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光
摘要:寫作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知識利用情況的考察,通過對寫作方法的學習,也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一般將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忽略了學生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學生對于寫作的意義和方法茫然不知。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將對傳統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寫作過程指導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寫作過程指導;問題;教學實踐;措施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很多學生一直突破不了的關卡。作文是反應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關鍵,也是學生進行自我表達的過程。由于高中作文教學情況不理想,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教學重點不突出,導致寫作教學有效性得不到提升。因此,我們應重視對寫作過程的指導,對學生在不同階段進行教學側重,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傳統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作文教學的核心是通過文字將情感和觀點進行表達,但是很多教師將作文教學當做是語文詞匯的堆積,認為學生只有大量背誦單詞、句子、名人名言,并按照一定的格式進行寫作,才能夠取得較高的作文成績。這種過分對語文素養的強調,使學生無形中獲得了巨大壓力,認為如果不能夠在寫上幾個名人名言或者文采出色的句子,就寫不好作文。
其次,由于教師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學生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教師滿意的作文,往往采用抄襲的方法來完成任務,寫作文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而進行的,應付了事即可,根本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思想來寫作文。而且很多學生在抄襲完之后沒有進行認真修改,使作文中的觀點和內容都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最后,在我國傳統語文教學中,一般采用命題作文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題目來進行發揮,存在著教師指導不到位或者根本沒有指導的問題。教師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導,使得學生的寫作方法和遣詞造語大部分來源于自己所閱讀過的文章和書籍,作文教學效率低下。如果寫作教學不采用過程教學的方法,就很有可能導致語文教學中的“尷尬”持續存在。
二、如何實現對高中寫作教學的過程指導
當前,我國高中作文教學依舊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一方面,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對于寫作教學都非常重視,另一方面,作文教學基本上采用“散養”的方式,由學生自己進行摸索和學習。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高中作文教學質量,我建議教師在寫作的前期審題階段和寫作過程中進行明確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寫作方法。
1、前期審題階段的寫作指導
很多學生在面對命題的時候,似乎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在落筆的時候卻發現無從下手。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對寫作題目進行了解,那么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寫作的體裁,是議論文還是敘事文,是說明文還是詩歌、散文,并對這幾種體裁的寫作方法和特點進行分析,讓學生對寫作方向進行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師應帶領學生對題目進行感受,讓學生更加明確題目中所包含的內容。例如,在面對題目為“范兒”的作文時,教師應帶領同學們了解“范兒”的基本含義,并讓同學們積極發言,講述自己心中“有范兒”的人或者事物。在教師的帶動下,同學們根據“范兒”這個話題,引申出了很多含義和故事,并在其中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內容進行寫作,有效確定寫作方向和目標。
2、寫作內容階段的指導教學
在對題目進行感受之后,就應開展對寫作內容階段的指導教學。由于題目和方向已經選好,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開展寫作,教師可以采用如下幾個方法對寫作過程進行指導:
首先,教師應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效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有勇氣表達內心的感受。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營造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借助話題,討論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內容,激起學生內心的豐富感受,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展開想象,對寫作內容進行思考和創新。或者,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放送與題目有關的視頻、音樂或文字,營造豐富的教學場景。例如,在寫作題目為《母親,我想對你說》的文章時,我為學生播放了史鐵生《合歡花》的朗誦音頻,在朗誦過程中,很多學生潸然淚下,感受到深深的母愛,并回憶起自己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為下一步的寫作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其次,教學進入到初稿撰寫階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下筆前的知道,讓學生認識到“表達之道即為思想之道”,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會進行思考,教師要激發他們的思考,使他們認識到文章結構應如何安排,應增加那些材料使文章更有說服力等等。在寫作完畢之后,應及時進行作文的修改與交流。修改主要分為教師修改和小組評改兩個方法,教師修改能夠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加以有方向性的指正,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過分注重教師的打分和優秀句子,對于文章中的缺陷往往置若罔聞。在班級內建立寫作小組,讓小組中的人共同對作文進行打分,能夠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在對別人問題進行指正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互為老師,互相促進。
最后,教學進入到評價階段,應凸顯評改語言個性化,實現教師評改與學生自改、互改相結合。教師在評改時,不能沿用傳統的“一刀切”“統一標準”的評價模式,應用不同層次的標準衡量不同層次學生寫作。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改應該秉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習作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此外,教師還要注意評改語言的運用。例如,對學生寫作態度的評價可以采用“主動、積極”定性;對寫作品質可以采用“很好,好,還需努力”等來定性;對寫作的性格可以采用“勇敢、頑強”等來定性等等。對學生各抒已見的有創意的表達要予以充分鼓勵;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多讀、多記、多觀察”等日常寫作習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楊翠玉.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教學建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01:55-58.
[2]肖衛平.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情境式作文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李宏澤.“過程體裁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8.
[4]孔祥敏.過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高春香.高中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