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惠

摘 要:本文以基于技術應用的層次觀為核心,分析了在汽車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習整合的優勢,結合“以資源為中心,創設信息化學習環境,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的《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改革工作實例,探討了基于技術應用的層次觀對課程改革的指導作用,以及對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迅速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技術人才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技術應用的層次觀;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F407.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6-143-2
0 引言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的前沿,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它已經引起了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深刻變革,其積極作用也影響著汽車專業課的教學。“以資源為中心,創設信息化學習環境,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是基于技術應用層次觀的核心。信息技術與汽車專業課教學的有機整合,大大提高了汽車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與學的質量。
1 在汽車專業課教學中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習整合的優勢
1.1 整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直觀性強
相對傳統的汽車專業課教學,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汽車專業課教學內容便于集成、更加豐富、直觀性更強。汽車是由上萬個零件組成的機電產品,隨著新技術在汽車的廣泛應用,汽車結構越來越復雜。在進行汽車專業課教學時,學生要熟悉與理解汽車各總成或部件的結構與原理,往往受到理實一體化教學條件的制約,比如學生實訓時人均設備、拆裝耗時、實訓設備更新等問題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諸如微課、多媒體課件、零部件拆裝動畫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彌補現有教學不足的一種手段,教師通過課前集中和組織教學資源,可以將汽車內部結構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可以及時地調用教學相關知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
1.2 整合使教學主體更加積極、互動性好
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無論是理論課堂教學,還是實踐課堂教學,以往的汽車專業課教學傳統模式是教—模仿—反饋,教學流程長,信息流向在整個過程中以教師單向對學生為主,學生被動學,被動被評價。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的汽車教學多媒體和實驗臺仿真教學軟件能有效突破這一瓶頸,變學生為教學主體。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布置任務后,學生先在汽車實驗臺仿真軟件中進行學習操作流程,模擬駕駛、模擬拆卸與安裝點火開關等,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拆卸或安裝順序錯誤,仿真平臺的糾錯功能可以引導學生正確操作。經過學生“仿真操作—經驗錯誤—積極思考—主動糾錯—仿真操作—得到正確的結果”的學習過程,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學生的主動學,加深了其對汽車總成或零部件結構的認識,并且掌握了正確的拆卸與安裝步驟和要領,對其下一步進行實物操作奠定了基礎。這種仿真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實踐動手的興趣,在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探知心理的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而教師可以通過啟發與提示,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師生之間、學生與同學之間的探究性學習氛圍濃厚,提高了教與學的互動性。
1.3 整合使教學場所多樣化、人文價值高
“信息技術人文層面的整合,或者說是價值——人文層面的整合。這是一個更高的境界”。在現今信息時代,教學除了教室、實訓室等“實體場所”之外,還有網絡這一“虛擬場所”。很多學生都會在網絡上獲得一些信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考慮伴隨信息可能產生的不良價值觀現象,教會學生如何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將是信息時代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極其神圣的任務。”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在課程的網絡遠程教學服務平臺、微信平臺上提供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場所,使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更為便捷。并且網絡學習的內容比較科學,也引導了學生獲得有益的信息,提高了網絡時代的信息素養,體現了信息化技術與教學整合的人文價值。
2 汽車專業課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改革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各職業院校的都紛紛開設汽修專業,同時還加大了汽車維修專業教學設備的投入。特別是近幾年來,各個學校都意識到了信息化教學建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地解決了汽車專業課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變教師費力地教為學生主動地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無錫開放大學的《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課程教學改革,采用了多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整合,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信息技術在該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具體運用。
2.1 多媒體演示法充分運用于教學
多媒體演示法是教師以多媒體課件展示汽車零部件結構或者實訓過程(包括利用各類多媒體課件、影像資料),使學生獲得汽車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的有效方法。如采用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的教學動畫,生動、詳盡地展示起動機各零部件的結構和動態工作過程與原理,直觀性強,便于學生對起動機結構的認識和對起動系工作原理的理解。(見圖1)2.2 計算機仿真模擬法服務于實踐操作
計算機仿真模擬法是利用計算機3D仿真虛擬技術,實現由簡單的電腦操作對各主要電氣系統和部件的結構展示、原理介紹及模擬裝配。學生通過此軟件模擬裝配,加深各部件及總成結構認知,系統根據操作情況對結果自動進行評分。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究。通過模擬系統的學習和操作,學生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應的課程內容的學習,達到掌握基本結構與原理或模擬進入生產現場實際操作的教學目的,并且為后續進行現場實訓教學進行了預習,很好地改善了教學效果。
2.3 建設網絡學習平臺課程資源
網絡學習平臺是一整套提供遠程教學服務的系統軟件,它以課程為核心,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為實施全方位的現代遠程教學提供服務。《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在學院網絡學習平臺上有著較豐富的學習資源,從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到學習工作單、習題、教學課件、動畫視頻等,分別上傳在各個學習欄目中,學生可以在線學習,還可以下載、發表評論等,方便了學生學習,豐富了學校的教學模式。同時,微課的應用也豐富了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網絡學習內容更豐富。
基于技術應用的層次觀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這充分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是實現汽車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升教學質量、彌補實踐條件不足的有力保障。實踐證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不僅能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期間接受更多、更有趣的知識,而且教學效果得以提高,是目前實訓設備與場地不足的職業院校進行汽車專業教學的一個較為有效的選擇,同時還提高了實訓與教學效率,降低教學與實訓成本,對迅速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技術人才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信息技術結合教學不能完全替代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實踐實習環節。市場需要的維修技能是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出來的,信息化教學雖然直觀、便捷,但是不能給予學生實際動手經驗。同時,它也不能替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完全脫離教師,而是仍應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整合,發揮更大的作用是需要我們不斷探討的課題。
參 考 文 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代美霞,孫繼華.信息技術與專業課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探討[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8(1).
[3] 王海峰.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汽車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9).
[4] 左子櫵.多媒體技術在汽車維修專業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