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
摘要:幼兒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熏陶,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關鍵詞:幼兒;行為習慣;培養;重要意義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兒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熏陶,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學習、生活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一、孩子成功的教育要從好習慣的培養開始
著名作家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幼兒期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健時期,注重這一時期各種習慣的培養,是為他將來成功的走向社會壘下的第一塊堅實的基石。幼兒時期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一方面,由于幼兒思想意識尚未成熟,還不能自覺地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成人不注意引導,壞的習慣一旦形成,便難以改正。另一方面,行為習慣雖然已經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但并不象成人表現得那么深刻、定型,在這一時期如果趁早采用恰當方法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熏陶,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俄羅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烏申茲基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的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這些名言充分說明了成功的教育要從好習慣的培養開始。
二、孩子小時候良好習慣的形成能影響他的命運
英國作家查?艾霍爾說:“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這句話說明了個人行為、性格及命運之間的緊密聯系,也就是孩子小時候良好習慣的形成能影響他的一生。1998年1月18日,全球最高科學獎的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在法國首都巴黎,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進行研討。會議期間,有人向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請教:“您是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獲得最重要知識的?”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卻說:“我是在幼兒園”。提問者一下子愣住了,接著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哪些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科學家耐心地回答說:“我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用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不說謊話、要誠實;做錯事了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誰也沒想到,在我們平時看來最平常的行為習慣,卻成就了這位科學家最輝煌的事業,這位獲獎者的一席話是多么地耐人尋味啊!還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名高中畢業生前去應聘,在應聘的隊伍中,大部分都是大專生,本科生,還有碩士生,面對這些高學歷的競爭者,這名青年的成功率幾乎為零,然而結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成功者,因為只有他隨手揀起了應聘現場里無人問津的一張紙屑,正是這種不經意的一揀,讓招聘者看到了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于是他獲得了這份工作。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習慣貫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兒期應該形成的良好習慣,主要包括生活衛生、道德品質和認知學習三方面的穩固的、自動化的行為。這時形成的行為習慣不論是好是壞,都有很大的慣性力量,會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會自覺的表現出來,是一種動力定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如作息定時、獨立進餐、安靜就寢,早晚刷牙、飯前便后洗手、講衛生、愛整潔等,可以保護幼兒嬌嫩的器官,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良好的品德習慣,如文明禮貌、友愛同伴、誠實勇敢、愛集體、守紀律等,可以發展幼兒活潑的性格,適應集體生活,有利于社會行為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良好的認知學習習慣,如觀察敏銳、注意集中、勤思考、愛提問、坐姿和寫姿正確,愛護玩具和圖書等,可以發展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啟迪思維與想象,提高學習效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應當培養幼兒哪些良好的習慣呢?葉圣陶先生指出:“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具體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
四、家園共育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就是培養人的良好習慣。陳鶴琴先生又曾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從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開始,從老師用人格的魅力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開始。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教育孩子,先從做一個好父母開始,做好父母,先從培養孩子好習慣開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作為家長更需要高度重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當前,從我國的國情來看,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無疑為我們提高幼兒素質,提供了條件。但是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也是存在弊端,那就是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子女性格孤僻,獨霸,唯我獨尊等不良傾向。一些父母存在著教育能力缺乏,對養成教育的輕視,一些教師重視知識的灌輸,輕行為習慣的養成,再加上社會種種不良現象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心靈狀態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兒表現出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庭這個小環境中,家長忽視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這個社會環境后,所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引起小朋友間、家長與教師間或家長之間的矛盾。我們只有意識到孩子所表現的不良行為習慣會對孩子今后的身體、學業、人際關系有多么重要的負面影響,才能明白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家園共育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
總之,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人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一個人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李德認為:“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俗語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可見,在幼兒階段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因此,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培訓叢書:幼兒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黃銳主編.
[4] 幼兒教育.2015.0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