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蘇爾江·阿布力孜
摘要:新課改在初中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入,推動了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語文在教學體系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教學中心也由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轉移到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為當前初中語文的教學重點。語文作為我國教學體系中的基礎性必修學科,包含了我國數千年的精神文明結晶和情感精神,其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精神也能情感境界的提升和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的確立,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本文就在聾生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聾生;初中語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途徑
引言:
思想品德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個人情感體悟,還能夠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修養,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集體主義情懷、個人操守等多種素養,所以教師在對初中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保證語文教學能夠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符合新課改中教育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巧妙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在深入了解語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有效的語文知識教育,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作用
中學階段是聾生道德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它除了由本身的性質決定,旨在培養聾生初步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要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對聾生進行道德熏陶、個性的冶煉及行為習慣的訓練[1]。語文教材本身蘊涵豐富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這是語文學科的特點。雖然教材并不是按德育的體系編排的,但德育的各個方面內容或隱或現地散見于各冊、各單元、各篇教學內容之中。語文教師潛移默化地對聾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其思想素質,使其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品質。
1、思想品德教育是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等多重要素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觀因素,陶冶學生的情操,深入體會語文課文中的情感價值精神,從中吸取借鑒正能量的因素,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發揮語文學科本身的情感教育作用,以及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初中正是學生思想價值理念確立的關鍵時期,通過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學生深層次的體會語文知識中蘊含著的我國數千年的精神文明結晶,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精神文明[2]。
二、聾生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
1、充分利用語言訓練課
語言訓練課是語文教學中聾生學習語言的必修課,能發展聾生的語言思維水平,提高其表達能力,逐步融入到正常人群中。語訓課教材的設計和安排的訓練內容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而且課文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具有生活化、社會化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教材特點,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團結和互助。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長大以后不給國家和人民添負擔[3]。
2、情境創設,引起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聾生對有些課文,因感性經驗不足,知識儲備有限,往往難以直接”入境“。教師要善于采取多種方法,如運用插圖、掛圖、幻燈、錄像、演示和語言描繪等方式,啟發聾生積極展開想象和聯想,把聾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現出來,將聾生帶入意境中去。
3、朗讀指導,激發情感
作者的表情達意,體現在具體的課文之中,有的比較明確,有的比較含蓄,要使聾生真正領會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須加強朗讀,從朗讀中悟出課文所表達的人和物的思想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的理解[4]。
4、形象分析,陶冶情操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些文質兼美的中外古今文學作品,尤其是那些名家作品中的典型形象,都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形象分析中,抓住作者對人物的語言、肖像、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分析這些人物在當時社會中的代表意義。這些文章能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目的。
5、主題揭示,深化情感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主題”來選用語言、安排層次、結構全篇的。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和緊緊扣住這個特點,通過主題思想的挖掘,在前幾個主要形式的基礎上,讓聾生了解文章是怎樣表達主題以及為什么這樣表達的。與此同時,要注意運用文章深刻的主題,閃光的思想對聾生進行教育。
6、練習完成,內化情感
聾生學過一篇課文,理解了內容,明確了中心思想,受到了教育,有時還不能以此為滿足,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從課文的特點出發,精心設計各種練習。經過課堂分析、課后練習、討論、寫作等方法,使聾生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甚至去規范自己的言行,”教其行文,使其明道“。
結語: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們當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它會隨著年級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思想品德教育,將聾生逐步培養成思想健康,品質優良的社會合格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郭立芹.如何在聾生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182-183
[2]任旺成.淺談聾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吉林教育,2010(16):123-124
[3]黃靜.試論如何做好中小學聾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6):40-41
[4]杜小春,王丹.初中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