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蘭 陳平
摘要:隨著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城市立交橋建設的數量和規模也會不斷的增大。對于這種情況,在保證立交橋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對立交橋空間的環境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以達到視覺藝術性、景觀特色性、空間利用性、以人為本、生態持續性的目的,將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亟待探索和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天津市;立交橋空間;景觀;規劃設計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4-0063-03
自城市立交橋出現以來,國內外對立交橋的相關研究絕大多數集中在立交橋本身結構、形式以及道路工程等方面,極少數以立交橋空間景觀規劃與利用作為研究主題進行論述。天津市作為擁有立交橋數量和規模較多的城市在涉及到立交橋景觀規劃、設計及利用等方面還有很大欠缺。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激活天津市立交橋空間,通過規劃使其成為具有特殊內涵、注重社交的新型城市空間。因此天津市城市立交橋空間,作為特殊的利用形式與空間表現形式,無論是在加強對其類型、特征以及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還是在未來的發展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天津市城市立交橋空間現狀
通過對城市立交橋空間現狀的調研,我們發現對于天津市立交橋空間的景觀規劃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致使天津市很多城市立交橋空間缺乏活力,成為失落空間。
(一)立交橋建設和景觀規劃未同步
立交橋景觀規劃并不是簡單的橋體綠化,而是跟著立交橋自身結構特點及周邊環境而形成的多方位、多層次的立體空間綠化系統。雖然天津市景觀規劃走過了從簡單、探索到全面、科學的發展之路,但是城市立交橋的建設與景觀規劃的不同步,特別是立交橋綠化部分發展緩慢,而在立交橋的創建時期,沒有加入后期景觀規劃時所需要的設計和技術,只是在建橋以后才考慮景觀規劃,因此極易造成單一的效果。
(二)立交橋空間景觀缺乏特色
對于立交橋空間景觀的處理方法,無論是橋上護欄還是橋下空間景觀都是利用簡單的“綠化填空”形式,這種方法顯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營造出有限的景觀效果,但是對于天津市所有立交橋而言,幾乎相同的植物配置和空間布局,不能為天津市人們日常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三)立交橋空間景觀缺乏關聯性
首先,在立交橋空間的景觀規劃設計上沒有從整體上重視橋上、橋下的直接與間接關系,缺乏整體的規劃理念,很難形成連續、統一的空間效果。其次,沒有和周邊的景觀形成緊密的聯系,周邊的城市功能和立交橋空間的功能也缺少相互的聯系,進而影響了天津市立交橋整體空間的利用率以及整體的景觀效果。
二、天津市城市立交橋空間景觀特性
(一)立交橋景觀功能的多重性
景觀主體的多樣性、主體需要的多樣性決定了天津市城市立交橋空間景觀功能的多重性。其中景觀的主體是“人”,其成長環境、心理狀態、教育背景以及人生經歷都會表現出多樣性的特性,而且對于不同的主體也有著不同的需求,對于立交橋景觀的認知、藝術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立交橋基本功能是滿足交通功能,盡可能的減少交通壓力,因此其空間的景觀規劃也是在滿足基本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進行的。另外,橋下空間還可以加以規劃利用,如可作停車場、景點等。
(二)立交橋景觀生態的多變性
天津市立交橋景觀最常用的形式是綠化填充,通常綠化植被在立交橋空間景觀中極易受到多方面影響而表現出多變屬性。首先當天氣、溫度等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會干擾到立交橋空間的景觀;其次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的社會活動也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立交橋的景觀效果。雖然自然干擾對立交橋景觀的影響不如人為明顯,但是二者相互促進會使立交橋景觀生態系統平衡受到影響。
(三)立交橋景觀形態的多樣性
受立交橋本身結構的影響其空間景觀形態也會表現出多樣性,除此之外,立交橋周圍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也會使立交橋空間的景觀形態呈不同的樣式。
(四)立交橋景觀時空的多維性
立交橋景觀時空的多維性是指時間多維性和空間多維性。時間多維性不僅體現在一天中日出日落景觀的變化和一年四季景觀的變化,而且還體現在人和景觀之間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對立交橋景觀理解和認知的變化。空間多維性是由于立交橋類型空間以及空間功能的復合存在的原因。
三、天津市立交橋空間景觀構成要素
天津市立交橋的橋下空間景觀是天津市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營造良好的景觀空間首先要了解能滿足交通功能以及人們審美觀等所需要的景觀元素。比如道路路面、綠化景觀、環境小品、動態景觀以及光的裝飾。
(一)立交橋空間的道路路面
路面是立交橋空間的最底面,它的質感、色彩甚至圖案上的設計都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對于路面的設計首先要以功能為主,合適的材料、結構、形式的選擇都可以增強它的強度、耐磨性、防滑性。除此之外路面的色彩、材料的質感對使用者的視覺感受也是很重要的。為了改變單一的瀝青混凝土道路,在立交橋下空間采用彩色步道板,不緊能保證功能需求,也可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但是要注意它的色調、質感要與立交橋周圍空間相協調、搭配。
(二)立交橋空間的綠化景觀
綠化是天津市立交橋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具有可以調節局部氣溫、減輕噪音污染、凈化空氣的生態作用;另一方面還可分隔交通,美化裝飾立交橋空間的作用。綠化在它的行、色、聲、味上所表現出來的特性表明它更適合當今人們所需要的景觀環境,同時它也是形成四季景象和表現天津市特色的主要元素。立交橋服務的對象表層是機動車輛,但究其本質是人,因此在立交橋的綠化問題上除了要重視平衡生態、美化環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具備讓生活在此的人們內心得到凈化。
(三)立交橋空間中的環境小品
環境小品設計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文化的不斷豐富而產生發展的。它是立交橋空間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立交橋整體環境中的一個亮點,賦予立交橋更強烈的視覺感受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立交橋環境的環境小品有作為觀賞美化空間的,如橋底中的雕塑、壁畫;有作為實用性的,如停車場、休閑桌椅;還有作為健身娛樂的健身設施。在進行環境小品設計中,首先要與立交橋周圍環境相適應,使成為一個整體,還要注重它的文化內涵,從而體現出天津市特有的文化特色。
(四)立交橋動態景觀要素
立交橋景觀要素包括:靜態景觀要素和動態景觀要素。道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群,是構成立交橋動態景觀的重要元素。首先是交通流。車流和人流構成了城市中的交通流,不同色彩、形狀的交通工具以及不同著裝的人們可謂是立交橋空間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同時它又是時刻在運動著、變化著,為整個城市立交橋景觀增添獨特的藝術感受;其次是人的活動。人是整個立交橋動態景觀的主體,沒有人的立交橋是單調孤獨缺乏趣味的,同時人的各種社會活動如休閑、娛樂也會給立交橋帶來生機勃勃的景象。
(五)立交橋光的裝飾
空間中照射的光決定著空間的形態。光包括自然光和夜景照明,不同的強度、冷暖、形狀的光照以及不同角度的觀看都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相比較而言,夜景照明的人工光更容易控制,可以利用它來創造獨特的空間效果,但費用比較高。在進行照明設計時,首先要確保夜間行車的方便與安全,起著引導交通的功能,同時又要注意在夜間所形成的景觀效果。同時,在燈柱的造型及裝飾也應引起重視,在造型上應與整個立交橋整體風格相協調,在裝飾上可以通過懸掛植物來達到統一的景觀效果。
四、天津市城市立交橋空間景觀設計規劃
針對目前天津市立交橋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全面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直接影響著天津市的整體形象,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管理水平。因此,在進行天津市立交橋空間景觀規劃利用的同時,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注重功能性和整體性、強調文化性和人本性、追求藝術性和生態性、提高安全性和舒服性。
(一)注重功能性和整體性
在天津市立交橋空間的景觀規劃上,首先要以立交橋的功能性為主,進而進行整體的景觀規劃設計,即可在橋欄處擺放花箱、吊籃,種植天津市花卉植物。在橋體轉彎處可裝飾大型花卉植物,既起到美化作用,又對車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綠化的同時要與周邊景觀整體協調考慮,增加植物層次感,既提升立交橋的文化品位,又提升立交橋的觀賞效果。使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效果,提升天津市的整體城市形象。
(二)強調文化性和人本性
考慮到立交橋空間在天津市道路交通空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處區位在天津市中的獨特性,營造出的景觀也會有反映天津市文化特色、城市特色的人文價值取向的需求。故我們在對立交橋空間規劃設計時,要盡可能的反映出天津市的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與此同時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景觀規劃層次的配置,創造出一系列連續且多變的景觀效果,充分考慮行車人的心理和需求,彰顯天津市整個城市特色、提高立交橋空間的整體活力。
(三)追求藝術性和生態性
注重立交橋空間藝術性是通過藝術造型和形式美法則來進行規劃。立交橋下空間可選令人舒適的色彩明朗的暖色調,這樣既彌補了空間采光的缺陷,也和橋上色調形成呼應。利用爬藤植物的特點實現立交橋的垂直綠化,例如吊籃能將立交橋橋體腰線體現出來,營造出美好的視覺景點。在設計中要尤其注意生態性,盡可能的使用環保的原生材料。比如在建造水體時,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以減少浪費。運用天津市本地植物,盡可能的保持原有樹木和植被,在植物的選擇上要選擇一些具有抗污染性,耐干旱、喜陰的植物,同時要避免品種單一。由于有尾氣的污染,還應種植些能夠吸收有毒氣體的植物,從而營造出一個自然生態空間。
(四)提高安全性和舒服性
在立交橋空間的景觀規劃中,還應考慮安全性和舒服性。立交橋彎道外側種植能夠誘導視線,使橋區路線更加清晰明了,在立交橋路口附近進行種植以提高標示性。另外,一些符合作為停車場條件的橋下空間,要設置車輛出入口以及指向型標識,保障車輛安全有序的出入。同時要注意在出入口以及燈柱的裝飾植物的色彩強度不要強過安全指示標的,為避免顏色艷麗可能會分散司機注意力,造成安全隱患。種植遮蔽植物,避免行人看到令人不快的景觀,如垃圾場。還要注意既要和周圍景觀相協調,又要改變單調的立交橋景觀,避免司機疲勞。
結語
近年來,立交橋作為城市化建設的重要標志得到了飛速發展,而合理規劃立交橋空間景觀不僅是天津市的寶貴資源,也是城市新型空間合理運用的必要手段。我們應該采用科學方法,保證立交橋空間景觀不僅在空間使用上得到合理利用也要保證在景觀設計上呈現出最優效果。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關于立交橋空間景觀規劃還會有深層次的探索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