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本文介紹了本人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抒發動物情懷來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具有團隊精神,具有正確認知觀,具有堅強毅力的方法,是自己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關鍵詞:動物情懷;情感教育
在教材中有一節課后閱讀提到抒發動物情懷,這是很有意義的提示,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以詩詞抒發動物情懷,教材也有所體現。我認為抒發動物情懷大有作為,不能只體現一些詩詞,許多動物的行為、生存、繁殖、遷徙等都有許多曲折動人的故事,運用得當可以增加課堂色彩,還能讓學生受到啟發,受到感動,把德育教育生動地貫穿在教學中,而其震撼力遠遠優于一般的說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高尚的情操,正確的人生觀,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一、發動物情懷有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
初一生物教材講述生命的特征時講到生長繁殖,按書上的方法講述學生也能掌握其內容,但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不知其艱辛,偉大所在。從而對我們常講的尊重生命,頑強生活沒有感觸。我在上課時生動地講述了帝企鵝的繁殖過程,講雌企鵝懷孕兩個月中有一個月不能吃東西只有產下卵后才能到海邊去補充食物,在冰天雪地的地方雄性帝企鵝用他們那笨拙的身體孵化卵的艱難情景,他們不吃不喝幾個月還要防止卵滾到冰地面是很困難的,等小企鵝順利孵化出來時雄性企鵝餓瘦了一半,這時小企鵝的父親才能到海邊去找食物,因為體力消耗太大許多帝企鵝就餓死或累死在路途。學生了解到帝企鵝一年中用大部分時間和全部的精力在孵卵育雛,以上一代的艱辛甚至是死亡為代價才能孕育出新生命,無不為之感動,無不感嘆生命的偉大和不易,從而自覺地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對生命的價值會有深刻的理解。我還告訴學生許多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都為生命的誕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還為以后講人的生殖發育埋下伏筆。
二、學生理解團隊精神的意義
我們的學生多數是獨子,在家是“老大”,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很少考慮為別人做什么。更缺乏團隊精神,缺乏合作精神。我們經常看到學生不會做清潔,不會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不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而是缺乏團隊精神,所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是很有意義的,不僅是他們在學校需要團隊精神就是他們到社會上也是需要團隊精神,而團隊精神的培養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也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每個老師都有此責任。學生對簡單的說教很反感不愿接受,所以我們教生物學的老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借抒發動物情懷讓學生從動物的行為理解團隊精神的意義。蜜蜂是具有社會行為的群體有很強的團隊精神,它們的蜂王,工蜂,兵蜂,雄蜂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共同維持了家族的生存,最可貴的是他們為了抵抗寒冷全部有次序的擠成一團,他們有規律的排成球型并且按順序從里到外再從外到里做運動來增加溫度,每個蜜蜂都嚴格的遵守紀律沒有一個蜜蜂為了溫暖而呆在里面不出來。就是這樣的團隊精神讓那些小小的個體得以躲過嚴寒,戰勝饑餓,在自然界繁衍昌盛。
再如螞蟻的生活也是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典例,他們有著與蜜蜂相似的生活史,團結一致戰勝困難,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座山發生了火災,山上的動物四處逃竄,很多動物被燒死,有的是一個家族全部燒死。就在這座山上有個螞蟻家族,它們也面臨這生死關頭,所有的螞蟻叢容的抱成一個大球往山下滾去,途中有很多螞蟻燒死或燒傷卻沒有一只螞蟻脫離這個群體,最后他們滾到了山下的小河里,螞蟻家族得救了。我真誠的贊嘆道:“問世間情為何物,值叫螞蟻把生死相許”。我問學生,為什么那么多高等的動物被燒死甚至是全家族遭受滅頂之災而小小的螞蟻家族能生存下來?學生會很快的得出結論,從心里認可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他們會從這些動物的情懷中受到啟發,會去思考,會自覺學習團隊精神,會團結班級同學有利于形成團結的,有紀律的班集體。當他們走進社會走進工作單位也會具有這樣的團隊精神,這正是我們教育的最主要目標,它比讓學生學到知識更加重要。而學生以這樣的方式受到的教育是情感上獲得的,是感動的結果,沒有生硬的說教,學生一點都不反感真的是心悅誠服,每次我講到這樣的實例時,我都看到學生聽得全神貫注,清澈的雙眸有思考,有感動。我知道我在他們幼小的心里又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三、熱愛動物保護環境
回憶歷史不難看出人類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但這漫長的過程中人類也付出了代價。很
多破壞環境最終遭到環境懲罰的故事讓人痛心疾首,刻骨銘心的教訓讓一代又一代人銘記。例如:黃河流域曾經是我國人類文化的發源地,過去的黃河流域森林密集,具記載西周時植被覆蓋率是78%,過去的黃河水是清澈見底,滋潤著沿河生物,養育了沿河人民,誕生了黃河文化。可如今的黃河流域是黃土荒原,黃河是泥沙滾滾,年年洪水泛濫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我們現在知道是人類長期破壞環境亂砍亂伐導致的結果,這樣的教訓很多:我國大練鋼鐵時期大量砍伐樹木,圍湖造田,開荒種地等都嚴重的破壞了環境,而我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環境的懲罰。歷史的教訓促使我們反省,過去我們的破壞行為是我們不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造成了現在生物種類日趨減少有的瀕危甚至滅絕,造成了現在的耕地面積減少,土壤沙漠化,糧食短缺,資源匱乏等等,教訓已成歷史已讓我們這代人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那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我們一定要讓我們的下一代認清歷史教訓,看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要讓他們從小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讓他們從小具有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界的情感。當他們成為祖國的棟梁時因早有正確的環保意識會自覺的做出保護環境的事,不會發生我們這一代人曾經犯過的錯誤,環境會越來越美好。
教育最高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具有高尚的品質,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認知觀,嚴謹的作風,各個學科的綜合知識。我們的教育要著眼于這長遠的目標,要堅持不懈的為之努力,每個生物學科的老師都該利用本學科的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我從教二十余年幾乎年年班主任,許多同事都說我帶的學生有情有義有愛心,個個好性格不知道我用的是什么辦法。其實我是用那些有靈性的動物和植物感人情懷在感動學生,以這特殊的方式長期的自然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樣不動聲色的通過抒發動物情懷進行情感教育學生很容易接受,在一次次的震撼中學生的情感在升華,責任心在加強,正確的人生觀在形成。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育得當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年齡的長大他們會成長為有高尚情懷的人,國家的未來將有這些珍愛生命,具有團隊精神,具有正確認知觀,具有堅強毅力,熱愛環境的下一代去建設去裝點,肯定會有更和諧的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2011年人教版初中生物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