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徐銀筱
摘要:通過對江蘇省主要森林資源量統計分析,表明1979~2009期間,林地面積從50.38萬hm?增加到178.58萬hm?,增長幅度254.47%,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區域年平均氣溫對森林發育影響最大,且呈負相關;另外,森林覆蓋率受地區生產總值也有顯著影響,深入分析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因子,如電力消費、人口密度等,相關性均在0.61以上,充分說明了人類活動是江蘇省森林覆蓋變化影響的關鍵要素。另外,林種單一,病蟲災害現象嚴重,城市森林發展不平衡是區域林業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難題。
關鍵詞:森林覆蓋;變化;問題;江蘇
森林在陸地生態系統中處于主體地位,它既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也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的資源庫、基因庫、能源庫和碳貯存庫[1]。森林面積包括郁閉度大于0.2的竹林和喬木林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農田林網和村宅路旁樹木面積[2]。江蘇是全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但自然資源尤其是森林資源缺乏,面積和蓄積量比較少,不利于良好自然環境的創造,也制約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一、江蘇省森林覆蓋現狀
江蘇省森林資源清查是在江蘇省內利用固定樣地為主進行定期復查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用數理統計對8536個固定樣地調查數據進行匯總 [3],結合林業局網站提供的相關數據、中國統計年鑒與歷年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江蘇省森林面積和蓄積如下。
1.1林地面積
江蘇省現有各種林地面積約178.7萬hm?(表1),其中有林地面積162.10萬hm?,占90.71%;疏林地面積0.12萬hm?,占0.07%;灌木林地面積1.56萬hm?,占0.87%;未成林面積4.83萬hm?,占2.7%;苗圃地面積5.64萬hm?,占3.16%;無立木林地面積1.45萬hm?,占0.81%;宜林地面積3.00萬hm?,占1.68%。
圖1 林木蓄積量比例
表1 江蘇省林地面積和占比(萬hm?)
(數據來源:江蘇省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
種類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地 苗圃地 無立木林地 宜林地
面積 162.10 0.12 1.56 4.83 5.64 1.45 3.00
占比 90.71% 0.07% 0.87% 2.7% 3.16% 0.81% 1.68%
1.2林木蓄積量
江蘇省林木蓄積,包括森林蓄積、疏林蓄積、四旁樹蓄積和散生木蓄積,如圖1所示,全省活立木蓄積中森林蓄積量達6470萬m?,占76.46%;疏林蓄積3.24萬m?,占0.04%;四旁樹蓄積1794萬m?,占21.21%;散生木蓄積193.71萬m?,占2.29%。另一方面,防護林和用材林共達到喬木林面積的90.78%。森林蓄積中,用材林最多,4686.30萬m?,其次防護林,1394.81萬m?,最少的是用材林,388.89萬m?,分別占比72.43%、21.56、6.01%。
二、森林覆蓋變化特點
2.1植樹造林效果顯著,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
圖2 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變化
1979~2009年期間,我省林地面積從50.38萬hm?增加到178.58萬hm?,增幅254.47%;有林地面積增加到162.1萬hm?,比1979年多3.99倍;森林覆蓋率從1979年的6.3%到2005年的13.66%,再到2009年的14.8%,如圖2,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充分說明了江蘇省政府近30年來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2003年全面啟動綠色江蘇的建設活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方法,在江河湖海、綠色通道、丘陵崗地、取得了明顯成效,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加[4]。
2.2森林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森林質量有所改善
江蘇省主要優勢樹種單位面積蓄積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其中國外松單位面積蓄積量近20年來增長量最大,達45.47 m?/hm?,其次是馬尾松,20年間增長了30.88 m?/hm?,如表2,森林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造林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政策的深入推進,森林生產水平和經營水平明顯提高的結果,全省活立木蓄積量呈持續增加態勢,森林生物量和森林碳匯功能同步提升[5]。例如無錫市,1987年活立木蓄積量只有97.04萬m?,2007年增長到324.39萬m?,年均增長率達11.71%,每年舉辦多次植樹造林活動,形成點、線、面一體的生態網絡。
表2 江蘇省主要優勢樹種單位面積蓄積量動態變化
單位:m?/hm?
(數據來源:江蘇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
年度 喬木林 馬尾松 國外松 杉木 楊樹 雜闊
1989 35.8 30.85 13.02 33.65 59.92 33.15
2009 61.27 61.74 58.49 62.17 73.74 29.10
增加量 25.47 30.88 45.47 28.52 13.82 -4.05
三、森林覆蓋的影響因素
選取2005~2014年的數據分析表明,森林覆蓋率和年均降水量(mm)相關性為0.219,兩者相關性極弱,因為年降水量保持在900~1200mm,自然降水能夠滿足植被的生長需求,水分對森林的影響不明顯[6]。與氣溫相關關系分析(R=-0.428,Sig<0.01),表明氣溫對森林覆蓋率有顯著影響,但呈負相關關系,即隨著氣溫升高,森林覆蓋率反而下降,這是因為江蘇地區森林多為闊葉落葉林;其次是因為森林集中的低山丘陵地區土壤厚度較薄,涵養水分能力較弱,氣溫升高促使蒸發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林地面積退化,引起植被格局發生改變[7]。
除考慮氣候因素和經濟因素外,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存在顯著關系。對林地面積、森林面積、人工林面積、活立木總蓄積和森林蓄積與江蘇生產總值進行相關分析,如表3,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隨著經濟增長,我省森林資源整體上呈上升趨勢,森林覆蓋不斷提高。工業化發展階段,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大,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從森林中獲得產品,因此森林環境質量下降;但隨著經濟增長,出現了轉折現象,經濟結構趨于合理,環保觀念大大加強,并且經濟增長使得社會有更大的投資能力用于資源恢復與環境保護[8]。
表3 地區生產總值與森林資源的相關性系數
林地
面積 森林
面積 人工林
面積 活立木
總蓄積 森林
蓄積
生產總值 0.996* 0.998* 0.998 0.947* 0.991*
顯著性(雙側) 0.004 0.002 0.002 0.053 0.009
*在 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對人類活動主要指標,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總人口(萬人)、電力消費量(億千瓦小時)4個指標作為人為活動因素,分析如表4所示,均呈現極高的正相關關系,可見,人類活動是影響森林覆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9]。這主要是因為江蘇獨特的地理氣候及高速發展的經濟,促使人口不斷增加,而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和素質的提高,對生態環境提出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工林木面積的不斷增加。
表4 人為活動與森林覆蓋率的相關性系數
人為活動指標 電力消費量 總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密度
相關系數 0.888 0.890 0.611 0.890
顯著性(Sig*) 0.001 0.001 0.061 0.001
* 在 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4、江蘇森林覆蓋面臨的問題
全國平均各省森林面積達610.85萬hm?(包括臺灣省、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江蘇省森林總面積只有162.10萬hm?,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5%。2015年江蘇省森林覆蓋率15.8%,比國家平均水平低5.83個百分點[4]。在華東七省市中,江蘇省的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也居倒數,這主要由于江蘇平原面積大,以開發農田為主,山地丘陵面積缺少,江蘇省森林覆蓋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
4.1天然林偏少,人工林樹種單一
全省天然喬木林資源很少,面積只有5.28萬hm?,僅占全省森林面積的3.26%,蓄積只有149.15萬m?,占全省森林蓄積量的2.31%。人工林資源156.82萬hm?,是森林面積的主要組成部分,人工喬木林樹種單一,蘇南主要是楊樹、闊葉混、香樟、馬尾松、國外松、杉木,占人工喬木林的66%[10]。在蘇北地區,闊葉林的比重高達90%以上,且大多為純林,占林分總量95%,十分不利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和環境保護。而許多珍貴的硬闊葉林樹種,如香椿、榆樹、青岡棟、苦儲、錐栗、麻棟等樹種,幾乎沒有育苗造林,今后將無法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伴隨著工業和經濟發展等人為活動的增加,原有的天然林受到人為破壞甚至采伐。
4.2森林病蟲害現象嚴重
森林病害現象十分嚴重,治理效果低下,病害發生面積高達1.8萬公頃,而防治面積僅為0.27萬公頃,防治率只有14.8%,為華東七省最低,同比全國平均防治率低54.3個百分點。現已大面積流行的森林病害有松材線蟲病、松梢枯病、泡桐叢枝病、銀杏葉枯病、刺槐疫病、竹稈銹病,偶爾會大發生造成重大損失的病害有苗木猝倒病、苗木莖腐病、楊樹潰瘍病[11]。
4.3城市森林發展不平衡
江蘇省城市森林[12]建設水平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存在很大差距,森林缺乏,城市森林基礎薄弱。以揚州市為例,維揚區整體綠化水平最高,綠地面積充足,公園面積最大;其次是邗江區,且附屬綠地的綠地率最高;廣陵區屬老城區,公園分布較多,但附屬綠地水平在4個區中最低 [13]。從不同類型綠地面積組成上,綜合公園和專類公園數量少,但公園所占的面積較大,在公園的數量組成上以廣場、游園等構成的街旁綠地和社區公園等小面積綠地為主。
5、結論
1)江蘇森林面積178.58萬 hm?,蓄積6470萬m?,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上升,但各類林地面積和蓄積上升緩慢,在全國范圍比重過小。
2)江蘇森林覆蓋的主要受到氣候、經濟和人類活動有關。區域年平均氣溫對森林影響較大,呈負相關;地區生產總值對森林覆蓋率也一定影響,另外,如電力消費、人口密度等,相關性均在0.61以上,充分說明人類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態環境改善及依靠程度在不斷增強。
3)我省人工林缺乏,林種單一,病蟲災害現象嚴重,城市森林發展不平衡,因此需要亟待解決。
參考文獻:
[1]竺杏月. 江蘇省森林資源—環境—經濟復合系統(FEES)可持續發展的評價與優化[D].南京林業大學,2004
[2]李媛媛. 森林保險應獨立于農業保險單獨立法[J]. 法制與社會,2009,(18):336-337.
[3]倪健忠. 江蘇省2005-2010年森林資源動態變化[D].南京林業大學,2012.
[4]李思剛,蔣婷婷. 江蘇省森林資源現狀與特點分析[J]. 江蘇林業科技,2011,(05):34-37.[5]李思剛,蔣婷婷,王奕. 江蘇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消長動態變化分析[J]. 華東森林經理,2011,(04):37-41.
[6]李超,陳兵林,孟亞利,韓召迎,周治國. 江蘇省植被覆蓋度影響因子研究[J]. 生態經濟(學術版),2008,02:373-375-379.
[7] Neilson R P. Vegetation redistribution:A possible biosphere source of CO2 during climate change[J].Water,air and soil pollution,1993,70(1-4):659-673.
[8]谷振賓. 中國森林資源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7.
[9]王春. 南京紫金山植物區系與植物資源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9.
[10]岳金平. 蘇南5市森林資源現狀、動態及對策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2.
[11]沈伯葵. 江蘇省林木病害概況[J]. 江蘇林業科技,1991,(01):44-46.
[12]王成,蔡春菊,陶康華. 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圍及其研究[J]. 世界林業研究,2004,(02):23-27.
[13]蔡春菊. 揚州城市森林發展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