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東亞
摘要:如何能讓學生順利地走近物理學科,學好物理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在工作過程中,我有過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面對新課改的困惑、擔心,這些都是難免的,促使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也堅定了我不斷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決心。現將我在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和大家做一分享,共同切磋和提高。
關鍵詞:物理;興趣;實驗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62-02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是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學習物理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而且要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應用物理的能力。那么,怎才能學好物理呢?
1.課堂設計要遵循的原則
1.1注重信息系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論解釋學習活動,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分為動機、領會、獲得、保持、回憶、概括、動作和反饋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是分別以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發生的心理活動過程為依據的,相應的八種心理過程為:期待、注意、編碼、儲存、檢索、遷移、反應和強化。從學習動機的確立到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從學習愿望的產生到愿望的滿足,揭示了人類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既然如此,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把教學活動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輸系統,系統中的每一階段都是為學習者安排外部教學情境,以支持他們每一階段的學習。
1.2明確教學目標。整個教學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將它有效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目的,而"當一個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它來推動自己的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
1.3強調有意義接受。學生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義接受學習。學生學習是以間接知識為主,學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人類的知識財產。而接受法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大量知識,避免走很多彎路。但是,我們要求的是進行有意義接受,而不是機械接受。有意義接受,不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識,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1.4完善認知結構。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在有意義學習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始終是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整體及其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不斷完善和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2.注意把握重難點知識,化難為易
初中物理中,比較難學的知識點有: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等。
在教學過程中,把這些重難點總結出來,給學生重點講解,就能起到重點突擊,各個擊破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串聯、并聯電路時,要講清在串聯時,電流處處相等I總=I1=2...In;并聯時,電壓處處相等U總=U1=U2=...Un。串聯時,用電器短路,沒有電阻接入該部分的電路,電流表有電流通過,而電壓表示數為0;并聯時,用電器如果斷路,那么沒有電流通過電流表(因為沒回路了),然而電壓表可以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學習有關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要講清,當物體放在焦點之外時,在凸透鏡另一側成的是倒立的實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實像越大;當把物體放在焦點之內時,在凸透鏡同一側成的則是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虛像越大。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
3.要善于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不同于其他學科,如果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講解,而不關注課堂氣氛,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物理教師能夠積極地調動課堂氣氛,則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利用各種教育滲透,建立務實求學態度
4.1發揮愛國主義的教育作用。學生的愛國教育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愛國愛家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灌輸愛國觀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2發揮教師自身的模范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在個人修養,素質培養方面也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個人形象和發揮出來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時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的責任感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動力。教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課內教書,課外育人"是錯誤的觀點,教書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都期望有一個認真,負責的教師,教育有時并不局限于口頭表達傳授,言行舉止也是一種深刻的教育,而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極容易受到影響,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端正自身的品行,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人格道德。
4.3培養學生務實的科學態度。在講授某些物理定律或物理概念時,應當有意識地將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堅定的科學信念滲透到教學當中,使學生認識到物理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它的建立并不是隨隨便便憑某些人的主觀意念想出來的,而是經過一系列嚴謹的實驗證實、推導而來的,物理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凝聚了多少前人的血汗和智慧。
總之,新的時期對我們的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學應當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將德育工作滲透于教學當中,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在物理學科的起點上揚起風帆,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