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晶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08-01
1.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釋義
在我國"學生管理"最早是一個用于教學管理的術語。主要是指學籍管理,包括入學與注冊,成績考核與記載辦法,升、留、降級,休、復、退學,考勤與紀律,獎勵與處分,畢業文憑發放和畢業生分配工作等等。隨著學生非學術性事務范圍的不斷擴展,"學生管理"這一術語逐漸遠離教學管理人員,成為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頻繁使用的專業術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1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于2005年2月4日經部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并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既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同時也肩負著維護高校及社會穩定的重任。管理過程實質上也是教育、引導、規范、咨詢、服務、維權、關愛的過程。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內容主要有學生學籍管理、日常管理、獎懲管理、特困生管理、勤工助學管理、助學貸款審核、黨團建設管理、畢業生就業指導、宿舍管理、心理咨詢等項內容[1]。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中所指的"學生管理"就是"管理學生",是對學生行為的規范和紀律管理。"管理學生"反映了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一定時期內的時代特征和特定內涵[2]。
2.高職與本科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現狀比較分析
本文中"高職院校"指的是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學制為三年制,專科學歷教育層次。"本科院校"指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制四年制,本科教育層次。"模式"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形式。查百科名片,模式(Pattern)就是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論。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種指導,在一個良好的指導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務,有助于你作出一個優良的設計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與本科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由于多方面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工作模式,繼而產生了不同的管理效果。
2.1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現狀分析。
實地走訪了長沙市多所高職院校,例如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等。從圖1可知,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矛頭都指向了輔導員,實際訪談中,很多輔導員都談及了一些感受。就是只要學生出現問題,首先要"揪"出其輔導員是誰。不是第一時間處理學生問題,而是要讓其輔導員先背一背"黑鍋"。本該由人事處、學生工作處(部)、各系(院)部三方管理的輔導員,變成了學生的"老媽子",學院的"萬金油"。逐漸演變成事事找輔導員,人人找輔導員的現象。甚至部分輔導員表示,自己還要看門衛和宿管的臉色辦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效果不佳。久而久之,極易造成輔導員日常工作復雜化,冗長化;同時也很容易造成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保姆式"管理造成輔導員在學院的地位下降;即使輔導員屬于"24小時待命"狀態,早晚自習加之正常工作的8小時如此之大的工作量,但相對于專任教師來說待遇較低,地位隨之"低人一等"。
2.2本科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現狀分析。實地走訪了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通過與這些學校輔導員的交談發現,他們的工作主要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完成相關工作,很多學生管理工作是不需要輔導員親自完成的。如圖2所示,學生管理工作一線人是以輔導員為主,擴充到班主任、校(院)學生會、團委以及系(院)分學生會、分團委學生干部的陣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充分發揮了學生干部這個群體,真正實現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標。也就是說輔導員在接到相關工作后,認為學生自身完全有能力完成的條件下,只負責起指導與引導作用。讓學生干部帶頭,分配任務各司其職。實踐證明,部分由學生干部負責的相關學生管理工作不論是在過程與結果上效果良好,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3.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工作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主要由學院學生會、團委;系(院)部分學生會、分團委;各班級班委、團支部;以及各社團組織主要負責人等人員。其實細數起來,這個隊伍的人數已經相當大了,而且負責的范圍基本上涵蓋了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娛樂等方方面面的。如果能夠充分調動這支隊伍,那學生管理工作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這里就涉及到,誰來調配這支龐大隊伍。根據訪談了解到,學院學生會、團委是由學生工作處(部)直接管理,學生干部是通過自愿報名,通過層層選拔而來的,這些學生可能來自各個系(院)部。
3.1校史問題。高職院校有很多是由中職院校上升而成,其管理模式守舊,落后,對待學生依舊是封閉式管理模式,或者半封閉模式,完全沒有跟上高等院校學生管理的工作模式的節奏。同時由于學歷層次問題,與本科院校交流較少,未能吸取到一些先進高效的管理模式。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干部未能發揮很大作用,而且會刺激普通學生更加反抗現有的模式。這是歷史原因,也是生源原因造成的。
3.2生源問題。由于學歷層次問題,到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的文化成績相對本科較低,甚至有一部分是沒有通過高考直接單招進校的。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生源地更加集中,90%來自湖南省內。還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環境相對本科較復雜,一般來自山村、農村較多,父母離異或者單親較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較多,家中兄弟姐妹較多等。所以,即使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干部,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也不是很強。
4.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規范化建議
4.1加強與本科院校的交流學習。
4.2領導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4.3開展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培訓班。
參考文獻:
[1]林艷.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6.
[2]鄭曉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