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國
摘 要:開發一款聯系廣大農村,特別是能囊括偏遠貧困地區農民,使他們能與外界方便聯系溝通的APP。那么APP與扶貧如何實現精準對接呢?本質上,APP就是一個平臺,一個紐帶。這款APP的用戶,一端是偏遠地區的農民。一端是城鎮人口。通過這個平臺,讓偏遠貧困地區農民的收獲,家鄉的特產,從各家分散劣勢變成區域集約優勢,與外界進行交流互補,讓物資送出去,資金流回來,實現脫貧致富。
關鍵詞:農村發展;農民;APP開發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6-109-2
1 研究背景
APP,英文Application的縮寫,翻譯為“應用程序”,當下一般指代手機軟件或者叫做手機應用程序。隨著手機硬件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系統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進而使現代手機應用程序發展也越來越完善。特別是3G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APP成為社會流行熱詞,同時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農村人口達67414萬,占總人口數的50.32%。在絕對數量上,仍高于城鎮人口。根據16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報告顯示,中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31.7%,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6.9 %,數量達到1.91億。在我國網民中,手機網民占比達到92.5%。而在農村網民中,其手機網民所占比例比城鎮人口更高。而且農村網民基本上都是手機網民,pc端網民所占比例極小。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電腦價格相對昂貴,操作復雜,對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村人口來說當然不會成為首選; 其二,近幾年,我國價廉物美的智能手機普遍受到消費者歡迎,而且手機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綜合各種因素,手機就成為了農村網民首先網絡終端。
在“互聯網+”時代,各行業借助網絡資訊的便利,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壯大。我國部分具備地域和資源優勢的農業發達地區,也借助各自的優勢條件搭上了這趟高速發展的快車。但是,我國廣大的貧困地區,基本處于山高溝深的偏遠地區。這些地區均是資源相對匱乏,交通不便,人民生活水平較差,遠離現代都市,缺乏對外交流的渠道。可以說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福利幾乎與他們無關。隨著近幾年智能手機的普及,特別是3G信號在我國全領域覆蓋,4G信號也在我國絕大多數城鄉覆蓋,實現全領域覆蓋之日已經不遠,各種渠道的技術進步,使得廣大農民也紛紛步入了移動互聯網生活時代。在這樣的基礎上,開發一款聯系廣大農村,特別是能囊括偏遠貧困地區農民,使他們能與外界方便聯系溝通的APP。通過它來幫助農村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相對分散的資源集合起來,幫助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加他們收入的同時,也方便人們享受城市里難得一見的“山區福利”。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做出了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的重要指示。到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那么APP與扶貧如何實現精準對接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研究。
2 使用者研究分析
本質上,APP就是一個平臺,一個紐帶。他聯系著每一個手持智能手機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隨著網絡的普及,城鄉物流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張,以及現代城市有車一族的假日自駕旅游的發展,均聯系著農村,聯系著農民,更聯系著貧困地區的廣大農民朋友。
這款APP,一端是農民。他們由于長期處于資源缺乏,教育、衛生等基礎建設相對落后的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嚴重滯后,導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帶來的連帶效應就是,經濟發展緩慢,人均可支配收入極少。在我們走訪的一些貧困地區人口中,其實有這么一句話比較真實地反應了目前貧困地區的現狀: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錢。
現在農村智能手機用戶主要是目前的青壯年,與他們的父祖輩相比,整體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國家義務教育實施幾十年以來,絕大多數農村青壯年都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其中一部分是高中畢業。農村青壯年是家里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或務農,或打工,在家中扮演的是頂梁柱的角色,是農村家庭的決策者和主要的執行者。改革開放初期形成的外出打工潮,到現在已經出現回流趨勢。他們對APP的需求就是,能像淘寶上開網店的商人一樣,把自己家鄉的特產掛在網上,把自己家里的綠色農作物賣給城里人。同時,也從APP上了解城里的人們對于他們的家鄉,都有哪些需求,而他們又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來滿足這些需求,為改善家庭和家鄉尋找出路。
APP另一端是潛在的,希望對農村地區有所了解,對偏遠地區各種特色物產有巨大需求,路過該地區并旅途配套服務有迫切需求的人們。其實概括來講,就是現代生活中的城里人。他們具有熟練的APP操作經驗,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大多數有自己的汽車,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但從心理分析上講,他們更愿意體驗健康綠色的消費,并且在價格上實惠。其實更多的體現在外出自駕游的便利服務和對特殊地域物產的購買上面。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電商平臺。
3 應用需求研究分析
農村對APP平臺的需求,是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介紹自己所處地區的人文風光,以期吸引人們去觀光旅游,為此可以帶動本地區的消費和對外交流;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推出農家樂似的餐飲服務,并可以通過平臺接收預定,方便過往旅客中途的就餐和休息;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提供類似電商平臺向外出售家里的特產和特色農產品,這樣可以把相對分散的地區特產資源通過這個平臺進行集中的向外發售。
從城市人口角度來講,他們與之對應的,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各地的自然風景和物產,了解各地的歷史人文,為方便出行提供決策依據;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在途中了解旅行中途哪里能夠提供餐飲及汽車養護等服務信息,并能夠在即將到達前進行預定。并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訂購各種地方特產,因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把相對分散的特產資源集中到一起,在平臺上形成資源集中呈現的優勢,便于人們選購。
這里有一個例子,在2016年夏天,筆者在參與甘肅省甘南一個雙聯扶貧項目中,了解到在當地,有一種叫羊肚菌的特色產品。但是這種野生的山珍,數量不多,按照一家的采摘量來講,平時就半斤幾兩的。該地區都是羊肚菌的產區,如果有一個這樣的平臺,使分散的羊肚菌資源通過這個平臺,形成一個地區特產優勢,在整體的數量上達到集中的目的。在購買方來講,全國各地分散的購買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一個銷售量的集中,既能加強各地的物資流通,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所以,從需求方面來講,一個大型的,集約型的綜合APP平臺,不管從市場需求角度,還是從受眾可信賴度方面講,都是零碎的,各自分散的各種小型、專用APP所不能相提并論的。
4 開發環境研究分析
今天,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入人心,各行各業、各種企業、電商甚至各種門店都有自己的APP。人們已經被各種APP騷擾的不勝其煩。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為了簡化人們的網絡空間,APP的發展之路應該是向著綜合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們的移動互聯網運行環境,會隨著高速發展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持續穩定期。而社會大眾對越來越多的紛繁復雜的APP會從新奇,興奮轉入厭煩,進而回避的態度。因此整個APP運用趨勢會向簡化,綜合化方向發展。這樣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減少違法犯罪,強化網絡資源運用效率,進而普及APP的運用范圍。
5 總結
當前,縣縣通公路,村村通公路已經逐步實現,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想富,先修路。路好了,人來了,怎么讓來的人吃好,玩好,把錢留下來;進一步,在人沒來的情況下,怎么讓家里的收獲,家鄉的特產,從各家分散劣勢變成區域集約優勢,與外界進行交流互補,讓物資送出去,資金流回來?在全國農村,尤其是各大電商無法到達或不愿到達的區域,綜合化、大型化、公益化的APP平臺,更能快速樹立穩定,可靠的行業形象,更能令人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