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華,望永鼎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商丘 476000)
高職高專護生對社區護理認知情況的調查分析
劉文華,望永鼎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在高職高專護生學習社區護理學課程后,對其進行社區護理認知情況及就業意向調查,為今后我校就業指導工作和社區護理學教學改革提供依據。方法 隨機選擇2014級護理專業共300名護生,運用自編調查問卷及訪談法對其進行社區護理認知情況及就業意向調查。結果 護生對社區護理認識明顯不足,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意向偏低。結論 護生對社區護理缺乏全面、系統、深入的了解,學校應重視社區護理學課程教學,把社區護理學課程定義為考試必修科目,建設社區護理實習基地,積極引導護生走入社區,為今后工作提供就業途徑。
高職高專護生;社區護理;認知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疾病譜變化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區護理逐漸成為新世紀護理發展的主要方向,社區護理也在社會需求和學科自身發展推動下成為一門新興的、重要的學科,今后我國將有大批護士走入社區開展護理工作。因此開展本次調查了解高職高專護生對社區護理的認知情況及就業意向,為今后社區護理學教學改革及社區護理就業指導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以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在校生共300人為調查對象,其中女生290人,男生10人,年齡19~21歲,均學習過社區護理學課程。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調查。自編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校是否應該開設社區護理學課程、對社區護理的認識、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意愿3個方面。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調查,以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1 對開設社區護理學課程必要性的認知情況
98.1 %的護生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社區護理學課程,僅有1.9%的護生認為開不開無所謂,影響不大。
2.2 對社區護理的認知情況(見表1)

表1 高職高專護生對社區護理的認知情況(%)
2.3 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意向
調查顯示,79.2%的護生選擇去醫院工作,14.6%的護生選擇去社區工作,另外6.2%的護生選擇其他職業。
3.1 護生對社區護理的認知情況分析
調查發現,98.1%的護生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社區護理學課程,一半以上的護生熟悉社區護理的定義和護理對象,但對社區護理具體的工作目標、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及發展狀況不夠了解,對各項熟悉的人數均未超過50%。這說明通過學習社區護理學課程后,護生已經大致了解了社區護理的相關內容,意識到社區護理的重要性,社區護理是除臨床護理以外,護理發展的另一重要方向。由于學校開設的社區護理學課程只有32學時,且設置為考查課,因而未能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并且沒有安排見習活動,嚴重影響了護生對社區護理重要性的認識。
3.2 護生的就業意向分析
護生今后就業選擇去社區工作的僅占14.6%。從訪談中了解到,護生未選擇社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社區護士的社會地位比醫院護士低,工資待遇也較低;(2)社區護士缺乏個人發展空間,今后職稱晉升也較困難;(3)家庭不支持其選擇社區護理工作。導致這些觀念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護生沒有深入了解社區護理的工作前景和工作性質,把社區護士等同于一般診所護士,相對臨床護理而言,社區護理工作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個人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另一方面我國社區護理起步晚,部分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健全,社區護士學歷普遍較低,社區醫療服務范圍也較局限,患者滿意度低,導致護生不愿從事社區護理工作[1]。
4.1 把高職高專社區護理學設置為考試必修科目
由于我校把社區護理學設置為考查課,且學時數少,使護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社區護理重要性的認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高專院校應適當增加社區護理學課程的學時數,把社區護理學作為專業考試課設置,建設社區護理實驗室,提升護生對社區護理重要性的認識。此外,在設置選修課時,可適當增設社區護理相關課程,如健康教育、居民營養與飲食指導、人際溝通、社區康復等,讓護生更全面地了解社區護理。教師要及時做好教學評價反饋工作,保證教學質量,使護生真正理解社區護理與臨床護理的相互關系及我國現行醫療衛生政策和社區護理發展方向[2]。
4.2 探討社區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
為了讓護生更全面、系統地認識社區護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理論授課、課堂集體大討論、小組討論、實踐教學、角色扮演等,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社區護理與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使護生清楚社區護理是護理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社區護理和臨床護理又有區別,即社區護理是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護理[3]。因此,社區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實踐教學,比如在講解家庭訪視的操作程序時,可以帶領護生進社區進行一次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訪視,從訪視之前的準備,訪視中的具體操作到訪視后的評價、整理記錄等工作,讓護生參與其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加深護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4]。
4.3 加強社區護理實習基地建設
我校護生實習單位全為大型綜合醫院,沒有社區護理相關實習,而社區護理教學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社區場所提供實踐機會,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學校、護理站、社區護理養老機構等[5]。學校應加強社區護理相關實習基地建設,便于護生見習、實習的完成,讓護生學以致用,深刻理解社區護理的相關內容。學校對應屆畢業生應適當進行職業指導工作,多宣傳國家有關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及相關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規,介紹社區護理的發展現狀,激發護生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熱情,拓寬就業思路。
通過調查研究,我校雖然已開設了社區護理學課程,但護生對社區護理還是缺乏全面、深入、系統的了解,就業意向較低,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提出相應對策,使高職高專護生認識到社區護理的重要性,拓寬護生就業思路并促進其就業。
[1]王小菊,葛新茹.護理本科生對社區護理認知及從事社區護理就業意向的調查研究[J].醫藥前沿,2011(23):380-381.
[2]肖家連.高職護生對社區護理認知情況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8):126.
[3]文政,黃愛松.中職護生對社區護理認知情況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5):112-113.
[4]湯豐榕,韓君,江有琴,等.社區護理帶教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B):64-66.
[5]汪慧霞,馮正儀.國外醫學院校社區護理專業教學情況簡介及建議[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4):34-36.
G526.5
B
1671-1246(2016)24-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