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守先
基層執行力建設問題,一直是國有企業管理者非常關注、著力改進的問題。然而,“抓具體、具體抓”的工作理念不應當只存在于企業上層管理者的頭腦里,更應該根植在整個基層工作的體系中。
執行力的負面表現
表現一:任務不清,不知如何執行
案例:甲到上級開會,會議內容A,會議要求1、2、3。甲回單位對乙說,上級開會,要求工作A。乙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工作,上級主管部門驗收不合格。
簡評:這個案例中,乙為具體執行者,但由于甲“貪污”會議精神,而乙也沒有詳細詢問,致使乙任務不清,造成執行偏差。
表現二:責任不明,造成執行缺位
案例:上級要求,相關單位要盡快完成某項工作。相關單位有甲、乙、丙三個。甲想:去年就是乙干的,今年乙還得干;乙想:這本來就是丙的事,去年我就不該干,今年說啥也不干了;丙想:乙不干甲也得干,用不著我干。結果,誰也沒干。
簡評:這個案例中,上級要求不具體,業務劃分和工作流程也存在問題,導致相關單位責任不明,同時相關單位工作主動性較差,推諉扯皮,造成執行缺位。
表現三:素質不高,形成執行缺失
案例:某廠推進某項工作截止日,個別單位不回饋,拖拉應付,說能力有限,還在進行中;還有個別單位完成質量不高,要求其返工,其說道:我們就這水平,實在無法提高。
簡評:這個案例中,個別單位執行者因為能力問題,不能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再加上個別人態度問題,把責任當兒戲,動輒“撂挑子”,形成執行上的缺失。
表現四:督辦不力,影響執行效率
案例:上級提出一項要求。有的單位馬上行動起來,但過了一段時間無人過問,也就停了下來;有的單位干脆沒有行動,因為這項工作從來沒有考核;也有的單位本來抓得很好,后來看干好干壞沒什么區別,積極性消減,逐漸也放松了。
簡評:這個案例中,除了基層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外,最大的問題在于督辦、考核,由于管理上的真空或管理重疊,沒能堅持“抓具體、具體抓”,致使有些工作無人過問,或管理方式不對,造成基層執行效率低下。
強化執行力需克服四種傾向
一是對待工作的態度不對——認識上有缺失。態度決定效率。對待工作的態度基本上決定了工作的執行效率,只要思想認識跟上了,客觀存在的一些困難也會想辦法克服;反之,就如俗話所說: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所以說,認識上的缺失是執行不力的首要因素。
二是完成工作的本領不足——能力上有缺失。有的執行者,思想認識方面沒什么問題,但抓工作的能力不夠,組織、協調他人的能力也不夠。結果是,積極努力地去抓工作,但就是見不到好效果,久而久之,工作信心和積極性都受到極大影響。
三是推進工作的流程不暢——管理上有缺失。這里面有管理制度的問題,制度出臺時不嚴謹,讓員工無所適從;有的制度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職責不明確,或者過于煩瑣不利于執行。這里面既有上層管理者的問題,還有管理機制的問題。
四是落實工作的氛圍不好——作風上有缺失。個別干部缺乏大局觀念,凡事把單位和部門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視整體發展大局;有的干部落實工作流于形式,還有的人安于現狀,也有的人不想得罪人,遇事避重就輕,甘當“好好先生”。以上種種,都是作風弱化的表現,也是影響執行力的重要因素。
推進執行力的基本路徑
第一,強意識,樹立不找借口、敢于擔當的工作理念。必須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堅持“今日事今日畢”,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辦、重要的工作優先辦、復雜的工作穩妥辦、困難的工作設法辦、想到的工作主動辦、所有的工作認真辦。
第二,提素質,練就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工作本領。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成為政策上的明白人,確保執行的正確性;要練就過硬的崗位技能,成為工作上的明白人,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持續創新的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三,煉作風,養成一絲不茍、雷厲風行的工作習慣。提升執行力,對事業要有一種熱情,對工作要有一種激情,對目標要有一抓到底的執著精神。這種精神與勁頭歸根結底就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領導帶頭是提升執行力的關鍵,要引領員工“種文化”打造品牌、“養文化”錘煉隊伍,使愛業、敬業、興業成為一種習慣,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
第四,抓隊伍,打造眾志成城、斗志昂揚的工作團隊。要通過制度創新,把政治上靠得住、業務上有本事、能力上有創意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基層領導崗位和管理崗位上來,為實現組織目標提供組織保證。抓隊伍要抓“精氣神”,致力于打造“心齊、氣正、勁兒足”的員工隊伍,這是提高隊伍整體執行力的根本途徑。
第五,理流程,完善責權分明、運轉流暢的工作機制。要以規范化管理為抓手,一要明責任;二要劃界限;三要重追究。敢于排除各種干擾,杜絕“例外”和“打折”現象,提高執行力,從而推進基層建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電泵公司)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