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忠
摘要:動機、興趣、習慣等均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在智力活動中可以培養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又能對智力因素起促進作用。
關鍵詞:興趣;動機;培養;關鍵
正確的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因素,是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取得成功的秘決之一。而動機、興趣、習慣等均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在智力活動中可以培養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又能對智力因素起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對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是成功的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勵學生的一種內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1、從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學習動機。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不用數學。”數學的用處如此廣闊,它是現代化建設必備的知識。如第七冊教材中題為“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這個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7萬千米。地球赤道大約多少千米?”通過這道題的計算可以教育學生學習數學與現代化建設聯系起來,形成長遠的學習動機,產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熱情和自覺性。
2、用原有動機與遷移來培養學習動機。有的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缺乏意志力,因而對學習數學感到乏味枯燥,導致學習成績低下。但這些學生也有他們各自的優點,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某方面的優點,并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引導他們將這個動機遷移到學習數學上來,這是學生前進永不枯竭的動力。陳XX同學是留級生,但他被選為參加校跳繩比賽的運動員,我就熱情地做他練跳的義務裁判,并對他說:“陳XX,你的雙搖跳得不錯,而班里的許多同學包括老師我都不及你,能否說說為什么跳得這樣好?”他答道:“我是一有空就練跳繩,并天天堅持。”于是我就因勢利導說:“如果你能把這種意志用到學習數學上來,那你的數學成績肯定會趕上好的同學。”他會意地點了點頭。后來他堅持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做正確,遇到不懂的就主動問,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二、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成功的關鍵
瑞士教育家波亞杰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征,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注意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學生的學習也是這樣。如果一個學生喜歡某一位老師,那他一定喜歡這位老師上的課。這就是古人所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不僅是職業道德所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所必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對學生要尊重、信任、關懷,在教育上采用常鼓勵,少批評,不諷刺打擊的方法。尤其對中下生要為他們創設一種寬松、愉悅的環境,使他們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即使他們在學習上出現差錯,也不要妄加批評指責,應給予引導和點撥,使他們從內心感到老師不但教給我們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2、精心設問置疑,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啟發學生去探索,學生的思維也往往從疑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善于伏懸念、設疑問,使學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獲知,從而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三、訓練良好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保證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貫徹德、智、體、音、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如能在教學中注意培養他們一絲不茍,勇于探索,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良好習慣,使他們終生受益。
1、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靠教師長期訓練,嚴格要求。在課堂上要對學生提出“聽專心、思要勤、議要活”的要求,做到上課靜時不呆,活時不亂。對作業則要求“認真審題,獨立思考,整潔規范,按時完成。”平時還要經常開展一些競賽活動。這樣,持之以恒,寓教于樂,長善救失,就能使學生逐漸形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2、啟發誘導,面向全體。學習習慣好的學生,就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多數也是學習習慣差的結果。這些學生,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不愿意扮演失敗的角色,但卻沒有堅強的意志和刻苦精神,教師應當滿腔熱情地去幫助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和關心,要善于誘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3、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小學教師擔負著培養人才的“育苗”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言行,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都要做到,而且要做好。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精神飽滿,態度自然,語言準確,表情明快,板書工整,教學靈活,這樣才能在教師的影響熏陶下,培養出熱愛學習,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
在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諸如好奇、好勝等本來就是孩子的心理特點,教師要予以保護和鼓勵;而像注意力集中、探究、合作等心理品質,往往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得以發展的,需要在小學低、中年級等關鍵的發展時期,通過生活、游戲、學習活動進行有意識的培養。總而言之,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不僅對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使學生達到樂于學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