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霞++劉明耀
摘要:大學生黨員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高校黨建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文章在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黨員教育管理途徑單一、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純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應從教育形式、實踐教育內容、教育管理載體、教育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創新,從而保證學生黨員的質量和素質得以提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
2013年7月2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聯合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是高校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各高校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
1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公報數據,截止2014年底,在校學生黨員人數已經超過220多萬,每年學生黨員發展人數約占全國黨員發展人數的四成。作為黨員隊伍當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基層學生黨員不僅是學生中的積極分子,也是青年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精神面貌以及言行舉止,往往會對其他青年和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當前文化和價值觀念多元化、社會矛盾突顯的轉型期,高職院校學生思想也呈現多樣化,這使得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因此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保障高校學生黨員的質量,特別是對生源質量不高的高職院校而言,顯得尤為迫切。
從長遠角度上看,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實現“兩個100年”的宏偉目標,共同實現中國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缺乏創新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變革,尤其是隨著傳媒方式的多樣化,學生黨員可以快速便捷地接觸到各種信息。高職院校學生獨立意識的喚醒,對當前社會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導致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思想影響,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問題,不僅問題多樣,而且環境復雜,高職院校仍采用傳統的、老一套的思想教育理論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顯然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有時不但解決不了新問題,反而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抵觸情緒。
2.2 學生黨員的教育途徑單一缺乏新意
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教育方式包括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兩部分。理論學習教育一般由學生黨支部組織,采用自學、講座、討論及考試的方式進行,社會實踐往往由參觀和各種宣傳工作組成。理論學習的內容一般是上級布置和安排的文件和會議精神,對于理論文化課基本功較弱的高職學生黨員來說,內容就顯得比較晦澀和難懂,尤其是一些國家政策性的內容,缺乏深刻理解和體會。雖然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黨員更好地了解社會、走進生活,鍛煉能力但由于學生黨員理論知識薄弱,加之一些學生黨員的政治敏感性弱,對于時事政治不夠關心,因此不能做到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這就導致他們在社會實踐過程當中,在宣傳黨的理論、教育引導其他學生時,缺乏號召力和表率作用。
2.3部分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不純
社會的開放性以及不同制度、文化及價值觀念的碰撞,使得高職院校一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動機有些復雜。有的黨員是為了畢業就業時獲得優勢,把入黨當作人生道路上的鋪路石;有的黨員是為了滿足長輩對自己的要求;有的黨員入黨是為了在學校評優評獎時獲利;也有的黨員是從眾心理,他們知道黨員都是學生中的骨干、精英,只是想加入獲得“黨員”稱號,卻不能真正理解黨員的職責和使命。這些學生入黨后,往往存在黨的宗旨意識淡薄,政治信念不夠堅定。他們在一些問題認識上或平時學習生活中不以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而是把自己當成普通群眾,個別黨員甚至不愿參加組織生活,這樣不僅不能保持共產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形象,甚至會挫傷一些積極向上的學生向黨組織靠攏的信心。
3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
3.1創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形式
理論教育方式不僅關系到學生黨員對黨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的理解,更是關系到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是否穩定的基礎。雖然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在入黨之前都參加過黨校學習,但是由于他們都還年輕,心智不夠成熟,加之外界環境形勢變化多樣,導致很多新黨員在面臨一系列新問題以及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時,往往會對黨的信念產生動搖。鑒于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理論教育首先要建立立體化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建立學校、系、班三級理論學習組織,層層負責,定期學習。其次要定期舉辦學生黨員理論和時事政治學習班,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難懂的文件、政策精神通過通俗易懂實際事例表述出來;再次要開展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常規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形式。要將思想理論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滲透到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中,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中,督促學生黨員言行的規范化、標準化,讓學生黨員感受到黨組織與自身的密切聯系,從而有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價值觀。
3.2創新實踐教育內容,組織落實到位
社會實踐是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社會實踐教育的成功進行,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黨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實踐教育內容務必要一手抓創新,一手抓落實。傳統的實踐教育,往往停留在參觀各種紀念館以及宣傳黨的理論知識為主,創新的實踐教育內容可以將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結合起來,例如可以開展支教活動、送法下鄉、送技術到農田、為社區進行技術服務等一系列實踐工作,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黨員的專業技能,而且能夠協助樹立學生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3.3創新教育管理載體,充分利用網絡渠道進行黨員教育管理活動
由于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1.5+1.5)、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2+1(在校學習兩年,在外實習一年)人才培養等多種教育培養模式的出現,學生在校時間相對較短,單純通過傳統意義的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很難完成對校外黨員的后期教育工作。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了教育載體。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建立網上學生黨支部交流平臺,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交流和討論,及時布置任務和傳達任務,交流速度快,見成效;也可以建立網上黨校,宣傳黨的知識,進行網上培訓,通過網絡交流與學習平臺,進行黨課教育、民主測評、開民主生活會等,進行網上評議;對當前國內、外熱點、學生關心的話題也可以開展網上論壇等。網絡的公開性、透明性也有利于促進學生黨員積分子、規范自己的行為,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性。
3.4創新教育管理機制,保障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系統化
制度創新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關鍵。要建立三位一體的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監督和管理機制。嚴格執行發展黨員程序,保證發展學生黨員的質量。嚴把“入口關、教育關、考核關”,推行嚴格培訓制、預審制、民主測評制、談話制、公示制,保證工作的規范性。對已發展的正式黨員,要創新黨員管理手段,建立和健全考核、評價、獎勵機制,創新工作考核標準。從單純看黨員學習成績、考核黨內活動次數轉變為考核黨員作用發揮與責任區學風建設、日常管理、典型培養等工作結合的程度及產生的效果,以促進學生黨員發揮先進性。
3.5對學生黨員進行個體化研究,體系化培養,提升學生黨員質量。
高職院校要搭建學生黨建理論研究小組,既要研究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也要研究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信念追求。要切實根據高職人才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特殊環節,加強學生黨性修養。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中,必須要堅持將黨的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將中國夢與學生個人理想實現結合起來,同時要將思想工作做細,及時幫助學生黨員解決思想、學業以及生活上的困惑,讓學生全方位的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增強學生黨員對黨的信任度、忠誠度以及榮譽感。
參考文獻:
[1]王坤泉,張云東,逢成華.論高校基層黨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
[2]戴亞虹.高校院(系)級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途徑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4).
[3]張玲,吳建秋.和諧高校校園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文教資料,2009(7).
[4]尹春艷,劉海娟,溫穎娜.和諧校園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創新[J].黨史文苑,20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理論研究課題“新形勢下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GXDJ2014-C09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