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衛東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自我表述的過程。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其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影響著其今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小學三年級學生已經步入寫作的起步階段,但由于掌握的詞匯量不夠大,對事物的認識也不夠豐富,語言表達相對匱乏,普遍對寫作存在懼怕心理,“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咬碎鉛筆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通過不斷實驗與反思,在反復實踐中歸納出一些寫作教學的經驗,讓學生寫作有內容、有情感,感受寫作的快樂。
一、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巨大動力。在寫作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學生一旦對寫作有了興趣,就能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體驗到寫作的快樂。帶著興趣進行寫作學習與訓練,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知識的拓展延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人都有好奇心,探知未知世界能激發極強興趣。例如: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后,我為學生們播放了“鉛山畬族風情”宣傳資料,并邀請了一位畬族朋友給學生們講解畬族獨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風情。這樣,學生從更多的層面了解了中國少數民族風情,并積極的參與到提問、討論活動中。之后,我要求學生以“我家鄉的少數民族”為主題進行寫作。學生這時已經對寫作主題有了一定的認識與想法,不再找不到破題方法,寫出的作文也自然有血有肉、抓住中心。
輕松的互動游戲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游戲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寫作游戲能夠把寫作教學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自我介紹”寫作主題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匿名將自我介紹寫下來,收集起來后在課堂上開展“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學生們分為幾個小組,分別領取一些學生的習作,討論是誰的自我介紹,最終比較哪一個小組猜對的數目最多。游戲后,教師指導學生對介紹的比較成功的作品進行點評,同時對需要改進的習作進行討論與補充。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游戲,可以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積極的鼓勵肯定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三年級學生初步接觸作文,大多是進退維谷,無從下筆。在這一階段的寫作作品,一定會經過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教師面對不夠滿意的學生習作如果一味求全責備,甚至不屑一顧地全盤否定,會使學生對寫作失去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甚至發展為對寫作的怨恨與反抗。教師應當是學生寫作之路上的一盞明燈,應對學生的寫作多進行鼓勵與肯定,努力去引導、去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體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奇感,找到作文的竅門,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
二、積累寫作素材
魯迅說過:“學習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寫作同樣如此。“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的前提是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寫作思路的流暢是快樂寫作的保障。有的學生一旦離開教師的指導就無從下筆,其關鍵就是頭腦中沒有積累寫作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作為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當學生對素材有了一定的積累量,寫作時就能夠得心應手,一氣呵成,所寫文章也不會空洞、令人乏味。在寫作教學中,我讓學生們自由閱讀作文類書籍,并將文章中優美的詞句、典型的事例記錄下來,并在組織學生進行交換與交流。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寫作素材,學習了寫作技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除了增加閱讀量以外,素材的積累更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把生活與寫作結合起來,增強寫作的實踐性、真實性、生活性。學生在剛開始進行寫作學習時,很容易將習作寫成流水賬似的文章。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觀察的要點,教育學生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分析,并學會提出問題,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觀察的重心。例如:在《家鄉的母親河》寫作教學時,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對縣城的惠濟河進行實地調查,在調查過程中讓學生觀察惠濟河的污染問題,并啟發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最后結合課文《珍珠泉》,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把課本知識和對生活的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除了觀察力以外,想象力同樣是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通過大膽的想象,將獲得更多的寫作內容。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不應將學生們的寫作內容限定在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同樣能夠獲得寫作素材,開拓寫作思路,實現快樂寫作。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文后,我要求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詩作者,描述自己為什么會獨在異鄉,又為什么與家人團聚,讓學生不限定故事背景時間展開想象擴充。有的學生聯想到在外打工的父母,將一篇想象文寫得又生命力、感染力,展現了優秀的寫作水平。
三、引導寫作練習
當觀察、積累、交流之后,學生能夠很自然的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寫下來,此時學生面對寫作已經能夠形成文章,不再苦不堪言了。這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一定量的寫作訓練,通過不斷的練筆才能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課本入手,剖析技巧。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課文的寫作風格與方法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課文的剖析,為學生講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并要求學生仿造該手法進行訓練。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描寫景物時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與擬人手法,把雨中秋天的景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我在課后讓學生練筆,對一個熟悉的場景進行描寫,并對“突出細節、巧用修辭”的寫作方法進行引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加強交流,互改互評。學生在經過訓練之后,對寫作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認識。這時候,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寫作,而應該更關注于如何讓學生寫出好作文。在這一方面,我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學生互改互評”活動:通過瀏覽學生習作,統計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本次寫作訓練的重點,選擇出有代表性的典病文,隱去作者姓名后,讓學生對該文章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展開交流,“對癥下藥”,對病文進行修改。通過大量的互改互評訓練,不僅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還能讓學生養成寫完文章好主動進行修改完善的習慣。
每日練習,記錄點滴。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寫日記也是一項較為有效的訓練方法。從學生進入寫作學習階段之后,我要求學生通過寫成長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每日生活的感受和感悟。成長日記的內容靈活自由,能夠保障學生的日常寫作訓練,并且能夠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最終,使學生的寫作由點及面,形成優秀的文章作品。
優秀作品,積極鼓勵。小學學生尚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萌芽時期,在對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訓練的同時,我們應當對其訓練成果進行肯定。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我設立了“最佳作品獎”,用以鼓勵在本次寫作練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設立了“最佳進步獎”,以讓一些寫作水平相對薄弱的學生保持學習的動力。對于一些非常優秀的作品,我積極鼓勵學生向社會媒體投稿,讓其感受到寫作所帶來的快樂與榮譽。
實踐證明,教師在對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時,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寫作能力的提升。當然,如何讓學生能夠快樂寫作,我們所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這些方面,還有必要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和更為深入的探究。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地對寫作教學方法不斷優化,在寫作教學理論中繼續探索與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使學生在快樂寫作的道路上昂首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