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宣燕
摘 要:愛國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是必要的,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塑造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愛國情懷進行探討,分析重要性和意義,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培養 愛國情懷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性及意義
(一)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與愛國情懷教育的滲透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教材的知識普及,讓學生了解愛國主義的事件、行為和人物,增長學識,反之,愛國情懷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引起學生共鳴,促進學生積極學習語文課程,愛國情懷的滲透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優秀道德品質。
愛國情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作用具有深遠影響,雖然一些事件的行為的時代、背景原因讓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但是學生對于其中情感的感知,能夠深入體會到的,即使他們不明所以,不了解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學生的情緒也會隨著理解和學習起伏,從而加強情感教育,比如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口,雷鋒精神這些經典事件是學生難以理解但是又能給予他們震撼的。這對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有著積極意義,對塑造學生正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愛國情感。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愛國情懷的具體策略
(一)注重對教材的把握,加強愛國情懷的滲透教育
語文教材涉及的范圍眾多,愛國情懷并不能滲透每一篇課文,但是在一些相關文章的教學時,教師要及時把握,認真備課,查閱相關資料,加強愛國情懷的滲透教育。比如《可愛的中國》《歌唱二小放牛郎》《黃繼光》等文章教學時,教師不能像往常教學中注重內容教學,而是需要加強情感的教育,強調事件本質的影響,挖掘愛國人物、行為背后的精神,強調中華民族堅忍不拔,敢于拼搏,不畏艱險,自信自強等優秀品質。比如在學習有關雷鋒的文章時,教師布置給同學們搜集雷鋒行為的作業,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雷鋒精神,思考雷鋒的行為,思考他的初心和想法,了解雷鋒的優秀之處,把他作為榜樣典范,以其為目標,不斷學習進步,加強愛國情懷。
(二)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加強語文課堂的信息化建設,因為一些歷史事件僅僅通過圖片和文字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還原歷史事件,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事件背景以及人物行為、決斷的意義。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影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人物精神和愛國情懷,也能促進學生對于一些事件、行為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學生領悟精神。并且,愛國情懷教育并不僅僅局限于歷史,現代中的社會見聞和新聞事件也有諸多教學案例,但是這些離學生的日常生活較遠,所以需要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搜尋相關新聞報道,給予學生真實感和社會感,加強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三)注重愛國情懷實踐活動教學
理論知識一定要結合實踐才能真正得到認知和體會,學生的愛國情懷不能僅僅是理論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活動教育。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去做,去行動,真正地去感悟愛國情懷。比如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辯論賽,演講等活動,加強知識的學習。比如組織去烈士陵園、博物館參觀,感受嚴謹的精神。校方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讓學生親眼見證,感受證據和現實帶給學生震撼,對學生加以引導,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注重教學成果的檢驗
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只是一時熱血,三分鐘熱度,愛國情懷的培養是長久的,是終身的。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遺忘。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文,來檢查學生對于愛國精神的認知和理解,對其領悟程度有一個了解,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進行強化教學和不足。通過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來不斷鞏固和復習相關知識,培養愛國情懷。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加強愛國情懷的培養,是響應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號召,加強素質教育的必要性,也是新時期注重學生思想文化發展和道德品質培養的教學目標。通過滲透教材,了解史實,開展實踐活動,構建真實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和接觸愛國事件、人物,了解內涵,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塑造優秀正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培養具有愛國情懷的綜合素質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建雄.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J].甘肅教育,2016(18):108.
[2] 王寶君.弘揚民族精神 培養愛國情懷[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64.
[3] 潘菊香.讓道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閃光[J].甘肅教育,2017(12):48.
[4] 魏道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