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平 張佳寧
(河南理工大學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以健身娛樂服務求發展
——河南省基層養老院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胡建平 張佳寧1
(河南理工大學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養老院;基層;服務;困境;措施
河南農村青壯年人口勞務輸出多,加劇了農村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教育與養老服務業發展面臨種種挑戰。2014年3月9號,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精神〔1〕,結合河南省實際,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豫政〔2014〕24號《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2〕。養老服務機構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河南省基層養老院開展現狀概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豫政〔2014〕24號《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兩年來,河南省出臺了針對養老服務行業的優惠政策,在養老機構用地、養老機構資金投入及稅費減免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取消了許多社會力量投入養老服務行業的限制,使得河南省公立、私立養老機構均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公立養老院為主、私立養老院補充的局面,城市“三無(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與農村“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老年人的生活都得到了充分保障,“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具雛形〔3〕。
截至2015年8月底,已經建成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托老站)1 357個,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幸福院)7 784個。已建網絡12 349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33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急等服務,入網老年人達到150多萬。建立了80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和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保險)制度。農村五保老人及困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基本達到了當地平均生活水平,晚年生活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1.2 河南省基層養老院發展面臨的問題
1.2.1 農村養老資金缺口大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同時也是農業大省,人均收入還很低,老齡化現象的日益嚴重,突顯了社會養老的資金困難,尤其地域偏僻、經濟落后的農村尤為突出,農村養老資金短缺,僅僅靠政府的養老配套資金是杯水車薪,大部分農村老人或者老人子女沒有足夠的財力來保障老年人入住養老院以安享晚年。
1.2.2 供求關系依然不平衡 調查發現目前河南省農村地區,超過94%的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4%的老年人通過社區照料養老,只有不到2%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實現集中養老,完全達不到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中提出的養老“9073”格局〔2〕。農村公、私立養老院規模依然達不到社會需要,無法保證3%~4%的老齡人口入住養老院,養老院供求矛盾依舊突出。并且,公立養老院床位稀缺;私立養老院的價位高,服務與硬件條件還亟待提高,私立養老院入住率低也使得私立養老院的運營成本大大提高。
1.2.3 養老院設施和位置因素 農村城鎮化的推進,使得原有的公立養老院大多圈囿于老的社區、村委會,交通已經很不便利,設施陳舊。新建的公、私立養老院多數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好,但往往人文環境等服務水準難以跟上。一旦提供的服務水準滯后,例如基礎醫療憑對付、健身娛樂靠湊合,甚至很少組織老年人進行集體活動,這樣容易致使老年人產生被遺棄感。
1.2.4 養老院護工因素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口紅利消失,人力成本增加,老年人在生活中容易出現疾病和需要幫助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失能或者部分失能的高齡老人,亟需專人護理和照顧,都使養老院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養老院的護工隊伍,需要年輕化、專業化。但是在農村地區,很難招聘到高素質的護工,年輕人不愿意接受這些既臟又累、待遇也不是很好的工作,在農村養老院工作的護工,大部分都是教育程度較低的留守婦女。所以她們也不能提供給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更多的娛樂服務,僅僅提供活著、有飯吃這樣的最低生活。
1.2.5 農村社會現狀與傳統養老觀念因素 雖然計劃生育國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是調查發現河南農村地區當前老年人僅僅1個兒女的很少,90%以上的老年人擁有2個以上的兒女,這些老年人不能很好地享受政府給予的社會養老條件。
同時,由于河南農村經濟還不是十分富裕,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家庭可以為老人提供的養老照顧資源極少,這樣的老人本來很需要進入養老院養老,但是老人不愿意去養老院,兒女也不愿意送父母去養老院。因為首先農村傳統養老觀念是父母老來依靠子女,子女必須在家里贍養老人,送老人去養老院會被人戳脊梁骨罵不孝;其次是很多農村家庭擔負不起父母入住養老院的費用;第三是年輕人孝道觀念減弱,家庭愿意花錢送幼兒上私立幼兒園,卻不愿意花錢送父母進私立養老院。
1.2.6 老年人對養老院的恐懼及不信任感 目前河南省公立、私立養老機構已得到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以公立養老院為主、私立養老院為補充的現狀。但是,在河南省廣大農村地區,很多老年人還是對養老院的餐飲、醫療、娛樂健身服務有一定看法,感覺沒有血緣關系較難確保安全和健康。特別是近年來媒體陸續報道了某些養老院把老人綁在凳子上、甚至毆打等虐待老年人事件,進一步加深了老年人對養老院的不信任感,甚至產生畏懼感,所以也致使某些性格倔強的老年人堅決拒絕住進養老院。
1.2.7 河南省農村地區養老院產業發展整體滯后 雖然河南省“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具雛形,但是相對于我國南方省份或者大城市,河南養老院產業發展還是整體滯后,農村地區養老服務產業甚至可以稱得上落后。調查發現,河南省農村地區養老院的服務定位不明顯,品牌意識感不強,致使服務理念滯后、服務意識薄弱。養老院不僅僅是解決老年人正常吃穿住的機構,更是老年人心理、情感、意志、健康、醫療、娛樂、安全等精神寄托的家,如何定位農村養老院的服務,給老年人提供經過精心設計的各種配套服務進而讓老年人有家的感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2.1 河南省基層養老院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河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農村空巢老人的增多,倒逼農村養老觀念的改變。農村養老產業市場大有可為,不僅可以解決農村養老的難題,而且也是一條解決就業問題的良好渠道。《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都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目標,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并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在這種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大背景下,做好農村基層養老服務產業不僅是一項“夕陽產業”,也更是一項“朝陽產業”,養老院經營者如何進行恰當定位和管理決定著這一事業的成敗。
2.2 河南省基層養老院發展的途徑分析
2.2.1 降低開辦農村養老院的門檻,吸引社會力量投入養老院建設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豫政〔2014〕24號《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多方籌措資金,降低開辦農村養老院的門檻,簡化審批手續,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全部依照非營利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在民政部門直接注冊登記后就可以開辦,并且在用水、用電和稅收方面享受減免政策;提倡在地域偏僻,經濟落后的農村可采用大家庭的形式建立養老院,解決老人安享晚年的問題。
2.2.2 繼續加強硬件設施,開展農村公寓化養老院建設 為達到河南省“9073”格局要求,90%的老人居家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村部的幫助下集中養老,3%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就要在今后的多年內,繼續加大農村養老院建設,并且要把私立養老院的建設納入到政府財政支持的計劃中,公立私立一視同仁,逐年增加農村公寓化養老院的床位。
2.2.3 在農村新城鎮建設中,合理規劃養老院位置和用地 農村城鎮化,不僅僅要做到使農民由平房變樓房,更要考慮農民的醫療、健康、養老與幼兒教育,將養老院、老人之家與新城鎮社區的衛生所、幼兒園、體育健身場所等比鄰而建,使得沒有時間充分照顧老人的兒女,可以很容易定期到養老院看望父母,并且使子女和老人可以在安全保障、醫療、娛樂、健身活動等方面放寬心。同時,農村老人在土地辛苦耕耘了一輩子,剛進入老人院還不太適應突然不勞動的感覺,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適當組織老人進行輕松的農作勞動,例如喂豬、養鴨等及種植些花草或時令蔬菜等。
2.2.4 定期開展農村養老院知識講座,加強養老院護工專業技能培訓 農村的經濟條件和高昂的人力成本,注定了農村基層養老院無法招收到高素質的護工,那么定期對養老院進行安全常識、健康知識的講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加強對在養老院現有護工的專業知識培訓就顯得非常重要。通過培訓和行業規范,使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員在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上不斷提高,給養老院入住的老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有條件的農村,可以提高護工待遇,由政府解決護工的“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
2.2.5 加大宣傳與引導,改變老人傳統養老觀念,消除對養老院的抵觸心理 加強對農村養老院的規范與管理,逐步改變農村傳統養老觀念,開展農村老人集體養老的宣傳,開放養老院的大門,使農村家居養老的老人可以輕松了解養老院的日常生活,消除老人對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和陌生環境的恐懼。通過實地接觸,對比居家養老和集體養老的優缺點,使農村老人體驗到養老院養老的優越性,吸引老人進入養老院養老。
2.2.6 改變河南省農村地區養老院產業發展的整體滯后狀態 學習全國老齡化先進工作區、全國社會化養老示范區等先進的模范樣本,積極探索適合河南農村開展的養老模式,規范建立各項農村養老院規章制度,改變河南省農村養老院發展的滯后狀態,提升河南省農村養老院的服務層次,不斷解決制約河南省農村養老院發展的各項“瓶頸”,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養老壓力,完善河南農村“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4〕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5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農村養老院的發展,也應該遵循人的需要理論,要使老人把養老院當成家,不僅僅應該解決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問題,更亟待解決老人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改革傳統養老院建設模式,要把“家”的觀念注入養老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觀念中,通過健身娛樂服務,及時有效的為老年人設計情感關懷,解決老年人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形成特有的品牌文化與特色。例如,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肌肉力量弱、關節靈活性小、心血管功能衰退、反應慢、免疫功能下降等特點,在養老院設計鵝卵石小道、太極拳角、老戲迷風采舞臺等適合老年人健身娛樂的平臺和項目,以健身娛樂為抓手,讓老年人真正把養老院當家,實現老年人對健身社交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老人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老齡問題能否得到合理解決,折射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文明程度〔5〕。河南省基層養老院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養老院產業大有可為,是當前一項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其不僅可以解決農村養老的難題,而且也是一條解決就業問題的良好渠道。如何做好這一產業?服務定位尤為關鍵,養老院管理者在進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以健身娛樂服務為抓手,為老年人營造濃郁的“家”文化氛圍,這既是為養老院凝聚良好口碑的基礎,也是為養老院適時順勢打造優良品牌的重要途徑。
1 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中民民政職業能力建設中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EB/OL〕.http://www.pusc.cn:8118/zf/content.aspx?contentiol=3975&columnid=55〔2013/10/10〕.
2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 (豫政文〔2014〕24號)〔EB/OL〕.http://www.hn12349.com/News/view/id/8772〔2014-03-19〕.
3 中國老年報責任編輯.河南:統籌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N〕.中國老年報,2015-1-2.
4 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EB/OL〕.http://baike.baidu.com〔2015-10-6〕.
5 蘭亞春,莊海茹.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危機與“孝道”弘揚〔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62-4.
〔2016-10-11修回〕
(編輯 曲 莉)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TY058); 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152400410516)
1 北京聯合大學
張佳寧(1977-),女,講師,主要從事特殊人群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
胡建平(1975-),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大眾健身理論與實踐研究。
D669.6
A
1005-9202(2017)07-178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