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技校學生大多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對課堂教學缺乏興趣。當前,技工院校大力推行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以培養技能為主、傳授理論為輔,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校學生在學習中的這些短板。但鑒于條件所限,一體化教學不可能全面推行,況且很多理論知識仍需以課堂講授為主。因此,組織好課堂教學仍然是技校教師的首要任務。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模式固然重要,但如果一開始就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使內容再合理、模式再科學,也只會事倍功半。
一、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力的硬性舉措
技工院校一線教師往往精心備好一堂課,假想預期效果應當不錯,但正式上課時學生根本沒有預想的那么配合,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開小差、玩手機、看小說、打瞌睡等與課堂無關的行為頻頻出現,讓課前自信滿滿的任課教師十分失望。究其原因,并非教師沒有備好課,也不是學生聽不懂,而是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沒有回歸。一些技工院校為了讓學生專心上課,采取了多種舉措:在教室安裝監控系統,上課前收繳手機、小說等與課堂學習無關的東西,對上課玩手機、睡覺等違紀行為給予處罰。然而,這些措施畢竟是表面的強制措施,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并專注于學習。
二、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力的創新舉措
2015年,筆者學校開展了“改革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研究。筆者聯合其他三位專業基礎課教師,就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進行了探索,研究采取了“5分鐘預告,5分鐘熱身,5分鐘緩沖”的創新舉措。
1.課前發布課程5分鐘預告片
學生有智能手機,會使用微信,學校也基本實現了主要場所免費WiFi覆蓋。教師充分利用這些網絡條件,制作約5分鐘的課程預告片(視頻),上課前發布在班級微信群里。課程預告片能夠引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關注度。課程預告片可以是任課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對課程進行闡述的演講視頻,也可以是融合紀錄片、情景劇、真實案例的小微課。拍攝方式可以使用手機拍攝并進行剪輯,也可以利用專業錄制設備拍攝并使用蒙太奇剪輯技術。
課程預告片一般由以下幾部分構成:一是上什么課,顯示課程名稱、課程性質、課程發展的現狀及未來趨向;二是誰來教這門課,介紹任課教師及往屆學生對該教師的積極評價;三是上了課能獲得什么,描述學生從課程學習中能獲得哪些知識或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程所傳授的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掌握這些知識對后續的課程學習及未來職業發展的作用;四是課程怎么上,描述課程主要架構,在每個知識點中學生要探索的問題,以及解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2.課堂上前5分鐘的熱身活動
課前5分鐘熱身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回歸課堂,頭腦快速開啟專注模式,又可以尋找當堂課知識的切入點,讓學生由此循序漸進地了解新知識。熱身活動一般有四種方式:一是在課程開始前,提出與該堂課有關的既重要又有吸引力的若干問題,供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心中給出粗略答案,之后在課程結束后讓學生對之前的粗略答案進行修正完善;二是回顧上一堂課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告訴教師他們的學習效果,或者讓學生回憶上一堂課的關鍵知識點,教師以關鍵詞的形式將學生回顧的內容寫在黑板上;三是回顧該專業其他關聯課程學過的內容,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串聯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四是做筆記,讓學生簡短記下教師對所提問題的解答途徑或思路,使學生不受干擾因素的影響而更專注地上課。
3.課堂最后5分鐘的緩沖活動
為避免課堂最后幾分鐘學生的專注力分散,教師可以嘗試“便簽答問”和“外部鏈接”兩種方式。“便簽答問”,即向學生提出“你認為今天學的哪些知識最重要”“你還有什么疑惑”等問題,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將回答簡短地寫在便簽紙上,教師收集帶走。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又可以促進學生思考還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好,便于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外部鏈接”,即抓住課堂最后幾分鐘的機會,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外部事物聯系起來,例如,行業發展、技術應用、產品使用、個人經歷,甚至電影電視情節等,讓學生養成知識遷移和學以致用的好習慣。
(作者單位:江西省冶金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