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朋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活”起來,既不呆板,又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要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鐘表店里的爭吵》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如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理解比較抽象,于是組織學生通過表演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老師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又通過評議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教師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放飛思想的翅膀
讓孩子“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屬于孩子的一切,要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盡情地展示自己。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又如教學《坐井觀天》一課,在學到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這一句話時,我認為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你們除了知道天是無邊無際的,還有什么也可以說是無邊無際的?”如果學生無話可說,教師可以用屏幕展示一些生活的情景加以引導,讓學生把生活中的感受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學生可能會說,浩瀚的大海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草原是無邊無際的,昏黃的沙漠是無邊無際的……把生活的環境引進課堂理解語言文字,文本的語言就有勃勃生機,學生的語言就會豐富多彩。
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同時讓我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中的快樂,以及課堂的活躍。
五、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瀑布》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瀑布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瀑布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瀑布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
六、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唯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灌輸式教育模式,導致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探究的欲望,自覺地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