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文
摘 要: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層面和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教育;實施層面;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60-02
一個靈動的生命因情感的注入而更加活躍,一節精彩的課堂因情感的升華而更富于生命化。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教學如果缺少了情感色彩的映襯,將變得暗淡無光,一如死水一潭。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適時地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既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健全人格發展的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情感教育的實施層面
(一)師生交往
師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是感化學生,給以心理引導,解決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初中生學習英語面臨諸多挑戰,缺乏自信,目的性不強,經不起挫折,意志薄弱等都是學習英語的天敵。要培養并不斷使他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克服學習中消極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師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人格魅力在師生交往中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平等之心幫助他們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教師要多當學生的心理輔導師,傾聽他們的聲音,打消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畏懼感和受挫感;教師要多當宣傳員,鼓舞他們的士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對于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精神氛圍。對于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彰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情感教育的主陣地,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科學的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對于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無疑起著莫大的作用。教師止于生命的教學境界,真誠的人文關懷,善于開發和利用生成資源的教學智慧,對學生寬容、大度的長者作風,善于發現學生閃光之處的匠心慧眼,都有利于創設一個理想的學習氛圍。對教材深情的演繹,聲情并茂的講解,深入淺出地把一個個人生的真諦扎根在學生的心靈深處,使他們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在教材內外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中得到升華。課堂承載了國家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厚望,承擔了培養“四有”新人復興偉大祖國的重任,課堂教學如果無視這些重要使命而放棄或忽視情感教育,將是教育的一個巨大損失。德育為首的課堂教學原則我們從未放棄過,新課程標準將它放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作出了更明確的要求。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大多以話題為綱進行編排,各個話題與個人、學校和社會生活,與現代文化與科技密切相關,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外語知識和能力方面得到發展,更要引導他們仔細甄別,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課外延伸
情感教育要取得更好、更持久的成效,必然要將其延伸到課堂之外,構建課堂——家庭——社區多維立體教育網絡,各個環節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孩子學習和心靈的進步。教室外面有廣闊的天地,有學生實踐情感的諸多場所和機會。要充分利用課外的各種資源,如有益的電視節目,各行業取得成就的當地先進人物,當地圖書館等,對于拓展視野,調節心理,克服障礙,增強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二、情感教育的實施方式
(一)交心“動”情
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心態跟著改變;心態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命運跟著改變”。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只要方法得當,是可以做到以情動人的,這也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新課程要求師生同成長,就需要構建一種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情感上的距離。我經常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以Im glad to tell you…Im sorry to tell you…開頭將自己的或從外面得來的或喜或悲的消息拿出來與學生一起分享或分擔,同學們在分享快樂或同情不幸的時候,心底里把老師當成朋友看待,因為只有朋友間才有這樣知心的傾訴。有些學生因為羞怯、緊張,我作為老師和他們當面交流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我就采用教學日志的形式,把要說的話寫在紙條或學生的作業本上,如“Although you failed the exam,I still believe you,whenever you need help,I will do my best.”You look so tired in class these days,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Im glad to see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term.Come on!”學生從Thank you.I will work harder on English.等簡單的話語開始用英語和老師交流一些自己的情況和感想,既增強了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又增進了師生間的了解,是一種值得一試的方法。
(二)感悟“品”情
對于教材或課外閱讀中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材料,學生其實也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點撥,引導他們去感悟、思考,借鑒一些有利于自己學習、生活和提高品德修養的東西。如Project English九年級上冊第3單元話題3,Li Xiang和Wang Junfeng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1.Dare not speak in public.2.Be difficult to remember new words.3.Work hard,but no progress,feel like giving up.4.Be afraid of the test.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學生中間,具有很大的共性。可以讓學生書寫出自己學習英語失敗或成功的軌跡,再借鑒Kangkang的一些方法和教材中給出的一些建議,如:Try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the new words,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Watch the programs on CCTV—9 or CCTV—10.Morning is the best time to remember new words.等等。再如學習有關環保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先了解一些瀕危動物的現狀,再讓他們分別扮演藏羚羊、穿山甲等,以動物的口吻控訴人類對他們犯下的罪行。
(三)渲染“煽“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內心充滿激情,通過教師刻意的渲染,容易把正確的思想輸入他們正在成長的大腦中。吸煙影響健康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在設計Project English九年級上第二單元話題二時,我畫了兩幅畫,一幅畫中一位瘦骨嶙峋的人拄著一根香煙狀的拐棍,拐棍上布滿密密麻麻細菌,旁邊標注:CANCER STICK.另一幅畫中一副棺材上有兩排煙狀的釘子,旁邊標注:COFFIN NAIL.同學們在這兩幅恐怖的畫面中部分讀出了香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教師再將全世界每年因吸煙導致肺癌乃至死亡的數字告訴他們,慷慨激昂地做一次控訴吸煙有害健康的演講,相信他們內心會有一次震撼。
(四)實踐“入”情
正如陶行之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所倡導的,課外有更廣闊的情感教育的實踐基地,可以彌補課堂內說教比重較大的不足。如學習到有關Christmas的文化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向家長宣傳西方過圣誕有關的習俗,在節日到來時,由孩子組織一些家庭慶祝活動,全家一起感受或重建親情。再如可以讓學生在Fathers Day,Mothers Day用英文給父母親寫賀卡,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