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飛
學困生是指在某一階段表現為學習效果低下,但智力與感官都正常,具有一定化學學習能力,需要幫助進而使學習成績得到改進的學生.化學學困生是指在學習化學方面存在困難的學困生.化學學困生在每個學校都有,但在農村學校的比例更大,而且呈上升趨勢.為什么會形成化學學困生呢?
一、形成化學學困生的外因
1.化學學科特點所致
化學是初中學生的啟蒙學科,大多數學生對化學充滿好奇感,很想了解這門學科到底講些什么.剛開始時,初中化學的內容比較簡單,教師經常安排一些趣味實驗,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所以前1~2月內學生的學習成績差不多,并沒有出現所謂的學困生.以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為例,當學到“物質構成的奧秘”時,分子、原子、離子、化合價、化學式等概念接踵而來,一部分學生因理解困難而聽不懂,第一批化學學困生就這樣形成了.當學生學到“溶解現象”時,在溶解度曲線的應用這個問題上形成障礙,又有一部分學生開始分化.當學到“應用廣泛的酸、堿、鹽”時,對酸堿鹽的理解,更形成了一條鴻溝,導致又一部分學生因學科知識難度較大難以理解而分化.這樣,就形成了化學學困生.
2.學校綜合條件所致
在提倡教育均衡化的今天,農村學校的條件,還是遠遠比不上城區學校.首先,硬件條件跟不上,缺少相關功能教室和儀器配備,導致許多實驗無法開展,教師無法充分利用實驗來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后繼學習,使學生的成績逐漸下滑.其次,農村初中化學教師的整體素質薄弱,有能力的化學教師大都調到或考到城市學校任教,現有農村學?;瘜W教師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有的備課組人員較少,無法形成一個健全的備課組,當教師在教學中有了困惑時,不能得到同行教師的解惑,在教法上缺乏創新,許多年遵循自己老的教法,不能相互取長補短.再次,農村化學教師的責任意識不強.城區的化學教師的待遇比農村教師要好得多,大多數城里化學教師有家教收入,而農村的化學教師幾乎沒有,導致農村化學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下降,平時對學生的關注減少,缺少對學生的關心愛護,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成績一落再落,最終成為化學學困生.
3.家庭的原因所致
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整體素質比不上城市學校的學生家長,特別是學生在化學學習上有困難之后,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困惑不能輔導.筆者對班上31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班上學生家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只有2人,只有小學文化的有6人,其余的家長是初中文化.當他們的子女化學有了困難,他們怎么能輔導了,他們檢查作業時,頂多是看看有沒有做,書寫是否工整,而城里的學生一旦成績下滑,家長可以選擇在家輔導,或者讓學生進輔導班進行補習.另外,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數量近年越來越多,家長到外地打工,長時間不回來.由于平時缺少父母的關愛,這些學生較自閉,和他人交流很少,化學成績逐漸下滑也無人問津;隔代教育導致學生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而老人對孩子的教育有時愛莫能助,老人在教育孩子時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對孩子的成績不是十分關心,成績差了就差了,而且老人的講話孩子也不聽,老人的教育沒有一定的強制性,孩子對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有的學生家長自己沒有讀幾年書,但因為做生意賺到了大錢,他們在經濟上縱容孩子,給孩子買名牌衣服,大把地給孩子零花錢,平時對孩子的學習并不要求,還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帶給孩子.這些孩子心里認為,他們的成績雖不好,但將來照樣可以賺大錢成大業.長此以往,混個初中畢業文憑成了他們的目標,自然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化學學困生就這樣形成了.
4.社會的原因所致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城市規模逐漸擴大,農村集鎮規模逐漸縮小,生源逐漸向城區流動,農村學校規模逐漸縮小.有不少居住在集鎮的農村家長為孩子進行盲目擇校,農村初中的生源逐漸向城區流動,而這部分學生是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使大部分綜合素質較低的學生留了下來,導致農村初中化學學困生比例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另外,農村普遍存在的讀書無用論,對學生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少家長認為,學生在校即使成績不行,但只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走上社會后同樣也能成就一番事業,甚至能超過當初有些成績好的書呆子.基于這樣的農村普遍存在的家教觀,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成績逐漸下降,成為學困生.
二、形成化學學困生的內因
外因是誘發條件,內因是根本原因.無論在哪個農村學校,既有一定量的優秀學生,也有不少學困生.這說明化學學困生的形成中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而影響學生發展的內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思想意識
農村化學學困生在認知方面的落后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與學生長期存在于自身的錯誤思想意識密切相關.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學生的個體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并趨于成熟,而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成熟也是青春期學生在心理發展方面的重要收獲.它既是個體社會化的產物,同時對個體的人格、價值觀及人生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也是對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起到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全的自我意識具有良好的自主功能,這對青春期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素質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做事想問題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心理容易導致他們思想方法畸形,道德觀念模糊,在學習上放松要求,常因為一件小事情使他們喪失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成為化學學困生.
2.智力因素
(1)注意障礙.有的學生上課不能提高注意力,對老師安排的實驗也提不起興趣,表現為上課開小差,不能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不聽老師和同學的解釋和交流,常常把頭低下來,或者把頭轉向窗外,容易錯過課上的重要內容.
(2)記憶障礙.有的學生記憶力不好,一些要求掌握的化學概念、原理和實驗的現象記不牢.雖然暫時記住了部分內容,但過了一天就忘記了,記憶不具有持久性.
(3)觀察障礙.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一些重要的實驗,課標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實驗,并能夠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在觀察實驗時,有的學生不知道觀察什么,不能敏銳捕捉有些稍縱即逝的實驗現象.
(4)想象障礙.化學是在分子、原子的層次上研究物質.初中化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現象能力,如理解有關物質的構成、微粒的構成等,有時教師拿學生身邊的宏觀物體進行類比解釋微觀結構,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理解.
(5)思維障礙.在農村初中,有些學生在理解老師的講解內容或做題時,比正常學生慢一兩拍,他們并非天生愚笨、智力落后,但也不像一般學生那么“正?!?,他們的思維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
3.非智力因素
在現行的農村初中學校教育活動中,由于初中學生要面臨中考,許多化學教師特別重視對初中學生智能的開發、應試技能的訓練,缺少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關注和培養.長此以往,一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非智力因素障礙.
(1)動力障礙.動力機制是激勵人們為了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內因.動力機制在轉化學困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包括學習的目的性、成就動機、交往動機等.有些化學學困生雖然經過老師的轉化,但由于自身存在動力障礙,因而效果不明顯.(2)意志障礙.有一部分學生缺乏意志力,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學習成績不進而退.這些意志力不強的學生,雖然經過教師的轉化,但由于自身存在意志障礙,因而轉化效果不明顯.(3)情緒障礙.學生在認識過程產生了情感體驗,而情感可直接轉化為動力,使學習活動具備“能源”,但也會使學生喪失求知欲,給學習活動帶來“障礙”.學生如果產生情緒障礙,就會自我封閉,產生消極情緒,對教師的轉化工作帶來困難.(4)性格障礙.性格決定行為,而存在性格障礙的學生集中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總認為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是正確的,即表現為不能換位思考問題,如對教師的教育表現為不能接受,甚至產生對立情緒,進而發展為不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成績逐步下滑,成為化學學困生.(5)行為習慣障礙.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間實驗室里學到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里.”“為什么是在幼兒園里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里,我學會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要學會思考和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所以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監督者和幫扶者,應加強培養和引導.從長遠來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更重要.
總之,影響農村初中化學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在轉化學困生時,教師要做到內因和外因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換一種適合他們的教育模式,或許他們就是未來的王者和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