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梅
摘 要: 培養高職生實踐技能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責任,而思政課教學是高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存在某些缺陷,實踐教學在課程中顯得尤為薄弱,我們必須揚棄理論導向型教育觀念,以實踐技能為導向,探索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確立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和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 實踐技能 高職思政教學 必要性 現狀分析 模式改革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分。而高校思政課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中承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推進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已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思政課教學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必要性
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高職思政課程教學并非強調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要求實踐和理論之間真正融合在一起。在課程目標維度上,實踐技能導向的思政課目標是促進學生技能的實踐能力培養,讓學生真正“會做”、“能做”,較好地完成相關工作中的任務。在課程內容維度上,實踐技能導向的思政課以工作任務需要的實踐能力組織課程內容。在課程實施維度上,實踐教學過程在實踐情境中展開學習過程,即開展實踐性學習。在課程評價上,實踐技能導向的思政課以反映實踐能力為重,提倡真實性評價,強調從多種情境中收集學生學習信息進行評價,評價的作用在于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與反思的機會[1]。在我國倡導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背景下,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高職思政課與社會現代化建設聯系密切,既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又強調能力培養,具有開放性、時代性等特點。思政課的這些特點要求思政課教學必須與社會實踐相聯系,充分開發、整合、利用實踐資源,把理論付諸實踐。在開放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社會實踐中進行思政課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思政教學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知識模塊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課程知識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將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為大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提供良好的平臺,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為大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創新素質教育構建一個實踐平臺,成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二、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思政課建設,高職思政課的地位不斷提升,思政課程得到進一步規范,教學效果明顯增強。但目前高職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現在:
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分離。
高職思政課教學目的是知識層次的目的,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個體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在思政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組織比較困難,為了便于操作,一般高校都將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分開實施,如有些院校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實踐教學上,僅僅讓學生利用寒暑假撰寫社會調查報告等,并沒經過理論講授—實踐結合—理論升華的過程,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實效性。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授的內容缺乏新意,有的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解釋,單一地從書本理論出發,忽視社會實際的應用,課堂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教學效果不佳。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調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
3.部分學生對思政課不太重視。
當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日漸多元化,他們更關心自身的發展,對學習目的趨于實際化,存在實用主義思想。許多高職學生學習知識以就業為目的,漠視思政教育的功用,認為學好專業尤為重要,而思政課似乎上與不上都一個樣。由此,部分學生思想上產生不認同、逆反的心理,表現為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不積極、不主動,缺乏學習熱情。
三、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
1.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模塊教學法、案例研討法、演講辯論法、問題探究法、情境體驗法等。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作為教學活動主導的教師,要善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精心設計、組織每一堂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如情境體驗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以引起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帶著情感感知具體情境,領悟教材內容,達到陶冶情感之目的的教學方法[2]。要使教學成功,就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參與動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教師如能從本學科特點出發,采用現代教學手段,把學生思維帶到情境中。另外,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采用模擬生活情景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一些真實的情境,把現實生活通過課堂教學展示出來,給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探討的空間。
2.拓展社會實踐渠道。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面向一線的技術性應用型人才,在重視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應該增加更多的社會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包括社會調查、社區研究、市場考察、企業參觀、人物采訪、座談等。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整合多樣化的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促進學生對理論的全面理解,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真實工作場景的實踐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具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只有同企業、行業結合,充分利用企業、行業資源,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以實踐技能為導向,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課堂教育和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更好地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3.建立實踐考核體系。
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擯棄那種傳統的、由教師單方面做出評價的考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采取內容上注重能力考核、形式上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查評價體系。實踐教學活動本身就可以看做對學生的考核,通過觀察評價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溝通能力,對其行為等做出綜合評價。而這種評價方式可以要求學生自評、互評,通過建立考核體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核,既重課內學習,又重實踐教學。這種考核方式不但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大大增強了。
總之,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要把重點放在學生的主體性上,以實踐技能為導向,既實現學生知行的統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163-279.
[2]銀星嚴.情景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