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杰 孫 赫 付晨菲 張 婷 李曉陵 張 帆 王遠紅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西醫研究進展
高 杰 孫 赫1付晨菲1張 婷1李曉陵 張 帆1王遠紅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西醫研究進展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DVT)不是一種簡單疾病,同時具有一定潛在風險,原因是血液在深靜脈系統內產生凝結或堵塞現象,進而導致血液回流障礙。由于經常延誤診斷或沒有得到及時治療,LDVT即轉為慢性病變,造成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給病人帶來長期痛苦,影響生活和工作,嚴重者致殘。產生其病癥主要有3個因素,分別為血液高凝狀態、靜脈壁損傷與血流滯緩。LDVT伴隨著淺靜脈擴張與下肢腫脹疼痛,也存在不同程度全身反應,如果病情持續發展,將會產生劇烈的動脈痙攣,嚴重者有肺栓塞危險。筆者對近年來LDVT的治療進展進行綜述。
1.1 辨證論治 許多中醫學者根據本病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及分型,取得滿意臨床療效。劉政等〔1〕認為治療LDVT要強調病癥結合,分為3型:脾虛血瘀型,血瘀濕阻型與濕熱壅盛型。任青松〔2〕提出LDVT急性期通常表現為濕熱下注,采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慢性期,主要表現是脾虛陽虛與氣虛血瘀濕阻,使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該方在LDVT 126例中,臨床治愈為98例,占總數77.8%;好轉24例,占19.0%。石正敏〔3〕以四妙勇安湯為主方治療32例LDVT,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效果顯著,治愈29例,治愈率90.6%。蘇利紅等〔4〕對52例LDVT患者進行研究,按照臨床辯證,濕熱痹阻型采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方式治療;血虛痹阻型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方式治療;脾虛濕阻型使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進行治療;同時輔以外用藥物結合治療。統計數據顯示37例患者,治愈10例,有效5例,有效率可達到100%。蔡忠生等〔5〕把64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使用中醫辨證分型方式進行治療,同時結合西藥、中成藥和外用藥治療,臨床治愈達到68.8%。楊修身等〔6〕以三妙湯(金銀花、水蛭、黃柏、車前草、蒼術、牛膝、制乳香等)加味,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55例,伴潰瘍的患者用脫疽軟膏換藥,每日1次。結果治愈37例,好轉16例,2例未堅持用藥效果不明,認為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用藥直達病變是取得療效的關鍵。李向榮〔7〕用“靜栓通”為主 (蘇木20 g、川芎10 g、當歸20 g、骨碎補20 g、土鱉蟲10 g、赤芍藥10 g、熟地黃10 g、地龍20 g、木瓜15 g、參三七5 g、甘草5 g),治療32例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結果痊愈21例,顯效5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90.6%。李允敬等〔8〕認為寒邪與濕熱是主要致病因素,故以清熱利濕解毒、補氣活血止痛,采用脈痹湯(四妙勇安湯合三妙丸加薏米、桃仁、地龍、桂枝、赤芍藥、黃芪)獲得良好療效,治療LDVT 49例,治愈33例,顯效14例,總有效率95.5%。
1.2 外治法 外治法是祖國醫學具有特色的治療方法。奚九一〔9〕采用外敷大黃糊劑治療本病,此法在運用清營解瘀湯治療急性血栓性深靜脈炎中就曾經提出。劉政等〔10〕學者針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LDVT病癥,采用中藥外敷進行治療,將鮮蒲公英變成粉狀,與乳香、沒藥、五靈脂混合在一起,用醋進行攪拌,貼在塑料薄膜之中,直接外敷在患病部位,同時進行微波照射,每日1次,1次0.5 h。劉傳〔11〕提出當LDVT處于急性期時,將自擬復方消腫散開展外敷治療;若是血瘀濕阻證則使用活血消腫散溻漬患肢。韓頤〔12〕采用活血化瘀和利濕通絡法治療本病,主藥方如下:丹參、當歸、牛膝、雞血藤、生薏苡仁等。脈絡濕熱加金銀花、蒲公英等、脾虛濕阻加白術、黨參等;脈絡濕瘀則選用莪術、三棱、郁金等。臨床治愈18例(36.74 %),好轉26例(53.06 %),無效5例(10.20 %),總有效率89.80 %。戴麗萍等〔13〕采用外敷水調散,配合中西醫結合治療LDVT 142例,結果顯效62例,總有效率98%。劉淑娟等〔14〕使用冰消散外敷輔助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0例,效果良好。李平〔15〕采用硝礬洗藥治療LDVT 30例,對照組未用硝礬洗藥,兩組均靜脈滴注抗栓藥物并內服中藥。結果治療組總治愈率66.67%,對照組為26.67%。吳玉泉〔16〕自擬中藥熏蒸方配合中藥血塞通靜脈滴注,每日1次,15 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7 d,共計4個療程。治愈3例,顯效18例,好轉7例,無效0例。
1.3 其他療法 針灸推拿治療。李晨〔17〕以補氣通絡、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針灸取百會、委中、氣海、陷谷、太溪等穴而獲得良好效果。張永生〔18〕選擇11例患者,針灸取沖門、急脈、萁門、血海、委中等穴位,臨床治愈4例,顯效5例,無效2例。劉耀元等〔19〕采用推拿手法消栓,在血栓區域由上而下將血栓碾碎,逐段操作,聯合中藥熏洗輔助,結果治療痊愈3例。
2.1 保守治療
2.1.1 抗凝治療LDVT 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臨床經常使用的藥物包括華法林與肝素。根據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8提出〔20〕,若LDVT患者沒有禁忌征,那么應該較早使用抗凝治療方式,并將其作為根本。從LDVT患者角度來說,不管使用什么方式,都應該快速展開抗凝治療。多數情況將推薦低分子肝素;如果患者存在腎功能不全疾病時,另選擇普通肝素。若使用拮抗劑(VKA),應該在抗凝治療開始時就口服使用,同時與其他抗凝藥物合用5 d以上。近幾年臨床多應用低分子肝素,效果較好,不良反應少,維持時間達24 h。黃亞增等〔21〕將105例關節置換術患者劃分為對照組與低分子肝素鈉組,其中低分子肝素鈉組51例。在手術前1 d使用劑量為0.2 ml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術后繼續使用0.2 ml日1次皮下注射,連續用7 d;對照組不采用抗凝藥,僅用康復鍛煉。低分子肝素鈉組,在關節置換手術中能有效預防LDVT。華法林能夠有效抑制肝臟中維生素K的抗凝作用,保證凝血因子Ⅱ、Ⅲ、Ⅸ、Ⅹ合成,抑制維生素K環氧化物還原酶。由于華法林達效時間在12~18 h之間,維持2~5 d,所以應用時需多加注意,既能保持抗凝效果,又能防止出血。華法林必須將國際標準化比值(INR)2.5,當做所有口服抗凝藥物核心要求。如患者對口服抗凝藥物有禁忌,則應該考慮長時間以低分子肝素或調整肝素劑量進行治療〔22〕。
2.1.2 溶栓治療 主要采用激活纖溶酶原藥物,如巴曲酶、尿激酶和纖溶酶等進行靜脈給藥治療。目前臨床多用巴曲酶治療,巴曲酶通過生物工程從南美蛇中提純絲氨酸酶,是矛頭蛇蛇毒單一成分,而非復合酶,因此其神經毒、出血毒已被排除。藥理作用主要為提升活性纖維蛋白溶酶,改變血液流變學某些因素,發揮其溶栓作用;能夠保證在用藥物使過程中均有纖溶酶生成持續溶栓作用,可充分發揮巴曲酶的溶栓作用,而不會過度激活纖溶系統,因此更加安全。楊能華等〔23〕認為巴曲酶組和聯合用藥組比較接近,好于尿激酶組,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達到預期效果。纖溶酶作用包括降解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水解多種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Ⅹ、Ⅺ)和使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水解補體等。吳貴陽等〔24〕認為纖溶酶組優于對照組,在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或消失同時,血液流變學指標也顯著好轉,無明顯并發癥,具有較好臨床療效。
2.1.3 祛聚治療 普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包括脈血康、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使花生四烯酸代謝過程中環加氧酶活力中心乙烯化。環加氧酶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中一個關鍵酶,在乙烯化后,酶活性被抑制,從而減少前列腺素內過氧化物和血栓素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20 mg,如大劑量給藥反而增加血栓形成可能性,經臨床觀察長期使用其副作用會造成患者耳聾,惡心以及耳鳴等現象。張彪〔25〕在臨床中應用中成藥脈血康膠囊治療LDVT,臨床有效率高達98%,安全性好。
2.2 手術治療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LDVT手術治療技術得到進步與完善。當前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腔靜脈濾器置入術應用極其普遍,治療效果明顯。基于傳統治療觀點,手術取栓主要用于髂-股靜脈血栓,同時發病時間≤48 h。目前,較嚴重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手術取栓療效確切,而運用這一技術,可盡快直接取出靜脈血栓,保證血液流通順暢,但復發率較高。近年來,關于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加靜脈溶栓術的應用,已成為LDVT臨床治療的研究方向。羅春梅等〔26〕研究表明,12例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及溶栓治療患者,肢體腫脹消失,壓痛消失,均恢復良好,未發生局部感染、濾器移位、肺栓塞等并發癥。極大地減低了創傷,攔截下肢靜脈及下腔靜脈脫落栓子,真正意義上對肺栓塞實施預防。LDVT行腔靜脈濾器置入聯合取栓、溶栓及抗凝治療,手術取栓時一次取出深靜脈中大量血栓,及時解決深靜脈梗阻,恢復患者深靜脈回流通暢。針對早期中央型LDVT患者,基于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在患者靜脈梗阻血栓形成部位安置溶栓導管,直接實施溶栓措施,實現靜脈再次通暢,操作中盡可能預防早期溶栓出血,方法較為安全,有較好臨床應用價值,比一些原始手術治療更安全和方便。
2.3 其他療法 氣壓治療:為輔助治療LDVT方法,預防LDVT及消除其手術后腫脹,緩解疼痛,張慧娟〔27〕研究報道氣壓治療預防LDVT效果明顯,使病人更安全、舒適。彈力襪子也是綜合治療方法之一,用不同壓力梯度來促進靜脈回流,效果顯著,現已普遍應用于臨床。
李令根〔28〕教授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基于LDVT病理發展過程,李教授將其分為急性、遷延及后遺癥3個時期。同時在急性LDVT時期及后遺癥期存在相對應病理變化,而兩時期之間存在一個無法界定的病理性過程,該過程在急性期發生之后3 w直至后遺癥期半年或數年之間,此階段存在一定復雜性,也是就診病人病情現狀最多的時期,李教授稱其為血栓形成遷延期。津液是體內各種正常水液的總稱,津液的正常運行有賴于脈絡通暢和氣的推動作用。LDVT后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為濕,停滯于肌膚則腫。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瘀則氣道受阻,滯塞不通,不通則痛。為此,李教授提出健脾利水滲濕法為本病的治療法則。將本病以病期分型進行辨證施治,將病、證有效結合,使治療更具有針對性,臨床療效顯著。王艷明等〔29〕選取98例臨床病例,其中21例治愈出院(21.4%),58例療效顯著(59.2%),16例有效(16.3 %),3 例無效(3.1 %),總有效率為95.2 %,驗證遷延期構成與利水滲濕法密切相關。李教授及其團隊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研制的康脈Ⅱ號,對治療LDVT的遷延期有顯著作用〔30〕。
綜上所述,本文對LDVT急性期盡早溶栓治療,抗凝、溶栓、祛聚3種方法貫穿整個治療過程;遷延期選用中醫中藥治療效果顯著,中藥湯劑結合其他療法效果更好;后遺癥期可選用手術治療來修復靜脈瓣膜和重建瓣膜。隨著多年來中醫對此病不斷深入認識及研究及李教授臨床“遷延期”的治療不斷實踐,取得更大進展,越來越發揮其作用,本病治療以中西醫結合為主,內外兼治,發揮中醫辨證論治,調理整體優勢,取長補短,必將是治療LDVT的重要手段,對療效起到大幅度提高作用,更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劉 政,劉春梅.侯玉芬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6):1066-7.
2 任青松.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26例〔J〕.光明中醫,2012;27(5):986-7.
3 石正敏.四妙勇安湯加味治療下肢深靜脈炎32例〔J〕.陜西中醫,1998;18(2):74.
4 蘇利紅,朱秀琪,王永春,等.中西藥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52例〔J〕.寧夏醫學雜志,2008;30(5):450-1.
5 蔡忠生,趙 晶,田鶴群.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64例臨床分析〔J〕.中醫中藥,2011;18(26):103-4.
6 楊修身,楊河蘇.三妙湯加味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綜合征55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1997;3(1):45.
7 李向榮.“靜栓通”為主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32例〔J〕.江蘇中醫,1995;16(4):13.
8 李允敬,張淑云.脈痹湯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49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1997;4(4):251 -2.
9 奚九一.清營解瘀湯治療急性血栓性深靜脈炎〔J〕.中醫雜志,1982;28(3):34-5.
10 劉 政,劉 明,程志新.侯玉芬教授分期外治法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經驗〔J〕.環球中醫藥,2013;6(1):45-6.
11 劉 傳.御痹痛消散足浴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5例〔J〕.河南中醫,2010;30(4):377-8.
12 韓 頤.中醫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9例〔J〕.四川中醫,2005;23(8):67.
13 戴麗萍,劉 巖.水調散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42例〔J〕.遼寧中醫雜志,1998;25(8):363-4.
14 劉淑娟,武文婕.冰消散外敷輔助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9;49(39):103-4.
15 李 平.硝礬洗藥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1;9(4):26.
16 吳玉泉.中藥熏蒸聯合抗凝劑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8例〔J〕.北京中醫,2006;25(10):610-2.
17 李 晨.針灸治療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案〔J〕.中國針灸,1996;16(10):31.
18 張水生.針灸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J〕.中國針灸,1997;11(25):678.
19 劉耀元,陳永群.推拿為主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癥體會〔J〕.中國外治雜志,1999;8(2):42.
20 郭 偉,許永樂,賈 鑫.規范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栓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12):1031-2.
21 黃亞增,趙紅英,宗永輝.低分子肝素鈉在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04;4(16):107-8.
22 Whitlon DS,Sadowski JA,Suttie JW.Mechanisma of coumarin action:significance of 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inhibition〔J〕.Biochemistry,1978,17(8):1371-7.
23 楊能華,夏成勇.巴曲酶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5):25-6.
24 吳貴陽,劉 陽,曾令勇,等.纖溶酶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09;4(15):10-1.
25 張 彪.脈血康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52例臨床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8;16(9):30.
26 羅春梅,任 敏.下肢深靜脈血栓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加靜脈溶栓術后病人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1):1047-8.
27 張慧娟.氣壓治療儀對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的觀察與分析〔J〕.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15;3(1):260-2.
28 李令根.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幾個問題的探討〔C〕.北京:全國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2001.
29 王艷明,李令根,黃艷洪.健脾利水滲濕法治療遷延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2007;10(10):647-8.
30 呂勃川,李 為,高 杰,等.李令根教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經驗摘要〔J〕.新中醫,2014;46(8):11-2.
〔2017-09-10修回〕
(編輯 曲 莉)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H2015045;D201214);哈爾濱市科技創新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基金項目(2015RAXYJ049,2016RAXYJ096,2016RAXYJ102)
王遠紅(1965-),女,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方法治療疑難病臨床及實驗研究。
高 杰(1971-),女,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疾病研究。
R2
A
1005-9202(2017)11-2850-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109
1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