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冰鑫++李鳳++劉淑紅
微課作為“微”時代發展出來的一類新興的教學模式,其特點在于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課件、設計、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它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集中,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情景化等優點[1]。研究優秀的大學物理實驗微課,將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不但能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強化鞏固實驗課上的知識,而且能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2]。
目前,我國國內在高等教育領域,微課的設計、開發與應用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2012年開始,全國各地高校都分別組織和進行了微課比賽,可見,微課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區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微課拍攝與制作技術在硬件和軟件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3]。
大學物理實驗做為高校課程中的唯一一門實驗課,具有非常鮮明的實踐特色。傳統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學方法完全依賴于教師講授以及現場演示,這種教學方法的缺點在于其一知識面寬泛,學生消化時間過短;其二在于教學資源單一,不便于學生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其三單純的實驗教學和演示也不能與生產、生活實際有機的相結合。
1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大學物理現有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不重視實驗教學基本規律和實驗教學創新的研究。
一些觀點認為大學物理實驗和大學物理理論是分不開的,導致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成為理論課程教學的附屬,使學生首先在思想上沒有重視起來。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認為做好實驗是為更好地理解了理論知識服務的,因此,不會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實驗教學的研究與創新。
1.2教學觀念和模式落后
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多數是以教師講解和演示,過后學生自己練習這樣的模式為主,并且很多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這樣的模式比較機械化和死板,容易使學生喪失實驗的積極性。一般理論講解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教師在講解實驗原理的過程中,學生稍微不注意聽,可能過后都不清楚這個實驗要做什么。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根據已有的理論知識,直接捏造數據的后果。設計性實驗的匱乏,使得學生很少自己動腦動手來設計實驗做實驗,從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1.3學生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物理實驗課的開設一般在大一下學期,學生們剛剛進入大學不久,高中應試教育只注重理論計算而忽視實驗教學的弊端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接觸到物理實驗時,會感到自己的動手能力嚴重不足,積極性差點的學生便會退縮,大大降低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很多學生在實驗課前并沒有對實驗進行預習,老師的講解一般是一氣呵成的,底子較差的學生跟不上就走個過場,演示實驗的時候更看不懂,而且多數學生羞于向老師提問,這樣一環一環地,部分學生什么都沒有學到,當然做實驗時就是濫竽充數,別人做好的數據一抄即可。
2微課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優勢
2.1微課能體現課堂的真實情景
微課都是以視頻為載體,由教師講解,大多再配以PPT輔助來完成的,而PPT中有文字、音樂、圖片以及動畫等各種表現形式,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還可以對照實物進行現場演示。這樣的一節微課不僅生動活潑、而且趣味性強,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思考。這一特點在大學物理實驗中能很好的發揮其作用,實驗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對實驗儀器的熟悉和操作,以往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實驗講義上只有對實驗原理的介紹,對儀器只是提到要用到哪些儀器,最多再附以照片,但是這些儀器如何來用學生依然不清楚,所以這樣的預習只能是自欺欺人。但我們可以利用微課直觀的表現形式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各種儀器操作的演示以及會出現什么現象、要注意哪些問題都可以詳細的進行講解,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2微課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微課的設計一般都是圍繞著一個知識點進行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指向性非常明確,而大學物理實驗的講解一般又可以分為原理講解、儀器講解及實驗內容要求和注意事項這幾部分,我們可以把他們分別制作成微課的形式上傳到網上,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的進行學習,比如理論知識比較欠缺的,就可以把精力重點投入到對應的原理部分,看一遍沒聽懂,可以查資料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弄懂為止。同樣的,對于儀器比較生疏的學生則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儀器部分的學習上,又或者在后期的實驗項目中涉及到了前期實驗項目中的某種儀器,而學生又已經忘記了,則可以通過原來的那一節微課進行再學習,比如我們可以把《調節分光計和測定三棱鏡折射率》這次實驗中,如何調節分光計制作成一次微課,這樣在后期的實驗項目《超聲光柵測聲速》中涉及到分光計調節的時候,對分光計調節掌握不熟練的學生就可以通過分光計調節這次微課的復習來提高本次實驗的效率。所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微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視頻一般都存在時間長,容量大的問題,在現觀看和下載都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而根據科學研究,一般成年人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都在15分鐘左右,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習者感到疲勞而失去耐心,最終時間沒少花但學習效果并沒有提高。而微課的特點之一就是短小精悍,一節“微課”視頻時長通常都在10分鐘左右,這種視頻時長比較符合學生的視頻駐留規律和學習認知特點,能讓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感到疲勞和注意力分散;又因為“微課”容量比較小,所以學生既可以在網絡中流暢地在線觀看“微課”視頻,也可以快速的將其下載到各種移動終端設備上,而目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都已普及,所以學生就可以充分的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這樣不管是實驗前還是實驗后,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時間來自行安排學習任務。
目前,微課的運用,可以打破傳統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將物理實驗教學的視野引向寬廣的生活空間。通過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延伸與拓展,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將學生的物理視野由教材引向生活,引向社會,讓學生有一個更為寬廣的學習平臺。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物理視野,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信息,豐富學生的物理思維表象,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模式,還不夠成熟與完善,教育界人士都在積極的探索與研究,但是在理論上微課已經在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它的優越性,相信隨著實踐的探索,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提高上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艷妮.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物理與工程,2014(07):57-59.
[2]宋金璠.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實驗,2015(02).
[3]胡鐵生.區域性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6(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