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娟,葛 煒,費素定,吳珊珊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劉桂娟,葛 煒*,費素定,吳珊珊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目的 探討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課程的開發及實施效果。方法 開發并實施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課程,課程結束后采用自編問卷測評學生對本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 學生考核成績較高,均大于80分;學生對課程實施的效果總體較滿意,11個條目的得分均大于2分。結論 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知識、創新思維和信息素養。
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課程開發;實施效果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思維是當今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源泉與動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必然選擇。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的創新;二是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創設教學環境。然而,目前我國仍然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被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思維不活躍,更談不上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本課題首先從教學內容入手,基于專利開發新課程,即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因勢利導,鼓勵學生應用手機網絡完成特定任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以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現匯報如下。
1.1 課程定位及設計思路
醫學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以創新理念為指導,是一門素質拓展核心引導課程,共12學時,1學分,適用于三年制高職院校所有醫學相關專業,為公共選修課程。課程設計以專利為主線、以創新性思維培養為核心、以任務引領為課程設計基礎,秉承多種教學手段并用的教學理念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1.2 課程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不但能夠了解創新設計及專利檢索撰寫等相關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創新設計的一般方法和特點,理解創新設計的基本思想,并且能夠根據臨床見習及生活經驗提出一些創新想法,發展創新思維,為今后進一步申請國家專利打下基礎。
1.3 課程內容
本課程涵蓋了創新設計的相關理論、專利挖掘和撰寫的相關知識等項目,各個項目下又包含了若干任務,如創新理論概述、創新設計的思路與方法、專利檢索、專利挖掘、專利撰寫和申請等,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
1.4 實施計劃
本課程計劃在第三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對大多數醫學儀器設備有所了解,有利于本課程的學習。
1.5 課程考核
建立以綜合素質為核心的能力評價體系,強調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比例為1∶1。過程性評價包括知識、情感態度兩方面;終結性評價主要采用提交學習報告和專利說明書的形式,從而較全面地評價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2.1 實施對象
課程實施對象為某高等職業院校選修本課程的二年級學生,他們已接觸過較多的醫學儀器設備,這樣減少了課程實施的難度。共有學生44人,其中女生40人,男生4人;年齡19~21歲。
2.2 方法
2.2.1 教學方法 根據課程內容和高職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啟發引導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應用多媒體、網絡等資源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設計的靈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和鞏固知識,這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2.2.2 評價方法(1)課程考核: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2)學習效果分析:參照文獻自編問卷,調查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并請學生提出改進意見。問卷共14道題目,最后3道題為多項選擇題和開放式問答題;前11道題均為正向題目,分別調查課程學習對學生的知識、思維和信息素養等方面的作用。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分別給予4~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認可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分>2分表示學生對本課程比較認可)。問卷總體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數為0.85。課程實施前邀請5名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專家評價問卷的效度,專家一致認為調查問卷中所涉及的題目符合本研究要達到的目的,效度較好。共發放問卷44份,回收有效問卷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2.2.3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 2003和SPSS18.0軟件對學生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進行定量描述性統計分析,運用質性分析法對開放性問題進行分析。
2.3 結果
2.3.1 學生課程考核成績(見表1)
2.3.2 教學效果調查結果(見表2)
表1 學生課程考核成績分)

表1 學生課程考核成績分)
?
表2 教學效果調查結果分)

表2 教學效果調查結果分)
?
2.3.3 開放性問題結果分析 在促進創新思維發展的創新設計教學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成果展示、頭腦風暴、創作設計圖、聯想、小組互評等方面。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可根據身高調節的課桌”“自動找零機”“座椅式電梯”等。關于本課程的不足之處,有學生指出,“課程時間太短,創新思維應該是長期的”“應該脫離多媒體,讓我們自由發揮”“應該讓我們自己準備演講主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等。
3.1 學生對本課程的實施效果總體較滿意
如表2所示,學生認為學習本課程可以提高自己對創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增長自己創新設計方面的知識,同時對課程很感興趣,表示后續會繼續進行創新設計等。11個條目的得分均>2分,說明學生對課程的實施總體較滿意。
3.2 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各個方面。表1顯示,學生本課程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總成績均在80分以上,屬于優秀范圍,說明學生喜愛這門課程,所以成績較好。表2也顯示,學生認為本課程的實施加快了產生新想法的速度,有助于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提高聯想能力,同時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分>2分)。開放性問題的結果也顯示,課程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說明本課程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并促進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3 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表達能力(得分>2分)。本課程的實施中,要求學生首先根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歷思考并提出各種醫學儀器設備或生活用具的不足之處,并通過小組討論自行設計較完善的方案,在此基礎上檢索相關文獻,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這一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3.4 本課程實施的不足之處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開放性問題顯示,本課程的不足之處為課程時間太短,學生參與度不夠高,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因此,下一步擬增加課程時間,并拓寬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做到人文性、科學性與思想性三維并重,缺一不可[1];采用小組匯報、主題討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活躍度和參與度,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
[1]紀德奎,姚軍.從“潮課”現象看高校選修課程開發的困惑與抉擇[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5-69.
[2]張莉,曲振濤,魯嘯軍,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思維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2(19):62-63.
(*通訊作者:葛煒)
G526.5
B
1671-1246(2016)24-0092-03
2015年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堂教學創新課題(700-2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