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硯
摘要:在當下中國,改革開放已走過30多年歷程,城市建設的規模化、工業化日新月異,飛速發展,滿足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與此同時,環境污染也令人們觸目驚心,造成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大氣污染等主要原因是因為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沒有和諧生態理念,其環境藝術性不高。本文就此問題淺談看法。
關鍵詞:城市;環境規劃;設計藝術
1.城市建設規劃生態設計現狀
近幾年,各個城市建設突飛猛進。繁花似錦,隨之而來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一方面霧霾天氣增多。酸雨造成植被荒蕪。導致水土流失。引發自然災害等等。另一方面土地資源短缺。水質惡化。交通擁堵。大氣污染嚴重。危機了人們的生命健康;高耗能、大污染的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模式弊端凸顯。因此,國家不斷出臺政策。給城市發展相繼注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但是,從當前許多城市規劃設計來看。真正的設計環節還沒有融人生態理念。只是掩人耳目的皮毛。具體操作上還沒有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
2.城市建設規劃生態環境設計藝術研究
針對當前城市現代化建設規劃設計中。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不銜接的實際現狀。提出建議與對策。以利于實際工作需要和參考。
2.1城市綠化要求及設計藝術
各種各樣的植物,給城市帶來了綠色、寧靜和清新的空氣。為人們營造了潔凈、幽美、溫馨的生活環境,這是因為綠色植物有吸塵、殺菌、消聲、調節空氣濕度等作用。因此,各級各地的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非常重視風景園林建設和地表綠化率的達標。比如。有的綠化覆蓋率必須達到50%。人均綠化面積不低于711m2。新城區綠化面積不低于城市面積的30%。舊城改造綠化面積要達到城市面積的25%。因此,在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中,綠化設計要園林化,講究園林設計的藝術性。從土木工程、筑山工程、景觀布置工程的諸多細節。體現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一是綠化設計突出層次。喬木、灌叢、花草,錯落有致,形態各異。生機盎然,發揮園林的“造氧”功能。二是綠化設計突出美觀。植物修剪要美術化。根據各種綠化景觀的特征。塑造栩栩如生形象。三是綠化設計突出動靜結合。花壇里的鮮花、甬道兩旁的綠籬和樹木與人和自然和諧相隨,突出觀賞、休閑功能,優化生態環境。
2.2城市的空間設計藝術
當前,城市建設規模急劇擴展,高樓林立。相互映襯。立交橋、繁華區,人多車堵,迫使城市規劃建設不斷適應多功能、多樣化需求趨勢。因此。城市規劃設計,要突破建筑物規劃設計的局限。從城市發展的趨勢出發。考慮到樓和樓群。街道和路橋,居民和商貿諸多功能需求。考慮到城市定位和經濟承載能力、生態要求。突出人與建筑、環境的和諧統一。一是注重特色。城市整體設計的色調、光線和色彩,要是城市人文環境的豐富和補充,注重可持續性。二是節省土地資源。城市的規劃設計就是控制其盲目擴張,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引發資源短缺。三是解決交通擁堵。城市設計要突出解決人稠地窄問題。交通不便。堵車阻行,是不斷加大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因此。從設計層要優先考慮人們生產生活的出行通暢。
2.3城市的水環境設計藝術
城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生活、生產的用水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未經處理的廢水、廢物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水體污染。加劇了可利用水的減少。使原本已緊張的水資源更為短缺。因此,城市建設中的水環境設計藝術相當重要。一是依托水源功能的發揮。不同的城市地表水源不同。有河流。有湖泊。也有水庫;其功能除了人的生產生活用水。也有防御、運輸等作用。在規劃設計上,根據實際需要,充分考慮這些水功能的充分發揮。二是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不可損害。目前。有的在城市建設中。別出心裁的對流經河道進行水泥護堤。或者沿岸鋪磚。阻斷了地下水的補給途徑。致使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水環境惡化。破壞了生態平衡。水資源不同程度地污染。三是有利于生態園林的用水需求。城市生態園林的植被用水,噴泉、小溪、池塘、洼地等景觀用水。是城市建設規劃中水環境設計藝術性的亮點,所以。要設計上要充分滲透生態理念。四是確保城市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3.結束語
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現代城市建設來說。必須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規劃設計的藝術性。就在于克服不斷惡化的“城市病”。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新鮮;霧霾天氣急劇減少,直至消失,人們出城進城,快捷方便;整個城市猶如一處風景園林。在多種多樣的花草樹木中間。人們漫步、休閑、工作和學習,看到花壇里各種鮮花爭奇斗艷,甬道兩旁的綠籬、樹木修剪整齊。倍感心曠神怡。水是一切生命體生存所必須的物質。城市規劃設計的水環境設計必須突出愛護水資源。要有節約用水和防止水體污染的意識;空間和綠化設計,以不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為基礎。重點放在保護環境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需求上,使設計更完美、更人性化。