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在全國交通運輸系統中,橋梁工程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重視其施工質量是保證其功用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條件。目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十分普遍,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因此,為了提高路橋工程的質量質量,筆者結合實踐經驗,淺析混凝土施工施工技術在路橋工程的應用。
關鍵詞:路橋;混凝土施工;施工質量
混凝土是一種由水、砂石、水泥、外加劑和摻合料等膠凝材料按一定配比拌制而成的工程復合材料,其具有取材廣泛、養護難度低、抗壓性強、耐久性好、造價低廉等優點,目前在路橋工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隨著混凝土施工技術在路橋工程中的大范圍應用,隨之而來的開裂等病害對工程使用質量的影響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總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好壞將間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合理選擇混凝土的類型及進一步優化混凝土施工技術非常必要。在本案,筆者分別從如下方面淺析混凝土施工技術在路橋工程的應用:
1 混凝土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混凝土工程的順利推進,做好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講,混凝土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下列兩大方面:
1.1 混凝土的選擇。在路橋工程施工中,一般選擇清水混凝土,因為清水混凝土對面層的涂抹及結構性材料的選用沒有特殊的要求,如此便可降低工程的維護成本。另外,經調查發現,普通混凝土所用到的碎石、砂粒和水泥具有較大脆性,因此其抗拉能力有限,一旦受到過大的彎折力或張拉力,便可能造成路橋開裂;其次,在熱脹冷縮的作用下,普通混凝土的收縮力度非常大,而在這一收縮過程便易造成路邊變形,從而導致路面產生溫度裂縫;第三,普通混凝土的抗凍能力較差,因此在低溫環境中,混凝土極可能因強度降低而產生裂縫;第四,普通混凝土的抗侵蝕能力較弱,因此在外力作用下難免會出現路面受損等問題。因此,即使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成本約比普通混凝土高20%,但其所具備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仍更為可觀。
1.2 技術準備。關于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準備工作,一般包括下列幾點:(1)組織開展圖紙交底工作及明確模板施工與驗收要求;(2)在工程交底時,細化結構物施工,并確定工程防水、拉螺栓定位等技術參數;(3)密切與設計單位的溝通聯系,并反復核查構造物的結構尺寸;(4)針對模板核心部位開展針對性設計等。
2 混凝土的生產與制備
混凝土一般會用到水、砂石、水泥、外加劑和摻合料等材料,且每一種原材料的質量、性能、規格等都會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混凝土的生產與制備中,應重點把握如下施工要點:
2.1 嚴控坍落度與和水灰比。從路橋工程施工的客觀實際出發,將混凝土的坍落度調控到80-100mm間,以降低混凝土發生泌水的幾率。
2.2 嚴控初凝時間。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取7h及其含氣量應<1.7%。
備注:在骨料中不得含有任何雜質。
2.3 優選原材料。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應重點控制如下幾點:(1)水泥是生產混凝土所需的重要材料,一般選擇硅酸鹽類水泥,注意嚴格檢查水泥的型號、廠家、強度等級、質量證明和使用期限等;(2)嚴格按照表1所示要求選用骨料;(3)減水劑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應選擇效能較高的減水劑及按工程施工要求確定其摻入量,并確保所選減水劑與水泥匹配,從而實現對混凝土坍落度與泌水率的控制;(4)在選擇摻合料時,應保證其具備較高的活性及能切實改善混凝土的綜合性能;(5)混凝土中粉煤灰的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及后期強度,因此應嚴控其雜質含量及細度模數,其中細度模數一般應大于二級。
3 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
在路橋工程中,應嚴控混凝土施工工序,其中主要的工序如下:
3.1 模板施工。模板施工作為混凝土施工的核心技術,其質量控制要點包括:1.優化模板設計,即在設計模板時,應將模板安裝、支撐、拆卸要求考慮其中,并嚴格控制模板的平整性、穩定性、密實性、強度和剛度,嚴防模板變形或出現漿體外溢;2.優選模板材料,即選擇吸水性好、耐腐蝕性強及表面平整光滑的模板材料,且可按構件的規格和形狀等來選用相應的模板材料,其中圓形構件一般選用鋼模板,而E形或T形構件則首選竹膠板;3.按要求處理模板,其中對于鋼模板,首先應通過內表面拋光處理來保證混凝土的光潔度,其次應重視對細節的處理,如牢固固定模板螺栓,且在這一過程,不得破壞混凝土表面。
3.2 混凝土澆筑與振搗。混凝土的澆筑與振搗是混凝土施工的關鍵步驟,其施工質量將對路橋工程的使用質量產生質量影響,因此應從如下方面加強控制:(1)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時將混凝土運送到位;(2)逐車測量混凝土的坍落度;(3)采取分層澆筑法,并嚴格每一層的澆筑厚度,注意在澆筑前,應通過與上一次混凝土進行顏色對比來檢查其澆筑質量;(4)在混凝土振搗中,首先應優選振搗機具及正確使用機具,以防出現振搗過度或不足的問題,其次可通過兩次振搗來控制混凝土表層氣泡的產生。
3.3 混凝土養護與修補。在路橋工程中,混凝土養護與修補無疑是影響其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應按要求開展混凝土的養護與修補工作,具體如下:
3.3.1 混凝土養護。在混凝土固化的過程中,其硬度將隨之增強,因此應按混凝土的這一水硬性特征,進行硬化早期階段的養護,以免因表面水分不均勻流失而造成開裂和色差,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持久性和強度。針對這一問題,一般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把握:(1)從混凝土的強度及施工現場的氣象條件出發,待試壓塊的強度達到規定時,再拆除混凝土構件的側模;(2)在拆除模板以后,應對混凝土表面實施防干燥保護,其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包括澆水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上養護覆蓋物或使用新型的養護膜和養護劑;(3)根據氣候狀況確定養護時間,一般控制在12h以上為宜。
3.3.2 混凝土缺陷修補。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泌水性的影響及模板漏漿問題的存在,混凝土表面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氣泡狀孔洞和砂帶等質量缺陷。因此,為了提高路橋的使用質量,應按要求對這些問題進行修補處理。
4 結語
綜上,混凝土施工技術在路橋工程中的應用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但按需優化施工技術及妥善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非常必要。在本案,筆者便從混凝土生產、澆筑、振搗、養護和修補等方面淺析了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研究表明,為了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滿足路橋工程使用要求,應從工程實際出發,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并將其落到實處,注意在這一過程,還應重視對施工現場及人員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錕.鋼纖維混凝土施工技術在路橋工程施工中的實踐[J].技術與市場,2014(08):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