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玫 河南工程學院
探尋河洛文化元素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
駱玫 河南工程學院
河洛文化發(fā)于中原,長于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之一。而動畫是一種新型的視覺媒體表現(xiàn)手法,如何將兩者有機融合,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將內(nèi)涵多樣的文明中提取出的文化元素,汲取的文明營養(yǎng),潛移默化的融入動畫制作元素中,既傳承了文化,又保留了動畫的內(nèi)涵。
河洛文化 動畫 傳承
從90年代起,我國的動畫開始走向衰落,現(xiàn)在充斥在中國動漫市場上的幾乎全是日本和美國的動畫。這就在我國形成了動畫產(chǎn)業(yè)的斷層,我們的設計人員對于動畫的元素的設計更是受到日韓等國的影響頗深,以至于現(xiàn)在看到的很多動畫形象幾乎沒有任何民族文化的痕跡。
河洛文化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他的發(fā)展和強壯成就了華夏民族這棵參天大樹,她的滋養(yǎng)使華夏文明生機盎然,蓬蓬勃勃。
裴李崗文化是新古器時代早期偏晚的一種文化。這一時期使用的大多數(shù)還是磨制的石器,所以對于器物的裝飾還處于單線條,色彩也比較單一。線條與色塊的組合和變化,卻給我們的動畫創(chuàng)作帶來了很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動畫制作中因為制作的難度所限,二維的動畫尤其注重色彩的統(tǒng)一和線條的簡潔,在歐洲有很多實驗性動畫作品,是以單線條和單色調(diào)來表現(xiàn)的,它更能表現(xiàn)一種情緒和美的演變法則。
接下來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陶器種類較多,有杯、缽、碗、瓶、罐等,造型美觀實用,其彩陶藝術有卓越成就。彩陶紋飾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流滿生活氣息。一般多裝飾在器物的口沿和上腹部,下腹和底部多不施彩,但也有全身布滿了花紋的器物,還有用人面紋做裝飾的。半坡類型的彩陶紋飾以各式各樣的魚紋最富特征。底溝類型的彩陶紋飾主要由圓點、勾葉、弧線叁角和曲線等組成的連續(xù)帶狀花紋。這些元素,對于我們重建這一時期的人物原型非常有利,從對于器物的裝飾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審美觀點的進化。近期上映的迪士尼動畫片《海洋奇緣》中波利尼西亞土著人物身上出現(xiàn)了文身,且不說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細節(jié)上的進步,就這一元素我們就可以看出,文身這一元素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都是最早出現(xiàn)的裝飾方式。那么對于在仰韶文化中器物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圓點,勾葉甚至是魚紋是否就是那時人們認為的最具有美感的紋飾,那么處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初期時代的人們會否將這些問世運用在生活中,比如身上的紋飾,甚至是衣物的花紋等等,這些紋樣為我們的想象帶來了很多實際的參考意義。
三皇、五帝都和河洛地區(qū)有直接或簡接連系。其中尤以伏羲、神農(nóng)、黃帝、帝嚳等關系更為密切。如伏羲長期在河洛地區(qū)活動,受河圖以畫八卦,伏羲之女溺死洛水,化為洛神;今新安縣青要山“實惟(黃)帝之密都”;帝嚳族生活于洛陽平原,帝嚳有四妃,生四子,分別為后稷、契、帝堯、帝摯等。
受文字發(fā)展的限制,這些人物并未在歷史書中占有濃墨重彩的地位,更多存在于傳說中。這些傳說恰好是我們本土好的不能再好的故事創(chuàng)作題材。近些年日美動畫作品之所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于故事內(nèi)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模菗Q了一個方式來講這大家都熟悉的個故事卻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我們實在該學習一下怎樣講故事的方法了,而不是躺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大床上沾沾自喜。怎樣把中華的這些文化,歷史傳承下去,講好一個故事給我們這些生在電子時代的孩子是動畫甚至是媒體發(fā)展所必需的,這責任任重而道遠,遠非穿著漢服所能表達。

《易經(jīng)·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圖”、“洛書”被譽為“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最高成就”。河圖洛書是河洛文化之中神秘而又智慧的存在,相傳伏羲就是根據(jù)河圖繪制出八卦的。在世界范圍中,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除了功夫,大概就是太極八卦了。且不論外國人對于太極八卦有多少了解,就從形式上而言,太極和八卦都及其符合形式美的法則,這其中又蘊含著天地運行的神奇法則,非本文所能闡述的清楚地。但就對于本課題的研究來說,河圖洛書的出處傳說是極好的劇本題材,圖形本身亦是我們在建構動畫世界的時候可以借鑒的方式和圖形,甚至是作為符號嵌入到作品當中的。
這里是河圖洛書的發(fā)源地,這里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fā)源地,更是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之地,擁有多種文化支持的“河洛文化”僅僅在藝術發(fā)展上的成就都是不可小窺的。
功夫在國際上的聲譽幾乎就代表了中國。少林更是天下功夫之大成之所在,擁有少林古寺的河南登封又靠近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帶,隸屬于古洛陽的范疇。探尋現(xiàn)今的中國動畫題材,取材于武術的寥寥無幾,反倒是迪士尼出品的《功夫熊貓》暢行天下。作為中華文化的研究人員,我們痛心于此。武俠電影曾經(jīng)在世界電影史上大放異彩,如今也逐漸沒落。我們有地緣上的先天優(yōu)勢,河洛地區(qū)又是中國武術的發(fā)源地之一,我們可將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這些招式融入到故事中,通過動畫這種老少皆宜的傳播形式,希望能再次將這些拳法發(fā)揚光大。
綜上所述,河洛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遠非本文所能一一描述。在媒體技術和設計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通過動畫制作這一方式,將文化元素滲入其中,即可使老樹煥發(fā)青春,又能將文化進一步傳承。當然我們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
[1]王志綱工作室《〈洛陽市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戰(zhàn)略策劃方案〉連載之七:洛陽戰(zhàn)略突破之路》 (《洛陽日報》2011年10月25日03版)
[2]徐金星《河洛文化 中華民族之根文化》(洛陽網(wǎng)200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