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骼,是指音樂旋律進行中音階音符或者音節的長短和強弱,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訓練學生的節奏能力,是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點。
關鍵詞:生活;節奏;興趣;發現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93-01
古希臘人認為:"音樂是我們的感覺和精神機能的匯合,是永遠變化的感情交響,它被自然而然的創造出來,被想象力加以變形,由節奏加以整理,由意識加以和諧化"。是的,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何講生活藝術更加形象化,更加美化,節奏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及欣賞水平,必須增強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但是如何在音樂課堂中自然、有趣的進行節奏的訓練,讓原本枯燥的節奏符號更加生動、明了、便于學生記憶、領悟,讓只是小學生,專注力較弱的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節奏知識。是音樂老師們必須重視的,枯燥無味的節奏灌輸可能讓孩子對音樂課堂失去興趣。而從生活中發現節奏,發掘節奏,會讓節奏訓練變得輕松有趣!
1.從生活常用口語中發現節奏
生活中,一些常用口語總是我們最熟悉的,如果從這些我們經常說的語言中發掘節奏,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學習,讓原本神秘的節奏型脫下神秘的外衣。在運動場上我們總是會聽到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五二班,加油!大家看看,這一句我們非常熟悉的話,就是前十六后八和八分音符的組合呢?(X X X X X),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發號口令!向前,看起!(X. X X X),司機叔叔倒車的時候會打開倒車口令:請注意,倒車!(X X X X X )等,這些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語言,很自然的融入到我們的節奏訓練中,會讓學生更直接、更快速的學習節奏!
2.從生活音效中探索節奏
孩子們天真爛漫,對自然界的一切音響都充滿了樂趣,如果能將這些自然界的音響,巧妙的與我們音樂中的節奏結合起來,那么如果我們通過生活中孩子們隨處可聽的音響中發掘節奏,引導孩子學習,是不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節唱歌課《大鐘和小鐘》的教學中,就是通過孩子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小動物的叫聲為出發點,訓練孩子們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認識。課堂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
2.1節奏導入:今天小雞、小狗還有小貓向舉辦一場音樂會,現在他們正在為音樂會的演唱練聲呢!我們一起去聽聽吧!
2.2學拍節奏:學生跟老師一起看圖模仿小動物唱歌練習節奏,教師講解八分音符拍一次手唱兩個音、四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一次、二分音符唱一次拍兩次手,提醒學生,要恒速拍擊,打開電子琴節拍器。
2.3節奏編創:小雞、小狗、小貓他們打算合唱一首歌曲,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樣演唱的?(通過編創讓學生熟練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節奏)
在上面的訓練中,我還加入了二聲部節奏的訓練,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模仿中掌握二分、四分以及八分音符,整個課堂非常活躍。還有很多自然音響都是很好的節奏訓練,比如火車的鳴笛聲:x 一|x 一(嗚 一|嗚 一)、自行車打鈴聲X X X X X X(叮鈴鈴 叮鈴鈴)等。
3.從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樂曲中學習節奏
媽媽教的歌謠,姐姐愛聽的歌曲,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很多音樂是我們在無意識中學會,并且在腦海里根深蒂固的,通過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或者兒歌中學習節奏,同樣會讓節奏的學習變得簡單起來。比如孩子們都熟悉的童謠《小兔子乖乖》中的第一樂句,X X X X X | X X X X |(小兔子 乖乖|把門 開開);比如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中的第一樂句:世上只有媽媽好(X. X X X|X X x )。這些孩子們都非常熟悉的旋律,通過整理,選擇出需要教授的節奏型,通過模仿學習,讓孩子們認識這種節奏型并掌握。
新課標中的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們: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冼星海曾經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好的音樂會溫暖人心、感化情感、撫慰心靈。節奏作為音樂的靈魂和骨架,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重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感興趣,就是要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選擇最適合他們接受的教學手段,將原本復雜、難懂的知識點,以最簡單、有趣、直接的方式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藝術源于生活,教學中可以試著讓藝術回歸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簡單的藝術,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和事物中發現節奏,揭開節奏型的神秘面紗,讓孩子們喜歡上音樂、愛上音樂課。
作者簡介:
徐艷茹,女,(1986-07-),漢族,籍貫:寧夏學歷:大學本科,二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工作單位: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回民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