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陳佳
摘要:眾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存在著學生人數多、培養模式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在近幾年的就業中存在著供大于求等諸多問題。我們需要對接市場需求,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在對國內外人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以后發現,我國現階段培育出的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說,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我們需要將教學、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效結合,培養專業技能強并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綜合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在校生數量眾多、人才培養模式同質化嚴重,在近幾年就業中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市場上各行各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這就與高職會計專業普遍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對接的問題。對于這種狀況,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的定位
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大批能熟練掌握納稅申報、會計核算、審計核查等專門知識的技能型人才。我們需要通過對會計行業人才需求狀況的調研來掌握不同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課程體系改革。
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我們通過對企業的調研,發現當前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有三個層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如出納、統計與會計等基層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如財務總監崗位需要決策型人才;三是決策型人才,如財務經理崗位需要分析型人才。其中中小企業對技能操作型會計人才有著大量的需求,而這部分企業組織數量占到了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這也為我們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我們還發現中小企業中的會計員、出納員、報稅員、往來核算員和統計員等是我們應該重點培養的方向。這些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職業道德素質,并具有較熟練的崗位實踐能力。這樣就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熟練的崗位技能,能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生產、服務、管理等工作的人。
因此,會計專業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深化拓展,構建以崗位為主導、校企共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行業、企業在專業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中心地位;突出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學生就業、學生成長、學生創業與實踐技能提升;突出專業在校企社會服務中的支持與保障作用。校企共育合作,推進產學對接、校企對接,雙方合作共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會計現實問題,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和審計核查的專業核心能力。
三、構建課程體系
高職會計對于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是以企業為主導的,是就業教育,在進行高職會計課程體系設計時就應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會計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除了相關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專業核心課程外,還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實踐環節上,理實結合才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實踐經驗。
除此以外,還應依據會計專業崗位主導、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會計職業資格標準與核心課程內容的對接、社會服務過程與課程教學過程的對接、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的對接。構建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職業崗位的要求,在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職業資格的標準,在核心課程的講授中融入優秀企業文化。另外,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建立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體的特色專業教學資源庫,實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優質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實現核心課程的理實一體化,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
四、完善師資隊伍
當前,高職院校里大多數教師是在大學畢業后直接完成從學生到教師這一角色轉變的,許多會計教師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這樣,培養“雙師型”會計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雙師型”會計教師指的是既要擁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并取得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又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及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教師。學校要在鼓勵教師考證的同時,還要為教師爭取更多的去企業單位實習鍛煉的機會。讓老師能將自身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并用于教學中。會計這門學科更新快,作為一名優秀的會計教師需要面對不斷更新的知識。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1. 教學過程中要貫徹教、學、練、講四位一體的教學方法會計專業核心課程采取做中學的教、學、練、講四位一體的教學方法。依據對會計一般職業崗位群(會計崗位、報稅員、會計核算崗位、財務管理崗位等)的知識能力要求,以典型案例為主線,在會計綜合實訓室等場所,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同時學生一邊提問,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從而實現知識與技能融合,學生在理實一體化的環境中掌握會計操作技能等知識及會計實踐技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同步,既能通過實踐項目的實施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又可以貫徹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
2. 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會計仿真情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注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學網絡課程建設。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對網上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以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校按照會計工作仿真環境,模擬企業會計核算、會計項目等真實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下進行學習和實踐練習,以此讓學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時積累實踐經驗,以便在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后能迅速適應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