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貫培
摘 要:依據新課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高中美術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高中美術教學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作為高中美術教師,應該直面這些問題,謀劃解決策略,加強美術教學的探索,推動高中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文章從現階段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兩方面加以研究。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問題;應對策略;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2-0078-02
美術是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一環,作用在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可以說高中美術教學,也是整個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在普通高中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應為學生的多樣性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相較以往,不論是在教學課時,還是教學內容上,都有了大幅度的進步。不過,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美術課并沒有像高考學科那樣,得到持續性、深入性的關注,改革力度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文章結合教學實踐中的感受和實例,分析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積極的應對策略。
一、現階段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 課程結構不合理
高中美術課程的設置,不僅僅是對教學大綱的系統安排,也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落實。按照《高中美術鑒賞》(廣東版)的課本內容,以及新課標的要求,高中美術應該有一套嚴格的排課流程和學期教學規劃。嚴格來說,《高中美術鑒賞》(廣東版)的教學課時,應該排滿兩個學期,每周一節課。否則,將無法落實高中美術的教學目標,高中生的美學素養的培養也無從談起。目前,結合廣東省各個高中教學現狀來看,雖然美術學科的排課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證,但是并不能完全符合新課標的需求,也不能滿足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教學實踐。據了解,廣東省內大部分高中,都只在高一階段編排了美術課程,很多學校還只是兩周一節課。還有的高中僅僅編排了一個學期的美術課,甚至不編排美術課。由此可見,各個高中對于美術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依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另外,在實際教學中,美術課也經常被語文、數學、英語等高考學科所強占。從這點可以看出,高中美術課程的設置,幾乎是形同虛設,得不到強有力的保障。這不僅影響到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熱情,也影響了高中生學習美術的愿望以及對美術的向往和追求,對于高中生日后的審美素質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2. 教學結構不完善
《高中美術鑒賞》(廣東版)課本,是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的教材,本身是較為完備的,是有體系的。教材是客觀的,而教師以及教學過程是靈活的。高中美術教學的意義,是讓高中生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生活經驗,體會教材中所表達的美術情感以及美術思維,最終培養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帶領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圖片,偶爾會解釋一下美術作品的背景和出處。這樣做意義不大,學生也并不能融入教學,無法感受到作品的藝術美感,更無法理解作品的設計靈感。例如,在教授“皇權與世俗·宛自開天”時,教師本應通過引導學生鑒賞古代園林,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以及布局特點,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明白中國古代園林建筑與外國建筑的風格差異以及成因等等。這樣才能讓學生徹底理解本章的文本內容,才能體會到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設計美感。如果僅僅是欣賞課本圖片,那就是外行看熱鬧,并不能達到教學效果。
3. 師資結構不完備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一個好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審美素養得到提升,更能夠滿足學生對歷史、社會、人文等學科的知識追求。例如,在“耐人尋味的虛幻世界”這一章,就牽扯到佛教、墓葬等歷史、社會學的知識。但眾所周知,美術教師所擅長的是美術知識,歷史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并不是美術教師所擅長的。而事實上,很多美術教師也并不善于傳授這些知識。由于高中整體課程結構設置的原因,再加上高考升學壓力的原因,有的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仍未改變,都在致力于美術特長生的發展和成長。在高中普通班的教學上,美術教師并不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導致普通美術課的教學在內容上枯燥無味,形式上也很沉悶呆板,走過場的形式較為明顯,這是對教學的不負責,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在美術教師配備上,有的高中學校美術教師的人員編制并不能與班級數量、排課數量相匹配。有的高中學校,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將近三十個班級,只配備兩到三名美術任課教師,這種現象是較為常見的,也是不合理的。
二、應對策略
1. 改變觀念,重視美術學科
“素質教育”不應僅僅當作口號,社會的發展更要求教師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新課改的今天,美術教學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不管是社會、家庭、學生、教師,都應該改變對美術學科的看法,重視美術學科的作用及社會意義。首先,各個高中學校,應該保證美術課程設置完整,排課量充足,不被其他科目的教學強占課程,這樣才能確保美術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只有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才能真正達到美術教學目標。其次,配置足量的人員編制,確保美術課有專業的教師進行教授,避免出現單個教師教學任務過重的現象。另外,要不定期地集中廣東省內的美術教師進行培訓,對教材加深理解,對教學加深研究,使教學真正能夠落實新課改的精神,使美術課堂發揮應有的教學作用。第三,重視美術素養對學生人生發展的影響。美術素養的積累是潛移默化的,不像物理、數學那樣能夠及時凸顯成效,但其對學生自我美術素質的沉淀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例如,父母過壽,需要一個蛋糕。學生可以去支持自助烘培的蛋糕店,自己動手設計蛋糕。就像“遠古的印記·親和火與土”里介紹的那樣,發揮自己的美學靈感,進行美學創造,親手做出外形美麗、寓意非凡的蛋糕。這樣的過程既是美術素養對生活的影響,也更能體現對過壽者的尊敬和愛戴。
2. 加強自身修養
師者,教書育人。不僅僅是教授書本內容,更注重育人品行。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教師更應該廣閱書籍,充實自身,提升文化素養。有些教師一心撲在課本上,這并沒有錯,但是如果要對教學內容深度挖掘,就必須接受新的知識和處事方法,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自身能力。尤其對于美術教師來說,美術素養的提升,更要求教師去進行廣泛的閱讀,開拓自己的眼界,接受書本的熏陶。這不僅有利于日常教學,也有利于個人在美術專業方面進行更多的創作。例如,“原創的生命之河”這一章的鑒賞教學,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民間文化,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就需要教師有大量的知識儲備。有了以上前提,教師才能給學生清楚地講述課本中雕塑、剪紙、戲劇、編織等民間藝術的由來、傳播以及發展過程。
3. 改變教學方式
上文已經闡述,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于沉悶,教學目標也不明確,教學效果不明顯,這樣的教學狀況亟待改變。在備課方面,教師要改變以往只備教材的慵懶習慣,同時要做到兼備學生,注意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群體的興趣特點和接受能力,在課堂教學時有不同方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從事教學,為的就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如果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就不能因材施教,意味著有一部分學生達不到知識傳授目標。所以,兼備學生,也是教學的重要一環,而這也符合“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理念和教學目的,借助多種教學輔助工具,在教學中與學生能夠互動,打破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在以剪紙為主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現場教授學生基本的剪紙技巧,再讓學生進行實踐,親手做出自己創造的剪紙圖案,之后再進行評比,將較好的作品置于黑板進行展示。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新課改的深入,高中美術教學正在邁向穩定和成熟。作為高中美術教師,需要正視眼前的困難,在現有教學資源的前提下,積極溝通,統籌規劃,改進現階段高中美術教學的不足,將高中美術教學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為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秀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有效教學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1.
[2]汪建華.探索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6(04).
[3]周瑋.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