剛拉開序幕,《愛樂之城》就跑在了最前頭。在9日結束的第74屆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愛樂之城》狂攬喜劇類七項大獎,刷新金球獎單片獲獎數量的紀錄;10日出爐的有英國“奧斯卡獎”之稱的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名單中,該片又拿到最多的11項提名。再加上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等,據不完全統計,該片已在全球范圍內拿下百余項大獎,如今只剩下個月的奧斯卡來做“終極評估”。而如此無差評的《愛樂之城》,其電影類型如今看似有些“非主流”——竟是一部歌舞片。
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
在特效大片席卷全球的當下,作為好萊塢黃金時期經典片種代表的歌舞片,現已經成為稀有物種。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歌舞片萎縮后,2002年歌舞片《芝加哥》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基本成為歌舞片佳作的絕唱。好萊塢尚且如此,何況對歌舞片如此“水土不服”的中國,即使是迪士尼動畫如《海洋奇緣》,因為片中眾多歌舞情節處理平淡,在中國也是口碑平平、票房不佳。
從故事內容來看,《愛樂之城》看似有些俗套:在洛杉磯這片夢想之土上,做著明星夢、卻在試鏡中屢屢碰壁的米婭(艾瑪·斯通飾)遇到帥氣卻老套死板、一心想借著開音樂酒吧拯救奄奄一息的爵士樂的塞巴斯蒂安(瑞恩·高斯林飾),兩人相遇、相知并相戀。他們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也在藝術與商業、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朦朧博弈中面臨抉擇和考驗。不過,該片摒棄了歌舞片劇情拖沓、節奏緩慢、脫離現實的弱點,導演達米安·沙茲勒用他空空妙手“化俗套為神奇”,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的第三次合作,遇上達米安·沙茲勒的第三次導演,撞出動人的火花。在歌舞片日薄西山的今天,賦予這一電影類型新的精致。正如《好萊塢報道者》所說,“影片并不完美,但是在風格展示和個性上卻做到令人無話可說”。
致敬歌舞片經典
《愛樂之城》這部現象級影片出現,讓歌舞片的火種成功被延續下來。影片從最開始長達五分鐘的華麗高速公路歌舞開始,充滿對經典歌舞片的致敬——不僅有直白的《卡薩布蘭卡》《黑貓》等海報張貼,也有諸如瑞恩·高斯林圍繞燈柱那酷似《雨中曲》的場面。對已故法國新浪潮導演雅克·德米的偏愛,更是讓達米安·沙茲勒在影片中把《瑟堡的雨傘》中的色彩,重新使用現代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用舞蹈編排和音樂,把觀眾帶入一個“復古”和“現代”交織的世界。有評論稱:《愛樂之城》后,歌舞片似乎復興有望。
當然,僅僅因為懷舊和致敬,不足以讓《愛樂之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作為能夠引起許多人共鳴的愛情和夢想,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俗套,但一點也沒影響沙澤勒在電影中穿插歌舞片中令人瞠目結舌的場面。“試著不去強迫某一首歌曲出現,而讓電影中的角色的感情去決定什么時候他們需要音樂”,這就是電影中的音樂出現得恰到好處,又沒有打散劇情完整性的原因。
不僅如此,沙澤勒返璞歸真、如行云流水的長鏡頭,如同一根隨時能點燃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翩翩起舞的魔法棒,讓二人的表演看起來無懈可擊。對于高斯林和斯通的表演,《時代周刊》也給出好評:“兩人的淺吟低唱充滿魅力,表演接近完美”。
用簡單打敗“超級英雄”
在各種超級英雄片橫行的好萊塢,《愛樂之城》的簡單和美好讓人著迷。觀眾看到了一個在商業大潮中追隨自己內心,深愛歌舞片的導演。達米安·沙茲勒自己總結,“現在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大屏幕上看到希望和浪漫,需要看到一些只有電影才能做到的事。而音樂劇作為夢境,作為我們夢的語言,作為一個可以用音樂表達自己,可以讓感情違背現實規則的世界,在我看來是那么的簡單而美好。”美國媒體Deadline表示同意:生活不易,但這部電影值得回味,它娛樂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感受活著的美好。
《愛樂之城》有望在下個月情人節檔登陸中國院線。影片的預告片中說,“再沒有人這樣拍電影了”,不過相信隨著《愛樂之城》的成功,如何嘗試重新用鏡頭去對歌舞片這一電影類型復興,如何借鑒經驗總結教訓打造現代特點的歌舞片精品,大概很多電影人都已經在思考。▲
環球時報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