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鈞?オ?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誠信意識,使學生在誠信的輿論氛圍中成長,在課堂滲透中感悟誠信思想,在文化構建中養成誠信習慣,進而從做人的高度來自我教育,將誠信內化為思想,外化為自身行動,力求做到與人交往信守承諾,以全面提升個人素質。
[關鍵詞]誠信德育班級管理文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60116
誠信是做人之本。對于班級管理而言,加強誠信教育,讓學生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一方面有利于德育目標的落實,另一方面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初中生正處于個性張揚的青春期,其誠信意識的滲透要講求藝術性,一方面有制度建設,將最基本的誠信準則呈現出來,對學生形成約束,另一方面有輿論引導、課堂滲透、文化構建,將高層次的誠信目標體現出來,引領學生自我教育,將誠信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動。
一、制度約束,形成誠信規范
人無信不立。德育管理的初級階段是權威管理,即所謂的“人治”,依靠的是班主任的權威與情感,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制度約束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為此,班主任不妨依靠班級民主,讓學生集體討論,制定班級誠信公約。這樣,學生自己制定誠信制度,無形之中也是一種自我約束,其自覺遵守誠信規范的意識更強。為了落實學校的德育要求,我班形成了晨會制度,每天早晨由學生播報班級、學校乃至社會的關于誠信的相關新聞故事,一方面發掘身邊的誠信榜樣,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誠信的行列中來,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強化誠信意識。
二、輿論引導,營造誠信氛圍
以學校的德育活動為平臺,在班級管理中加強輿論的引導力量,積極營造誠信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講誠信,努力做到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在生活中講求誠信,對教師不說謊話,對親友不欺瞞。當然,班主任應當成為誠信輿論的引導者,或在班級內部宣講季布千金一諾、商鞅立木為信、烽火戲諸侯、曾子殺豬、孫武斬姬演兵等古今誠信小故事,或樹立關于誠信事跡的先進典型,或設立班級誠信日,或在班級內部開展誠信小明星的評比活動,或在教室內張貼誠信格言等。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獨立思考的意識正逐漸增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足以成為他們的評判對象。因此,在加強輿論影響的同時,教師要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為學生樹立誠信榜樣,師生合力在校園內積極營造誠信氛圍。在誠信輿論的影響下,班里的一把鎖、一面墻壁、一扇窗戶等都在輕輕記錄著學生的誠信事跡,因為負責開門的學生信守承諾,早早到班,為大家開門,打掃衛生,以嶄新的教室環境迎接大家的到來;因為有的學生信守承諾,不抄襲作業,不應付課堂,對別人真誠無私,對自己“三省吾身”。
三、課堂滲透,內化誠信教育
學校德育活動無處不在,為了內化誠信教育,班主任及課任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誠信意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明白誠信做人的道理。例如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閱讀與寫作中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陳太丘與友期》中的“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就是誠信教育滲透的良好素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映了誠信在做人做事中的重要意義;馮驥才的《珍珠鳥》是人對鳥兒親密無間,鳥兒則日漸對人產生信任,體現了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相處之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適當滲透誠信教育,讓學生自覺感受到誠信的意義與價值,發自內心地講誠信。在寫作教學中,不編造離譜的違背常識的故事,不虛構不切實際的故事,而是力求思想真實表達,主題健康向上,以滲透誠信教育內容。
四、文化構建,培育誠信集體
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構建。經過大量的班級管理分析,發現在德育過程中,簡單灌輸不如巧妙滲透,前者是粗暴的施與愛,后者是富有策略的溝通與互動,貴在日常,貴在堅持。對于青春期的少年而言,講誠信,說真話,做好人,教師天天教誨,父母數十年如一日地苦口婆心說教,往往缺乏創意,不但難以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有時候反而導致孩子的逆反,使其走向誠信的反面。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征文活動、誠信班會等德育活動,在學生群體中構建誠信文化,培育誠信集體,是德育管理的上上策。恒大在亞冠賽前夜換掉胸前牌一事,便是對于商業契約精神的惡意違背,這就是誠信教育的反面素材。最近,阿里巴巴內部員工違規搶月餅而被辭退一事,便是誠信教育的良好素材,可以化為德育滲透的良好契機。這樣,眾多的誠信教育素材,便構成了誠信文化構建的基石,推動了誠信班集體的形成。
總之,誠信既是班級管理的強有力的抓手,也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學會誠實面對自己,學會反思,學會自我教育;學會誠實面對他人,在學校里,同學之間相親相愛,來到社會上,也不相互欺騙,不偷奸耍滑,而是正直無私做人做事。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