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江蘇省高考作文占70分,采取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題模式。筆者統計,農村高中學生在新材料作文中運用記敘文寫作的已經很少,大多數農村學生面對新材料作文,運用議論文寫作,求穩拿個保險分。本來,高中學生記敘文寫作在小學、初中的基礎上,應該更加上升一個檔次,但是,殘酷的現實證明,記敘文寫作已經是制約農村高中學生寫作的瓶頸。主要原因如下:
一、農村學生面對的農村生活比較單調,取材單一
中學生記敘文寫作,一般來說還是遵守“我手寫我心”的原則,寫生活中的體驗,寫所見所聞所感。農村高中學生,面對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時序變化,周圍是周而復始的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的畫面,加上學校、家庭、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的生活素材是貧乏的、單一的。例如蘇教版選修教材《寫作》的第一章,寫作要求讓學生寫一個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農村高中學生寫最尊敬的人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這一代農村高中學生很多從小就是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長大的,學生的父母為了生活遠走他鄉打工維持家庭。學生心中最尊敬的人當然是爺爺奶奶等親人。試想,農村學生遠離父母、面對農村,哪有許多新鮮的生活素材?社會現代化過程中,農村學生作文的素材來源接近枯竭,語文教師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走出鄉村、體悟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才能寫出新鮮的、活潑的記敘文。
語文教師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與學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面對以上宜興市農村學生寫作記敘文的困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研究宜興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壺的文化藝術;帶領學生游玩善卷洞,讓學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興市素有“教授之鄉”的美譽,讓學生每年走訪一名宜興籍教授,寫人物報告文學。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才智,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讓農村學生的記敘文有東西可寫,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二、農村高中學生閱讀量太少,記敘文寫作受到考場作文評分標準的干擾
寫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間接經驗獲得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通過大量閱讀,才能提高寫作能力。一個學生的閱讀史,也是一個學生的精神發育史。農村高中圖書館建設比較滯后,在數理化學科高壓的氛圍中,語文學科課時不多,大量的課外閱讀已經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碼的閱讀時間沒有保障。還有,閱讀與寫作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閱讀是基礎,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還需要語文教師精心指導。針對農村高中學生閱讀量少的現狀,有必要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加大農村高中圖書管建設力度,增加學生閱讀課時,有條件的農村高中圖書館增添網絡閱讀。有閱讀材料,有閱讀課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例如,定期舉辦閱讀報告會,研究讀寫轉化的途徑,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能力。語文教師要架起一條閱讀與寫作的橋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在寫作中渴望閱讀,如此良性循環,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記敘文大有益處。
三、新材料作文的評分標準一定程度上干擾了目前的記敘文寫作
雖然評分標準有一條“文體不限”,但是實話實說,新材料作文還是從議論文角度切入比較方便。例如,學生先讀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煉一個中心論點,再采用并列式結構或者遞進式結構議論,最后強化觀點,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審題不錯,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會得到。筆者在基層高中學校調研時發現,有很多高三語文老師平時讓學生積累很多素材,作為備考的“論據”,而且每種觀點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證,可以說議論文備考已經準備的非常充分。而記敘文的寫作備考難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評價標準方面,文章“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的要求中,很明顯,記敘文的要求難度比議論文要求難度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校干脆放棄記敘文寫作,專門訓練學生用議論文寫作對付高考的考場作文。
高考考場作文的評價標準是作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如果評價標準稍微向記敘文傾斜,那么,農村高中寫作記敘文的現狀就會有大的改變。至少,在細節描寫、構思立意、照應脈絡上面的訓練會落到實處。現代學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維方式,但是記敘文寫作是議論文寫作的基礎,放棄記敘文寫作,片面追求議論文應試作文訓練,都是舍本逐末、不負責任的做法。
綜上所述,農村高中作文中記敘文訓練要加強,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創設良好的硬件設施,讓學生有書可讀;與此同時,語文教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在讀寫之間做好良性互動。另一方面,高考指揮棒在閱卷中也要鼓勵學生寫記敘文。
(萬靜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2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