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瓊族
摘要: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將會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真正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由于時代發展的原因,廣大教師的責任感正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流逝和退化,廣大教師的責任性正變得越來越弱。本文從提高教師責任性的重要性出發,探討提高教師責任性的策略。
關鍵詞:教學策略;責任性;教學模式
引言:
如何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如今社會都在時刻關注的問題,也是其他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管理者都想要解決的問題。而如何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全方位提高自身的責任感,這是目前大家都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只有一個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師,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切實提高學生成績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1.提高教師責任心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地位尷尬
雖然教師一直都被稱為辛勤的園丁,教育事業也一度被認為是最光輝的事業,整個社會也都對教師這個職業進行高度認可。但從現實中發展的情況來看,不同學段的教師不受尊重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隨著社會節奏加快,人們都變得越來越浮躁,大學生在選擇就業的過程中也多數不再愿意選擇教師行業[1]。教師的地位一直都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中。
1.2浮躁的心態與黨發展的要求普遍不符
雖然黨和政府一直將教師的地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政府的領導人就提出了“教育要不斷面向現代化、世界和未來”的要求。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本身都會對黨和政府的教育事業變得越來越重視。但時代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中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現在有“教師不再入編”的呼聲,公務員的門檻提高,收入增加,整體地位不斷地得以提升,相對來說,教師在收入和地位兩方面都有所下降,廣大教師浮躁的心態也就會變得越來越重。
1.3教師責任感不斷地被淡化
雖然在廣大教師隊伍中,很多教師真的已經將責任感內化于他們的思想中,甚至將“教書育人”作為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在這之后也將實現人生價值作為自己終生的追求。
但真正在工作中,很多教師在面對各項任務時也只是做到“盡力而為”,而并沒有做到“全力以赴”。在工作中,很多教師將能力有限作為自己的托辭。隨著時間的發展,當碰到學生不愿意去學習或者自身的付出和努力并不能夠成正比時,教師就會出現惰性滋生和意志消沉的現象。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責任感正逐步地被淡化。而很多教師也普遍覺得教師崗位的薪資水平過低,因此工作起來普遍沒有干勁。
2.提高教師責任性的策略
2.1學校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
教師要想從根本上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就一定要讓學校在平時不斷地讓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教師作為培育下一代的楷模,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會關系到整體民族素質的提升,也會關系到國家的建設和存亡。
廣大教師要明白,無論是哪個層次的教師,都要接受那個層次的起點教育,并時刻增強自身修養,教師本身的人格對學生的發展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學習類似“馬哲毛鄧”和“十九大講話”等內容,并在此過程中組織教師之間的工作交流會議,讓每位教師都能夠更加暢快地交流在工作中的心得,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本人才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2]。只有讓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指引,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教師本人的責任感。當前,很多老師反映工作過程中的“幸福感”較低,這正是我們大家普遍需要考慮和重視的問題。
2.2創造平臺方面教師進行自我提高
一方面,我們可以開展師徒結對的工作,讓那些老師傅來培養年輕的教師。并堅持從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他們全面提供幫助,從而使得他們能夠更快地進行成長。再者,業余期間還可以開展包括“講課比賽”和其他類型的比賽,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全面進行聽課、評課、研討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保證教研活動更好地進行。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教授文科的教師學習一些理科知識,教授理科的教師學習一些文科知識。平時開設包括書法、瑜伽、插畫和其他類型的戶外拓展訓練。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派遣教師到外校和國外進行觀摩和學習,回學校之后再進行培訓,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整體教師隊伍水平的提升。對于學歷較低的教師也可以開展學歷教育,鼓勵廣大教師通過進修和學歷教育等學習方式來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在平時也可以組織不同學科的老師開展課題研討活動,通過不斷地加強課題管理活動,來讓更多的教師學會從教育的過程中去尋找問題和形成課題,并在其中探索其中的規律。而為老師創造一個平臺來讓其進行自我鍛煉,也正好讓其在此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而廣大教師通過多種多樣的平臺提升自己,往往會通過更好地勞逸結合來進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效率。
2.3通過樹立典型來激勵教師更好的積極向上
廣大學校要做到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來不斷地提高教學評價機制的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努力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例如,在各項工作標準中,對于完成的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獎勵,對于完成的不好的人則要進行適時督促批評,督促其提升。最后將考評的結果作為晉級、職稱評定和將來職業發展的主要依據[3]。在實施的過程中,尤其需要以培養、宣傳和激勵等措施來廣泛激發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便更好地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也可以在每年評比一些先進和標兵,以便督促老師更好地進行學習。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讓廣大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地創先和爭優,那么才能夠從根本上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改變社會對廣大教師的看法。而廣大教師也尤其需要擺脫名利的困擾,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心一意地搞好教學工作,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地謀求學生的發展,從而使得廣大教師能夠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梁臣.如何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J].新課程(中學),2013(8):125-129
[2]蘇葉蘭.學校管理中如何調動教師積極性的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3):89-93
[3]魏虹.加強教師的責任心[J].職業教育研究,2015(3):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