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銘 黎廣宗 霍啟燦
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臨床治療體會
劉暢銘 黎廣宗 霍啟燦
目的探究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100例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患者, 結合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72例)與死亡組(28例)。觀察死亡組死亡原因, 比較兩組患者出血部位、血腫形狀、腦室出血狀況。結果28例死亡組患者死亡時間為(4.6±2.01)d, 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8例(28.57%), 急性腎功能衰竭6例(21.43%), 腦疝12例(42.86%), 肺水腫2例(7.14%)。死亡組出血部位以內側型為主, 兩組患者出血部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血腫形狀以不規則形為主, 兩組患者血腫形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腦室出血量為(28.6±4.01)ml,多于存活組的(14.1±3.25)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患者治療中, 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 以減輕患者的顱內壓, 降低其死亡率。
老年性腦萎縮;腦出血;臨床治療;體會
老年性腦萎縮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著較高的發病趨勢, 由于患者在患病過程中, 其腦組織會發生系列病變, 導致其存在以癡呆為主的精神性疾病, 不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而且大大加重了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1]。而腦出血為老年性腦萎縮中常見的并發癥狀, 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大多數老年性腦萎縮患者因自身的精神狀態欠佳, 因此腦出血早期癥狀極有可能被掩蓋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致使患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2]。本文主要研究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臨床治療體會, 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接收的100例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其中, 男58例, 女42例, 年齡62~84歲, 平均年齡(65.7±8.26)歲。將所有患者結合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72例)與死亡組(28例)。死亡組患者平均年齡(67.3±7.01)歲;從發病到CT檢查確診間隔平均時間為(6.8±2.21)h;存在腦出血史6例, 高血壓史9例, 糖尿病史8例。存活組患者平均年齡(69.3±8.21)歲;從發病到CT檢查確診間隔平均時間為(6.7±2.03)h;存在腦出血史5例, 高血壓史7例, 糖尿病史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 從臨床表現發現兩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主要與腦萎縮程度、腦出血部位等相關。其中, 死亡組患者中,大腦機能減退8例, 智能減退20例;重度昏迷15例, 中度昏迷6例, 輕度昏迷7例。存活組患者中, 9例存在判斷力、記憶力減退現象, 其余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頭暈、失眠、頭疼狀況, 重度昏迷4例, 中度昏迷6例。
1.3 影像學特征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治療后1 h予以頭顱CT的檢查, 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原發血腫體積大小。腦萎縮診斷主要結合CT影像測量, 即:皮質寬>5 mm, 側裂池寬>6 mm。
1.4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 并加強皮膚護理、飲食護理, 觀察患者的瞳孔及病情。對于存在腦水腫患者要采用脫水劑予以治療, 并適當使用腦細胞活化劑, 以避免出現系列腦部并發癥狀。
1.5 觀察指標 觀察死亡組死亡原因, 比較兩組患者出血部位、血腫形狀、腦室出血狀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預后狀況 28例死亡組患者死亡時間為(4.6± 2.01)d, 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8例(28.57%), 急性腎功能衰竭6例(21.43%), 腦疝12例(42.86%), 肺水腫2例(7.14%)。
2.2 兩組出血部位比較 死亡組患者中, 內側型出血20例(71.43%), 外側型出血5例(17.86%), 混合型出血3例(10.71%);存活組患者中, 內側型出血18例(25.00%), 外側型出血45例(62.50%), 混合型出血9例(12.50%)。死亡組出血部位以內側型為主, 兩組患者出血部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血腫形狀比較 存活組血腫圓形23例(31.94%),腎形21例(29.17%), 不規則形28例(38.89%);死亡組中,血腫圓形5例(17.86%), 腎形4例(14.29%), 不規則形19例(67.86%);死亡組血腫形狀以不規則形為主, 兩組患者血腫形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腦室出血狀況比較 死亡組腦室出血量為(28.6± 4.01)ml, 多于存活組的(14.1±3.25)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是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該病癥發病較為危急, 其病情進展較快, 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在老年性腦血管疾病中, 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發病率高達30%[3]。由于大多數老年性腦萎縮患者的起病相對緩慢, 而在后期會出現逐漸加重現象, 其腦出血多為急性出血, 而患者一旦出現腦出血,就很難達到有效治愈, 死亡率、致殘率較高, 發病較快[4-6]。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在發病前缺乏特征反應, 再加上大多數老年性腦萎縮患者的精神狀態較差, 很容易致使腦出血早期癥狀被掩蓋、忽視, 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易致使患者死亡[7]。因此, 在臨床治療上, 就需要做到及時診斷、治療。
在本次28例死亡患者中, 大多數患者年齡均>70歲, 且死亡組出血部位以內側型為主, 兩組患者出血部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從血腫形狀上看, 死亡組血腫形狀以不規則形為主, 兩組患者血腫形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 死亡組腦室出血量為(28.6±4.01)ml,多于存活組的(14.1±3.25)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表明了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腫形狀、腦室積血存在與否、出血量直接與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有關。
同時, 當老年性腦萎縮患者出現腦出血時, 其腦功能會大大降低, 進而導致機體應激能力也隨之降低, 對于損傷耐受力較低, 容易發生腦疝、肺部感染、急性腎功能衰竭、肺水腫等, 進而致使患者死亡[8,9]。加之, 由于老年性腦萎縮患者的腦神經細胞萎縮、死亡, 容易致使腦實質變薄, 從而讓血腫輕易進入腦室, 阻礙腦脊液循環, 使得患者的顱內壓在較短時間內增高, 從而易導致腦疝等并發癥的發生, 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10]。
綜上所述, 在老年性腦萎縮患者臨床治療上, 要以預防其腦內壓升高為主, 并及時發現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 做到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避免血腫入腦室而導致患者死亡。
[1] 邵書梅.腦出血意識障礙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病因分析及臨床治療體會.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8):155.
[2] 許飛虹.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效果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35):292-293.
[3] 劉麗娜.針對性護理在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當代醫學, 2016, 22(27):106-107.
[4] 劉改祥, 劉慧.淺談老年性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臨床觀察治療與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10):12-13.
[5] 任玉環.納絡酮合并血塞通治療老年性腦梗死42例的療效觀察.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25):109, 111.
[6] 宣立娟, 徐錫梅.68例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治療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16):596-597.
[7] 李相橙.58例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治療體會.心血管病防治知識月刊, 2015(7):38-39.
[8] 黃志生, 劉海平.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治療體會.吉林醫學, 2014(14):2981-2983.
[9] 季淑琴.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臨床治療.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71):396.
[10] 郭霞, 田鍇, 李秀珍.老年性腦萎縮并發腦出血的臨床治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16):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17
2017-05-23]
528315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醫院中醫康復神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