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君
摘 要:加強我黨意識形態領導權意義重大,但在當今新形勢下,我黨意識形態領導權面臨種種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應對之策:一是建構意識形態的理論建設,樹立意識形態的理性權威;二是改變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確保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三是加強網絡空間的綜合治理,堅守好意識形態的主戰場。
關鍵詞:意識形態;領導權;挑戰
中圖分類號:D0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054-02
毛澤東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一切領導的第一位。”[1]黨的領導首先是思想領導,即在意識形態上的領導。意識形態領導權是一個政黨取得合法性政權的重要基礎,它是應對國內外復雜意識形態,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新常態下,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不斷鞏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已凸顯緊迫和重要。
一、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面臨的嚴峻挑戰
受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和新問題,維護和強化我黨意識形態領導權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
1.西方敵對勢力的“圍剿”沖擊著我黨對意識形態的引領力
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較量是全方位的較量,不僅表現在經濟和軍事上的較量,而且表現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因此,各國都把對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爭奪,放在國際競爭的重要位置。
西方資本主義敵對勢力在東歐劇變之后,就把“西化”“分化”的重點轉移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全面“圍剿”中國。他們憑借其經濟水平的先進性、利用偽善的價值理念、主導的科學技術,借助于互聯網核心技術等手段,不斷宣揚資本主義的博愛、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理念,鼓吹和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普世性、先進性、科學性,企圖引誘社會主義中國認同西方的價值,以達到對我國實現和平演變的目的。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軟實力的進一步提高,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過程中,既想倚重中國力量擺脫受金融危機影響帶來的危機和困境,又將中國的發展和壯大視為威脅,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是對西方價值觀念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因此,他們不斷加大對我國遏制和西化的力度,對意識形態攻勢向多樣化、深層次拓展,沖擊了我黨對意識形態的引領力。
2.多樣化社會思潮削弱著我黨對意識形態的影響力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的巨大進步,中國的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和調整,在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時,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呈現出獨立性、選擇性與差異性,各種思想文化頻繁交流、交鋒、交融,更加突出地表現在激烈的社會轉型帶來的社會焦點問題導致的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化上。具體而言,除了我黨所堅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外,出現了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多種思潮和流派。它們在一定范圍內引發了人們的價值迷茫和困惑,他們懷疑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懷疑社會主義制度的合理性、懷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嚴重損害和動搖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支配和主導地位。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排斥和糾紛、矛盾和沖突,嚴重消解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導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削弱我黨對意識形態的影響力。
3.網絡傳播的特性弱化著黨對意識形態的管控力
阿爾溫·托夫勒指出,“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和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強權人的手里,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發布權,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2]具有即時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動性的網絡傳播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間、構建了新載體,也對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提出了更大的新的考驗。
在過去,執政黨通過具有單向度、高成本和可控性的傳統媒體對社會輿論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控制,確保主流意識形態順暢地向人民群眾灌輸,使之成為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旋律。而網絡的出現,則打破了具有壟斷性的傳統輿論,使自上而下的輿論形成方向轉變為自下而上的散形傳播,使輿論的形成邏輯發生了改變,特別是新興的意識形態媒體傳播速度快,可以隨意發表言論、隱秘自己的身份,這些都決定了它完全自由地傳遞和交流信息,因此,與主流意識形態背道而馳的思想,通過QQ、微博、微信等平臺在第一時間傳播開來,再鋪天蓋地地在整個互聯網傳播。這些非主流的思想、不當言論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極大地增加了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的傳播難度,使黨對意識形態的管控難度增加。
二、加強我黨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對策
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筑的思想基礎,居于核心地位。加強和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關系到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進一步增強,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與黨的執政地位穩定。在新形勢下,強化意識形態領導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構意識形態的理論建設,樹立意識形態的理性權威
黨的意識形態自身具有理性權威,就是黨的意識形態理論體系具有說服力,這是被人民群眾所認同的一個必要條件。
首先,必須發揮馬克思主義話語優勢,意識形態領域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保其一元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事業都具有天然的優勢。馬克斯·韋伯也承認:“依我之見,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消除社會主義信念和社會主義希望。所有的工人階級總是會重新回到某種意義上的社會主義。”[3]我們要通過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整合與建構功能,同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斗爭,來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優勢,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詮釋功能,引導國家意識形態和其他社會思潮實現同向建構,確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一元指導地位。其二,必須增強黨的意識形態的包容性,發揮其導向性作用。我們既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又要堅持從實踐中不斷豐富,學會容納多種聲音,汲取合理因素為我所用,在與其他意識形態共存的同時,增強對其他意識形態的引導和整合能力,獲得主導性的話語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成為最大的社會共識、成為具有吸引力、說服力、信服力的理論體系和全社會成員普遍的價值追求。其三,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將馬克思主義植根于這一偉大實踐并進行理論升華,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為具有創新和自我超越能力的開放體系,并在時代與實踐的挑戰中獲得強大的生命力,以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的前瞻性、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改變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確保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
我們必須摒棄較為刻板、生澀、教條式等傳統的意識形態傳播形式,要善用鮮活生動的群眾話語。要用貼近百姓生活的表達方式,運用具有創造性、多樣性、生活化特點的網絡話語,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使社會成員達到情感體驗和價值共識。通過關注意識形態傳播的現實需求,實現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體系轉換和傳播話語體系的“通俗化”“生活化”和“網絡化”。進一步完善意識形態傳播機制,確保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
3.加強網絡空間的綜合治理,堅守好意識形態的主戰場
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4]。意識形態傳播和競爭的主戰場已轉移到互聯網,綜合治理網絡空間已成為加強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必須堅守的重要陣地。加強網絡空間的綜合治理,一是促進網絡的綜合化、寬帶化、智能化發展。努力擴大網絡規模,進一步優化網絡結構,加強網絡建設。二是實現網絡實時監控。研發核心技術,研制能防止、過濾信息的軟件及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各種意識形態的傳播,抵制網上非法行為及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滲透。三是規范網絡主體行為。增強網民對各種意識形態的甄別,加快互聯網領域的立法和修改完善,要把網絡發展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四是培養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意見領袖”,通過一批網絡“意見領袖”發布權威性信息和有影響力的觀點,強化網絡的主流言論,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2.
[2]阿爾溫·托夫勒.權利的轉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05.
[3][德]馬克斯·韋伯.韋伯政治著作選[M].閻克文,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242.
[4]CNNIC發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9-28].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
0805/17065450828.shtm.
the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Ideological Leadership in the New Situation
YU Lij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Wuhan Business School,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our party's ide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ut in the new situation, our party ideological leadership faces many challenges, we must tak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heory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to establish rational authority ideology; changing the ideology of communicatio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cyberspace, the main battlefield to ideology.
Key words: Ideology, leadership,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