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摘 要】初中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作文是一個開放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要。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應用探究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符合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就目前來看,在初中作文教學生推行探究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探究法 初中作文教學 應用
所謂探究法,就是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它具有實踐性和高效性的特點。在探究法實施過程中,教師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帶領自己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探究法。探究法完全推翻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堅持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這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在探究法的要求下,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角”,個人意志得到尊重,學習熱情也得到最大程度地激發。據觀察,目前初中生對作文仍是“頭疼不已”,大多數學生都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根本不清楚寫作的目的以及要表達的情感,對寫作毫無熱情。還有就是,學生不會將已經掌握的寫作技巧真正應用在作文中,不會自己謀篇布局。鑒于這些情況,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實施更是迫在眉睫。那么,探究法將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應用呢?
一、為學生創設自由的寫作環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初中作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有寫作興趣呢?就是讓他們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诖耍處熆梢宰寣W生自由命題,說出心中所想。比如,在學完初二第十一課《沙漠里的奇怪故事》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不限題目,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奇怪的故事。初中的學生年齡大都在13—16歲之間,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奇怪的事,自然有話可說,也有寫作的欲望。當然,寫作的契機不僅僅是在學完相應地課文之后,其實,只要教師用心引導,生活中有很多事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比如,春節過后,大家可以再課堂上自由表述,向老師和同學們講述自己如何過的春節。當大家都表達完畢,此時,老師就可以這樣說:“我覺得大家的春節都過得特別精彩,現在我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大家寫一篇作文介紹春節期間的趣事”。這樣,過渡自然,學生不會產生任務型心理。
二、分組寫作,在探究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無論是從性格方面,還是從寫作水平方面來講,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采用分組教學,且要保證分組合理。每個班的學生性格差異不好評判,在這里,我們僅僅依據學生寫作水平來分組。作為教師,我們都會發現,初中學生剛接觸寫作沒多久,有一部分學生會特別擅長寫開頭,有一部分學生則擅長寫結尾,還有一部分同學則擅長寫主體部分。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合理分組,做到組內人員優勢互補。咱們以《夏之韻》這篇作文為例,每個組員選擇寫自己擅長寫的那一部分,在完成作文后,由全組人員分享,比如可以讓寫開頭比較好的學生來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供大家借鑒。對于作文的評價,教師應該堅持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首先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將自己的作文進一步完善,然后讓組內同學分別修改,最終由教師修改并提出意見。這樣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發揮每位同學的長處并彌補短板,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探究范文,吸取寫作經驗
雖然現在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作文書,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但是優秀的范文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在這方面教師要加以引導。當然,拿優秀范文同自己學生的作文相比較,并不是讓教師挑出自己學生的不足之處,然后責令其改正。教師可以將優秀范文分發給學生,讓其自己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或者找出優秀范文中的寫作兩點,供以后寫作參考。比如,在寫《夏之韻》這篇文章時,同樣是描寫夏季的熱,我們自己的學生可能只會寫:“夏天很熱,感覺太陽圓圓的,離我們很近,曬得睜不開眼,真可謂驕陽似火呀!”,而優秀范文就可能會這樣描述:“同春天的綠、秋季的涼、冬天的白相比,夏到處都是炎日的紅,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無論是從語言方面還是寫作手法,范文都更完善一些。再如《成功需要挫折》這樣的議論文,我們自己的學生的作文論點可能會不如優秀范文那么明確,論據也不充分,結論也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寫作經驗,為自己獨立寫作打下基礎。
【結 語】
在初中作文中運用探究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實現新科改下初中作文教學目標。當然,探究法的運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師的不斷努力,方能成熟。作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敢于承擔責任,牢記使命,不斷推進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顧衛平.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作文成功之路(上旬)【J】,2016(2)
【2】王亞萍.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學習·中旬【J】,2015(3)
【3】劉翠花.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中學【J】,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