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邊遠彝族地區小寫數學教育的現狀,據此闡述了提升教學效果的對策。
關鍵詞: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數學教育
一、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第一,彝族地區小學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教師隊伍呈現出明顯的老齡化傾向。筆者調查研究中發現師資水平低下地彝族地區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教師在表面上都具備相應的學歷和資質,應該具備應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能力,但是深入調查后發現這些教師大多是民轉公教師,個別的小學數學教師僅僅自身僅僅只有小學三四年級的學歷,他們通過函授或者成人教育方式取得大專學歷,然后開始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之中,這些教師往往不能呈現出符合小學數學教學要求的能力和素養。比如說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只是積累欠缺、普通話不過關,如果遇到學生聽不懂的問題或者思維出現困惑的時候,這些教師往往不會用普通話進行耐心地講解,而是用彝語直接給學生講解,長此下來學生的漢語水平一直難以得到提升。筆者曾經去彝族地區小學參加過教學工作,負責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這個班級里有十幾名小學生來自于農村地區,在剛剛接手這部分學生的時候,筆者叫他們站起和坐下,他們都聽不懂,筆者問的問題他們都難以回應,后來筆者發現他們根本聽不懂普通話,導致教學進展出現嚴重困難。另外,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師老齡化傾向嚴重,新的教師受到地理因素和物質條件的限制很難有積極性去彝族農村地區教學,而支教的大學生往往教學時間很短,剛剛熟悉教學流程離開了,這導致了彝族農村地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和教育發展的需求相脫節。
第二,教師教學理念落后。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理念落后已經成為一個既定事實,很多數學教師認為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就是加減乘除的運算,所以教師布置大量的習題讓小學生去計算,但是卻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毫無看法和建樹。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的引導,使得數學教學完全淪為工具教學,上述子啊彝族地區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農村數學教師的重視。
第三,彝族地區小學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對現有的教學資源利用也不充分。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很多彝族地區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最原始的:一本數學課本、一本教參、幾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其他的輔助教學設備和手段。學生除了學習數學課本之外,也沒有機會基礎到課外讀物和補充的數學學習材料。有一些小學校配備了遠教接收設備和資源,但是很多教師年齡偏大,不會操作這樣的設備,導致這些資源和設備都成為擺設,沒有發揮用武之地。
二、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首先,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邊遠彝族地區的小學數學家教育要提升教育質量,首要問題是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第一,該地區小學應該充分挖掘現有師資力量,將現有師資的優勢發揮到最優,為其在教學和管理活動中發揮良好的能力創設良好的環節;第二,要注重對教師力量的在職教育和培訓,讓小學數學教師具備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其有能力將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習的教學結合到一起,從整體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師隊伍的素質。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各方面的素養和能力,加強對教材的把握能力,能夠更深入、更精確地對教材進行挖掘,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最豐富的教學內容。
其次,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應該注重普通話的教育。普通話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教育就開始,因為學前教育是小學教育的準備階段,是小學生正式進入學生生涯的一個欠揍,但是邊遠彝族地區普遍存在著幼兒園缺失的現象,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就直接進入到小學學習,國家應該加大力度培養這些地區的幼兒園教育力量,讓小學生在入學前三年就能夠接受普通話的學習和,那么這些孩子在上學之后就能最起碼聽懂老師在講什么,否則小學數學學習對他們非常吃力。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形式中應該展示彝族語言特色和文化特色。彝族地區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話較少,相反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他們的漢語水平相對落后,在理解教材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困境和偏差,導致一些原本可以很快理解的問題和概念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把握。筆者認為為了改善這樣的局面,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教材和彝族特色結合到一處,使得數學教學能夠自然地達到最佳的狀態。
再次,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因為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容易形成以一定的思維定式,長此以往課堂形式就會顯得無趣呆板,缺乏活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力求教學方法的創新,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要把握靈活性,教學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變化的,教師的提問也要隨之具有靈活性,筆者在整數和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教學中給學生設置了這樣的一道習題:8-(4+ ),有一些小學生存在著思維誤區,直接將整數部分相減得到結果為4 ;有的學生則從記得從8里借一個1轉化成 來計算但是在整數加減的時候卻忘記了8里邊已經接了一個,從而得出4 的錯誤結果。為什么學生處出現這樣的問題呢,筆者為了引導學生開發思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想要得出以上兩位同學的結果,這道題應該怎么修改一下比較好呢?這樣的提問使得全班的同學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這兩名同學也認識到錯誤的源泉,感受到了思維上的誤區;第二,邊遠彝族地區小學應該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該地區的教學硬件設備還遠遠不足,有的小學校20幾個教學班卻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室,教師沒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機會,國家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幫助這些小學進行硬件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直觀地將大量的信息傳遞下去,還能通過聽覺、視覺等多重感官刺激加深知識的印象。
邊遠彝族地區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不是孩子主觀原因造成的,而是客觀環境所致的。所以,教師不應該氣餒,更不能對學生失望,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讓自身成為孩子們的希望和榜樣。
參考文獻:
[1]付方波.邊遠地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新教育。2015
[2]陳慧敏.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展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